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欣赏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听觉形式,丰富的听觉审美体验以及对人类微妙的心理活动状态的感受。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革命就是要彻底改变对音乐欣赏课那种模糊、可有可无的、似是而非的认识与评价,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充分体验,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的审美意识以及音乐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音乐的本质应该是主体心灵的情感直观。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整个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欣赏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听觉形式 ,丰富的听觉审美体验以及对人类微妙的心理活动状态的感受。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革命就是要彻底改变对音乐欣赏课那种模糊、可有可无的、似是而非的认识与评价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充分体验 ,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 ,音乐的审美意识以及音乐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4.
吴海燕 《科技信息》2009,(17):79-79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念,通过欣赏者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在音乐欣赏中要紧紧抓住欣赏者情绪情感的变化,创设富有音乐性和形象化的美好意境,帮助欣赏者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活动,使音乐审美始终具有独特的情感色彩。因此,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洁 《科技信息》2011,(16):279-280
对于钢琴演奏学习来说,演奏技巧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而如何更好的表达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并深刻的表现音乐的深刻内涵,使内心情感与音乐形象得到完美结合,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和丰富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音乐表现力。那么我们在学习中就要注重培养发展自己的内心听觉能力。本文就钢琴演奏学习中内心听觉的培养训练以及如何建立更加立体清晰的音乐听觉形象进行简单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由有组织的音形成的 ,表现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① 音乐作品赏析则是欣赏者把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听觉的接受 (主观 )和对作品构成知识 (客观 )的掌握来共同完成的。我们平时常说的听音乐 ,多侧重于音乐作品在听觉上留下的大致印象 ,从而有“好听”或“不好听”的片面结论。对于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 ,这样“听”音乐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对作品构成知识的分析 ,从本质上入手 ,全面、深刻地探求音乐作品的内含 ,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 ,才能真正把音乐的美育作用带…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运动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懂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运动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懂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回莉 《奇闻怪事》2009,(11):18-18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对于所有听众,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相似文献   

10.
面临 2 1世纪的挑战 ,幼儿音乐教育由过去偏重唱歌、跳舞的技艺传授转向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本文围绕“怎样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根据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构建了音乐欣赏活动新模式。通过多年实践表明 ,幼儿充分欣赏大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音乐作品 ,能发展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情绪情感 ,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兴起于20世纪的现代音乐大多难以被大众接受和认同,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过分追求手段和形式的个性化;过分追求理性化,难以引起情感共鸣;大众对现代音乐及其创作技法陌生。要改变现代音乐的这种尴尬处境,一方面,现代音乐作曲家们应充分考虑听众的审美需要。多创作出能引起共鸣的音乐作品;另一方面,作为欣赏者,也需要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全新的审美欣赏模式。此外,学校和社会也应为现代音乐的普及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吴立群 《科技资讯》2009,(31):217-217,219
《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其重要性在于提出了主体性的音乐理论。本文着重从音乐的三要素引发,联系原文,结合音乐作品实例,论证了音乐活动中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三个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此来论及嵇康的主体性音乐观。  相似文献   

13.
张毅 《科技咨询导报》2010,(12):150-150
音乐是依靠听觉而感受的艺术,学生的音乐听辩及反应能力直接影响着对音乐艺术的感悟和表现。本文通过听觉训练的方法、内容及训练步骤等几个方面的阐述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听辨及反应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内心听觉,不断增强对音乐的二度创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中音乐欣赏作为提高高中生艺术修养的一门课程,对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情感的体验是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为情感艺术培养人的情感体验能力,情感调节能力,情感传递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的良好的心境、放松的精神和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心理,从本质上说,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自主、自由的发展状态.作为音乐老师我却没有注意带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和轻松氛围来保护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这种心理状态.本文试图以几个存在问题的教学事例,来浅析音乐教学中的提醒艺术.  相似文献   

16.
音乐的社会作用是通过对人的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实现的,音乐首先影响人们的意识而后影响实际社会生活,也就是说,音乐不是直接改造社会现实,而是通过对人们意识的教育和改造,进而改造社会现实本身。 音乐的社会作用有三点: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三者有时融为一体,有时在某一作品中只是以某种作用为主。 一、音乐的认识作用 音乐是通过音乐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欣赏者往往可以从音乐作品中认识到它们所描写的时代和国家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和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它具有如下几点主要的审美特征: 第一,音乐是抽象的而非语义性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为民 《科技知识动漫》2007,(12X):109-109,12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应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伟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154-156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掌握思维的规律对于欣赏交响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思维的层次性把欣赏交响乐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其中,前者包括感官认识和情感体验,后者包括理解认知和理性升华。感官认识和情感体验建立在音乐表象认识的基础上。而理解认知和理性升华是思维的最高层次,这一层次的思维针对音乐内涵展开思考研究并提出有高度的认知观念。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思维性训练使欣赏者掌握交响乐欣赏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宗喜 《科技信息》2009,(22):I0007-I0007
内在音乐感觉是人对音乐一种内在知觉能力和想象能力,它是依赖已有的音乐形象的积累在现,以及对音乐形象的创造力,从而实现一个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目的。重视内在音乐感觉的培养和对音乐作品表现风格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