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炜俊 《科技信息》2010,(17):J0401-J0401,J0086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某立体车库的钢结构设计在满载情况下进行形变量和应力大小的分析。从分析的结果中得到应力集中以及形变量超标的位置。同时,对钢结构的截面参数进行拓扑优化,使得立体车库的钢结构不但能够满足应力和形变量的要求,而且其总质量降低,减少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2.
利用Kantorovich法研究线性分布荷载作用下双模量简支梁的平面应力问题,推导简支梁的应力公式,并将该应力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双模量简支梁的应力公式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双模量简支梁的应力公式是可靠的;对于线性分布荷载作用下双模量简支梁的平面应力问题的求解,不宜采用相同弹性模量弹性理论,而应该采用双模量弹性理论.  相似文献   

3.
李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505-11510
基于组合厚壁圆筒理论和管道与连接器过盈装配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海底椭圆管道与机械连接器水下过盈装配的应力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过盈装配过程中的产生的极值有效应力并引入椭圆度应力系数大小衡量应力集中效应强弱。结果表明,管道接触应力与等效过盈量密切相关,而椭圆度影响过盈面接触应力分布的均匀性。椭圆度应力系数越大,管道应力集中效应越明显,承载的应力越大。随着椭圆度增大,通过适当增加等效过盈量的办法,即可增大过盈装配应力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弹性理论研究了双模量悬臂梁在侧向均布剪应力分布载荷作用下的平面应力问题,推导出了悬臂梁的应力公式.并把该应力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双模量悬臂梁的应力公式是可靠的.算例分析表明:双模量悬臂梁的拉压区的弯曲应力随着双模量悬臂梁的长高比的增大而增大;采用相同弹性模量弹性理论研究双模量悬臂梁平面应力问题时,得到的弯曲应力公式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无关;采用双模量弹性模量弹性理论研究双模量悬臂梁平面应力问题时,得到的弯曲应力公式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关.双模量悬臂梁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相差较大时,平面应力问题计算应采用双模量弹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邢国起  柳长江  玄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5):14600-14605
为解决传统方法分析岩土材料应力时等效围压、等效偏应力比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岩土工程敏感应力方向性等效转换研究方法。首先旋转综合张量,使其与应力张量处于同一空间坐标系;然后,计算各向异性下岩土颗粒接触的等效应力张量,获取等效应力。基于等效围压与等效偏应力构建各向异性与应力方向性的等效转换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完成岩土工程敏感应力方向性等效转换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等效围压、等效偏应力比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应力敏感性计算精度高达98%,抗干扰性好,且整个研究过程计算耗时也远低于其他文献方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双模量悬臂梁在线性分布荷载作用下的Kantorovich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双模量悬臂梁在分布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时,会形成各向同性的拉伸区和压缩区,为此,将双模量悬臂梁看成2种各向同性材料组成的层合梁,采用弹性理论建立双模量悬臂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静力平衡方程,利用静力平衡方程确定双模量悬臂梁的中性面位置。在此基础上,利用Kantorovich法研究分布载荷作用下双模量悬臂梁的平面应力问题,推导出悬臂梁的应力公式,并将该应力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双模量悬臂梁的应力公式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布载荷作用下,双模量悬臂梁的平面应力问题不宜采用相同弹性模量弹性理论计算,而应该采用双模量弹性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7.
张兵  常言海 《科技信息》2011,(8):333-333
在桥梁建设中,预应力施工采用张拉应力和引伸量双控,以应力为主,引伸量校核应力,且实际引伸量与理论引伸量误差不得超过±6%,因此引伸量的计算就相当重要,本文结合施工以及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得出较为接近现场施工的引伸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模量悬臂梁在分布荷载作用下的Kantorovich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模量悬臂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时,会形成各向同性的拉伸区和压缩区.在此种情况下,把双模量悬臂梁看成2种各向同性材料组成的层合梁,采用弹性理论建立了双模量悬臂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静力平衡方程,利用静力平衡方程确定了双模量悬臂梁的中性面位置.在此基础上,利用Kantorovich法研究了分布载荷作用下双模量悬臂梁的平面应力问题,推导出了悬臂梁的应力公式.并把该应力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双模量悬臂梁的应力公式是可靠的.算例分析表明,分布载荷作用下双模量悬臂梁的平面应力问题,不宜采用相同弹性模量弹性理论,而应该采用双模量弹性理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压应力与锂渣掺量对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气体渗透系数的影响,制作了3种不同水胶比、4种锂渣掺量的混凝土试件,并对试件分别施加极限压荷载的10%、30%、50%作为持续压应力,进行氯离子扩散性和气体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气体渗透系数、氯离子电通量与锂渣掺量、压应力比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氯离子电通量随着锂渣掺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压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气体渗透系数随着锂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压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综合考虑电通量与气体渗透系数,C20、C30、C40混凝土最优掺量分别为15%、20%、15%。  相似文献   

10.
借助数学工具解决弹性力学的基本问题,在弹性力学基本假定下详细解释什么是应力,其中包括应力的基本概念、如何描述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及应力球张量与应力偏张量的基本内涵,并给出了定解问题所必须的边界条件,以及转轴作用下的应力转换方法和应力张量与应力偏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沥青混合料应力松弛试验所需设备的要求,试件的制作和试验条件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用自行改装的设备对几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应力松弛试验。证明压缩式应力松弛试验是可行的;试验时应取用较大的初始应力和较低的负温;用松弛模量指标更能有效地判断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已有结论和具体试验结果,研究了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验方法,对计算公式中割线点的选定进行探讨,认为塑性混凝土受压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应力上升段中,从0.3倍峰值应力到0.7倍峰值应力为斜率较为稳定阶段,并据此建议了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中割线点的取值.  相似文献   

13.
水平基床系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计算深基坑的变形、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桩在水平荷载下的位移、内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的参数水平基床系数Kh.结合实际工程试验,就影响水平基床系数的因素、测试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得知土的类别、力学性质、应力水平、状态、时间效应以及不同的实验及测试方法等对Kh 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基础变形模量的不确定性对拱坝应力的影响,建立以基础变形模量为设计变量、以坝体应力为目标函数的计算拱坝最大应力的最优化模型;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法构造拱坝最大有限元等效应力与基础变形模量之间的二阶多项式响应面。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当已知基础变形模量变化范围时可以较好地确定拱坝的最大有限元等效应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设置路面结构刚性层深度,提高模量反演结果的合理性,依托足尺环道试验路,利用落锤式弯沉仪(FWD),进行了路面各结构层逐层弯沉盆检测,分析了刚性层设置深度和荷载水平对逐层土基模量反演值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逐层土基反演模量一致性的刚性层深度设置模型.实例验证表明:与荷载水平相比,土基模量反演值受刚性层设置深度的影响较大;刚性层设置深度与路面等效厚度二者呈现指数相关性;与既有刚性层深度设置方法相比,该模型显著提高了土基反演模量一致性,逐层土基反演模量变异系数由12.9%以上降低为6.9%.  相似文献   

16.
炸药装药在后座冲击下的动态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炸药装药的力学性质对装药发射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利用小型后座模拟试验装置对相同密度条件下的B炸药和改性B炸药装药在相同后座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和应力率响应进行了测试. 结果 试验显示由于改性B装药弹性模量相对B炸药装药降低,在同样后座载荷下改性B装药中的应力及应力率明显低于B炸药装药. 结论 得出了降低装药的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装药发射安全性的估计.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传感器引起的钻孔变形随时间的变化,最后推出了由测值反算地应力的公式,此方法称为流变法应力测量.通过实测数据,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得原岩应力,流变法应力测量与孔壁应变法应力测量在应力大小和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初应力法求解拉压双弹性模量的空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参单元,在相应的单元高斯积分点上判断应力状态,利用初应力法,以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由于是在所有的高斯积分点上,而非在形心处进行应力状态判断和修改,因而其解更接近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Fe/Cu纳米多层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薄膜应力分布测试仪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不同周期结构Fe/Cu纳米多层薄膜的内应力及其纳米力学性能.在Fe/Cu纳米多层薄膜中,由于铁和铜的结构和本征性能的差异,形成多层膜结构后存在张应力,其张应力在周期T=10时达到910.08 MPa,对应的纳米硬度为12.3 GPa.随着多层薄膜调制周期数T的增加而内应力逐渐降低,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张应力缓释也出现下降.根据纳米薄膜内应力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内应力与薄膜纳米力学性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当高聚物薄膜以旋节类的方法从基底上去湿时,它的不稳定性由色散力和局部热应力控制,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薄膜和基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时,热应力在薄膜不稳定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弱滑移和强滑移条件下,模式波长随着薄膜的增厚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