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增加广东农民收入,是建设幸福广东,破解制约广东科学发展难题的措施之一。要增加广东农民收入,必须消除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障碍,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对农户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来看,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而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当前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很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进行整合了土地资源,推动了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土地流转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具有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是有效降低农业风险的制度安排。本文结合贵州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农业高风险低收益的性质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农业保险的信贷支持效应,并结合我国贵州省农业保险的实际,从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立法、创新银保合作运行机制、完善农业保险的财税补偿机制和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沿袭正规金融体系及机构,压制非正规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忽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民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联系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本文以黑龙江省安达市农民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与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加快促进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思考——基于制度变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进行的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其变迁未能对农村经济起到支撑作用。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农村金融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及其绩效进行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要走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道路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分析城镇化率存在的"虚高"现象及其原因,提出我国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时,必须同步推进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本文提出要从夯实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市场、显化和实现农村建设用地资产价值、深化征收制度改革、制定土地差别化政策、建立准入制度等6个方面进行农村土地制度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9.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重要意义及制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从制度层面上来看,一要深化乡镇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二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三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四要创新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沿袭正规金融体系及机构,压制非正规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忽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聂勇 《科技与经济》2009,22(6):41-43
对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不佳、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完全和农村金融中介功能微弱等问题。要解决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不利现状,离不开我国财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在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对农村金融发展进行财政补偿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6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营改增减收等其他减收因素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继续走低。在财政收入增速回落、收支矛盾加大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及时拨付财政资金,切实保障了稳增长、惠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2017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建议我国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和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就业和民生保障水平、促进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壮大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10年省级数据,对我国土地财政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呈大幅上升之势;土地财政收入由土地间接税收为主转变为土地经营收入为主;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省际差异明显,且呈东、中、西部递减趋势;省级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空间分异格局相似度较高,且变化缓慢;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经济增长、土地供应结构与土地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影响我国土地财政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减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治理土地财政问题的当务之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减弱地方政府开拓"土地财政"的动力是治理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财政承受着各种改革成本的重负和支持发展的迫切要求,适度扩大财政收入规模仍是现阶段必要的选择。近几年来,作为公共收入主要形式的税收收入增长很快,明显超出了GDP的增速。要扩大财政增收,除了继续关注税收以外,各种非税收入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财政增收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充分考虑各种收入形式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以避免导向上的畸轻畸重而致使公共政策出现偏颇。应在最小效率损失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收入,促进各种形式的公共收入协调增长。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以税收为主的公共权力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要广开财源,大力挖掘公共产权收入值得高度重视的增长潜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公共产权收入的流失,减少分配不公,增强预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土地由传统的无偿、无期限、无流动的“三无”使用制度变为有偿、有限期和可流动的使用制度。然而,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制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土地产权模糊不清、地方政府越权严重等。应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土地产权制度、健全土地产权和土地法律责任约束制度、完善城乡土地市场体系、改革土地出让制度等措施来解决现有城市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赋予地方政府在税收、预算以及债务安排等方面的自主权,是地区经济稳步增长的保障。基于199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虽然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影响,最终将导致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总效应的损失。分地区考察发现,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遮掩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在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词:财政分权;技术创新;城乡收入差距;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我国投资消费失衡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性,投资率偏高主要是城镇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主要是农村地区消费率偏低。二元经济结构通过二元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二元财政支出体制、二元金融体制对我国投资消费失衡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投资消费均衡,应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其中关键是促进城乡二元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二元财政支出体制以及二元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分析了WTO对我国“三农”的影响,提出了在WTO“绿箱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政策建议,即增加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改革投资管理体制,转变投资运行机制、健全投资评估监管体系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肖锋 《科技与经济》2009,22(3):47-5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多项财政政策。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在环保科技领域的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收费及价格政策变迁,分析其原理、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河南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方面,鄢陵县颇具代表性。根据调查,目前鄢陵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主要有联合出租、自行流转、转让承包、互换经营、股份合作等;流转过程呈现出流转需求增加、进程加快,流转梯度化,流转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私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以及农业企业研究市场、扩大效益的任务繁重等问题。加快河南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需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永久分离;改"承包制"为"永包制";建立有形市场,规范市场运作;改革"普惠制"的农业补贴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