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听觉模型的小波包括变换的语音增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人耳频率分辨率是非线性的,用传统的线性信号处理方法(如FFT0来模拟人耳基底膜的频率分析特性是比较困难的,小波包算法有灵活的时频分析能力,可较好地符合人耳基底膜的频率分析特性,在模拟人耳的听觉机理方面,用动态阈值法成功地对含噪语音进行了去噪处理,在去噪处理中引入音乐噪声的问题也较好地得到解决,实验; 单声道的条件下,其语音增强效果比传统的频谱减法有更高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相似文献   

2.
用Gammatone滤波器组仿真人耳基底膜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耳蜗的工作机制,提出了一种利用Gammatone滤波器组对基底膜进行仿真的方法.根据Gammatone滤波器组与人耳基底膜两者在冲激响应、幅频特性等方面的相似性,采用一组中心频率呈对数均匀分布的Gammatone滤波器组来模拟基底膜.采用多种信号作为输入,对该方法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在纯音、混合音和语音等输入情况下,该方法能仿真人耳基底膜的动态响应过程、频率选择特性和频谱分析特性等重要特征,对于语音压缩、语音识别和人工耳蜗等听觉应用领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波变换在语音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去噪算法。利用此特性对信号进行小波域波滤,可从加噪的语音中提取人耳所能接受的频率成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语音去噪算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含噪语音信号的特点,引入能够兼顾人耳听觉特性的听觉感知小波变换,构造了新的小波阈值函数,并对小波变换分解后的阈值进行基于微粒群算法的分层优化.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去噪性能,语音的可懂度和听觉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说话人识别系统中噪声使得识别率严重下降的问题,在特征提取前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带噪语音进行去噪处理.对于小波阈值函数以及阈值的选取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阈值函数,小波阈值中的噪音方差估计采用基于实际噪音方差估计的谱熵法,将改进的小波阈值去噪结合一种二级判断模型提高噪声环境下的说话人识别率.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进行试验,改进的小波阈值去噪法优于传统小波阈值去噪方法,改进后的阈值函数与二级判断模型相结合的识别率比原始语音DTW模型提高了7.9%,比原始语音GMM提高了4.6%,对于短时语音有较好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音频场景分类(Acoustic Scene Classification, ASC)是计算听觉场景领域最具挑战的任务之一.传统的ASC模型大多采用基于线性频率分析的手工特征加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模型方法.然而,一方面,由于基于线性频率分析的特征提取方法无法模拟人耳基底膜的非线性频率选择特性,从而造成特征分辨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Mel谱失真测度的概念,指出用Mel频率尺度可较充分地反映人耳对频率及幅度的非线性感知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孤立词语音识别,对常规LP倒谱特征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即将LP倒谱按符合人耳听觉特性的Mel尺度进行非线性变化,得到LP Mel倒谱系数(LPM-CC)作为特征参数。识别网络使用RBF神经网络,进行了孤立词语音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方法抗噪性能好,识别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在人与人交流中,人耳能很好地定位出周围声音的位置,而在声源定位技术里,基于传统麦克风声源定位在噪声环境下无法精确地定位出声源.根据人耳能准确地辨别出声源这一特性,提出一种在噪声下基于人耳耳蜗基底膜分频特性的声源定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多个麦克风对声源信号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基底膜滤波器进行滤波、除去与声源无关的噪声,运用空间映射互相关方法对声源进行定位.该方法所定位出的声源位置比传统声源定位技术所定位的位置误差小、精准度高.实验结果表明,噪声环境下基于耳蜗基底膜分频特性的声源定位比基于传统麦克风声源定位技术更接近声源的真实位置;噪声环境下基于耳蜗基底膜分频特性的声源定位具有更高的精度与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和分析了语音共振峰的子波时频特性,发现在各子带可跟踪并找到共振峰,结合听觉感知,提出了一种跟踪共振峰的小波包自适应阈值语音降噪新算法.该算法能拟合人耳听觉特性,紧密跟踪语音信号的能量变化,通过系数实时调节子带阈值,消噪同时能有效减少语音弱分量损失.仿真实验表明,相对较传统算法,新算法在低信噪比输入时,能有效提高增强语音的输出信噪比、保持较小的波形失真度、获得较好的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语音信号去噪效果,首先改进了小波包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小波包的语音去噪方法.该方法将语音信号进行改进小波包分解,为每个终端结点提供一个阈值进行去噪处理.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硬、软阈值方法更有效也更优越,能够比较准确地去除语音噪声.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听觉模型的小波包,考察了传统小波分析的软硬阈值与Donoho提出的小波阈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动态阈值的计算方法.实验证明,该算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音乐噪声的问题,而且其语音增强效果也比传统的算法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信噪比下语音增强困难的问题及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在语音增强中的有效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EMD的前后置滤波语音增强算法.将含噪语音信号进行卡尔曼滤波后做EMD分解,采用能量阈值法判断出含有残余噪声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对其小波变换后与其余IMF重构为最终的语音增强信号.实验表明,在输入信噪比为-10~5dB的不同噪声环境下,以时域分段信噪比及语音质量感知评测PESQ作为评价指标,效果均优于单独的EMD、小波软阈值法及卡尔曼滤波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语音增强算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信号和噪声在小波域的不同特征表现,并根据语音中浊音和清音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尺度多阈值的小波域语音去噪方法.该方法采用软限幅函数对浊音和清音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作不同的阈值处理,既抑制了噪声,又减少了语音段信息的损失,提高了信噪比.仿真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语音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小波变换易引起图像边缘模糊的不足,研究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尺度自适应阈值图像降噪。利用小波包变换可以同时对图像的高频和低频部分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因此可以更好地保留原图像信息的优势,更进一步,克服通用阈值的缺陷,软阈值函数的构造充分考虑了不同尺度层次上的系数的不同特点,产生尺度自适应阈值。通过对加噪图像的实验可以看出,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不仅降噪效果有很大的改进,而且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峰值信噪比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增强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随机噪声的小波变换系数在不同尺度上的传递特性和噪声信号奇异性与小波模极大值的关系,提出用一个随尺度变化的软阈值来抑制带噪语音信号在不同尺度上的噪声小波系数的语音增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减小语音畸变,又能有效地去除噪声,具有较好的语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听觉模型的子波变换语音增强林宝成,富煜清黄志同(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南京210018)(南京理工大学自控系,南京210014)在许多实际的语音信号处理中,都迫切需要进行语音增强,例如,噪声环境中的语音识别[2]、语音编码、语音合成等。尽管有各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分辨率分析的原理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增强方法。通过小波多分辨率分解 ,将受噪声污染的语音信号在不同尺度上展开 ,并对特定频段上的信号细节进行分析和处理 ,从而使对听觉影响最严重的频段上的噪声被有效地滤除掉 ,滤波后的语音信噪比得到较大的改善 ,其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8.
自适应小波阈值语音增强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小波闻值语音增强方法降低语音可懂度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小波闻值的语音增强新方法.根据噪声帧频谱的平整度判断出噪声的类型,即是白噪声(合频响曲线比较平整的有色噪声)还是频响曲线不平整的有色噪声.由于不同类型的噪声具有不同性质的Lipschitz指数,对两种不同的噪声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自适应小波阚值对带噪语音信号进行增强处理.用计算机仿真和实际环境录制的语音数据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实验数据情况下,该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噪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