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理性批判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明确提出技术理性已经成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统治理性,从而对技术理性展开全面的批判。一直以来我们只是对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积极意义加以阐释,而缺乏对其批判理论本身的批判。反思马尔库塞在技术理性批判思想中对技术理性的预设,他错误地把技术理性看作是与价值理性完全相对的工具理性,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设计为从审美之维度构造一种新的理性形式来替代技术理性。技术理性具有工具与价值的双向维度,反思与批判应立足于完善技术理性自身、把以善为核心的价值要求转化为技术活动自身的规定之上。  相似文献   

2.
冯丽芳 《科技资讯》2010,(36):247-247
鲁迅不仅对"国民性"进行了理性的揭露和批判,而且还采用了文学的手法,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把"国民性"形象具体地展示于世人面前,并给予有力地批判,鲁迅从各个方面暴露了"国民之陋劣",目的只有一个是为了改革国民性,只有勇于改革积极"改打这病根",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振兴。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一种对日常生活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理论,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是一种植根于人类历史和生活世界的哲学立场。该理论在强调日常生活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通过日常生活革命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体现了深厚的"民生"意蕴,强调了"民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提出了应当尊重人类认识的感性领域、应当与哲学中研究理性事务的完善(真)一样,为研究感性事务的完善(美)开辟道路。用"想象逻辑"把必然与本体对立、知性与理性对立、知识与信仰对立;用知、情、意探讨人类在怎样一种条件下感知事物的美和完善,提出"纯粹美"(形式美)和"依存美"(自由美)的判断原则;用"反思判断"的情感形式逻辑,将音乐推到自由情感艺术的最高位,为音乐的"自律论"与"他律论"注入深刻内涵,开辟了现代音乐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对"三增九虚"的批判是《论衡》一书的重要内容,也是王充"疾虚妄"的直接对象。在批判虚妄推翻一个现存世界的同时,王充也构建着他的世界。"破""立"之间,对以虚幻为显著特色的奇幻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疾虚妄"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玄幻小说发展的枷锁,而其理性精神为奇幻小说增添了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齐光辉  彭茜 《科技信息》2010,(30):373-373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自出版以来就备受关注,这本书涵盖了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内容丰富且直观;论述客观且精到,使现代建筑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线索变得清晰可循。建筑及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作者特有的"批判"的思想,言辞犀利,内容深刻,值得现代建筑们深刻反思。本文主要列举其中"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表达笔者对"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赞同。  相似文献   

7.
茅盾的生前显赫、死后落寞,都与其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得失密切相关。这一小说类型的创作范式可归纳为"感性细节"加"理性框架",思想精髓在于批判现实时的分寸把握,说到底是作者意欲干预政治又希望规避现实风险的文化心理的产物。茅盾及其小说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之际,在现代文化冲击中既深感诱惑又惊惧交加的矛盾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8.
康德哲学以实践本质为特征,以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为主要内容构筑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验的自我作为理性的存在,在一切伦理行为中构成绝对命令的依据,使道德成为可能。因此,道德哲学在整个哲学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全部哲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康德道德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寻做人之道,揭示规范“人的行为”的道德“法令”,构筑“至善”的道德人格,这些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启迪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9.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思想代表了他对以往理性的眷念情结:企图继续完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用“历史理性批判”把理性建立在历史的根基上,为人文科学奠定基础;但在这种理性情结中,他的“想象”论美学思想则代表了他对新时代非理性美学的张扬:把“想象”作为美学的坚实根基。从而呈现生命被遮蔽的价值和意义。这两雏形成的深刻矛盾折射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学在理性阴影下非理性的时代转捩。  相似文献   

10.
人们经常使用"公共理性"这个词,但对其含义或许并未深究。康德和罗尔斯分别对"理性的公共运用"和"公共理性"做了界定和说明,前者肯定理性的公共运用对于启蒙的重要意义,并对这种公用坚信不疑;后者则认为表面上存在公共理性的"悖谬"。前者以意志自由为逻辑起点,巧妙地消解公共理性的悖谬;后者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假设了秩序良好的公民社会。相对而言,康德的论证更具先验论证的色彩,而罗尔斯的论证却营造了实用主义的背景。借助他山之石,我们或将吸取其思想,对中国现实问题之思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康德哲学以实践本质为特征,以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为主要内容构筑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验的自我作为理性的存在,在一切伦理行为中构成绝对命令的依据,使道德成为可能。因此,道德哲学在整个哲学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全部哲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康德道德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寻做人之道,揭示规范“人的行为”的道德“法令”,构筑“至善”的道德人格,这些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启迪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2.
康德开创了理性的、批判的哲学革命体系。"前批判时期",康德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进行的,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僵化自然观;"批判时期",他又以理性思辨在认识论、伦理学领域综合唯理论与经验论、幸福与道德,继续推进其哲学革命,表达了他整个批判哲学所关注的四个问题。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先验自由概念,通过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历史和政治理性批判确立了先验自由观念。康德在星空上与心灵中进行的哲学革命蕴含着社会政治革命的巨大能量,具有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吴爱明 《科技信息》2009,(36):I0058-I0059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地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努力培育与时代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文化软实力。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更多地依赖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软权力"对教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用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工作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既符合科学的理性,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情,既富有历史的积淀,又体现时代特征,使全体教职工都成为和谐校园的营造者和受益者,这样,我们的学校就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人文气氛和科学理性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4.
蒋琴 《科技信息》2009,(36):51-5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既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等先进道德理念的创造性运用,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5.
隋君  郑云霄 《科技资讯》2010,(7):188-188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进入了历史课堂,革新了"一张嘴、一本书"的历史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动态化、多媒体性、虚拟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它的优势再现历史、破解难点、动态演示、深入学习。文中结合具体课例深入浅出的探讨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进行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6.
曾保根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04-107
传统效率行政范式自问世以来,其理论支柱(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理性官僚制、行政原则等)一直受到质疑和批判,出现了认同危机。而理性看待行政效率的多元性、多视角考察政府责任、构筑行政人员与公民平等对话的平台等则是超越传统效率行政范式的可行性方略。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由于历史认识的主体(人,作者)所受到的种种局限,对客体历史的认识必然带有强烈的主体化倾向.完全再现客体历史是十分艰难的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认识的主体化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也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性的理解、反省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毕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正是在对资本全球化社会的反思性批判中,使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出场。对启蒙现代性两大基石——抽象的人和绝对理性的批判与反省,造就马克思现代性视域的核心层面。我们要以马克思反思现代性的思想为指导,借鉴西方哲学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的思想资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引导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英国哲学大师洛克作为经验主义的代表,其哲学体系转向了认识论,哲学成为"人类理智论"。其中,对"天赋观念论"进行了辛辣的批判。透过洛克对天赋观念思想的批判,我们发现洛克思想体系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其批判的不彻底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郭小川的研究自2000年《郭小川全集》出版后,从单向作品的批评走向全文全人的历史主义的批评。但不知人论世,不顾及全文全人的主观批判依然存在,较典型的是对其人格和诗进行的全盘否定。这类以言废人、以人废言的偏颇的批评,及不顾史实的批判态度和方法,一直没有人提出史实辨正。我们应尽可能地还原到历史的语境中,尊重史实和人格,寻找诗人人性、诗性和党性难以调和的人格分裂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我们需要理性的尊重历史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