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一包到底"模式下的铁水包周转过程抽象为有系统容量限制的3个串联接近闭合的排队系统,即高炉出铁、铁水脱硫以及转炉兑铁排队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有限系统容量排队论的铁水包理论周转个数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重钢新区铁水包理论周转个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铁水包周转到达统计平衡的时间为294min,理论周转个数为17个。研究表明,减少铁水包周转个数的关键在于优化系统容量值,实际生产中主要从改进高炉配罐制度、加强炼铁炼钢工序协调等方面采取措施,并应用模型计算相关参数为:铁水包周转时间为260min,理论周转个数为15个。  相似文献   

2.
刘建东  董英  张维芳 《科技信息》2011,(23):I0090-I0090
济钢320t鱼雷罐罐口经常因过铁熔损而产生裂纹,严重影响了鱼雷罐的安全运行,通过对鱼雷罐罐口裂纹区域挖补浇注试验,达到鱼雷罐罐口与鱼雷罐内衬整体耐火材料侵蚀均衡的目的,进一步有效提高了鱼雷罐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实现铁水包多功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一包到底"钢铁厂新型铁/钢界面模式,铁水包必需兼备铁水的承载与运输、重量对应、铁水脱硫、成分对应及铁水缓冲等多项功能. 本文对铁水包的各项功能做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应温降数据测定的现场实验. 结果表明,采用铁水包与鱼雷罐运输铁水温降差距不大,缓冲能力相当;指出实现上述铁水包多功能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得出实现铁水包多功能技术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刘建东  张维芳 《科技信息》2011,(23):I0065-I0065,I0085
鱼雷罐铁水车在线运行时间长(一年半左右),运行质量要求高,施工质量是鱼雷罐在线运行质量的保证,通过有效地砌筑过程施工质量控制,从而提高鱼雷罐罐衬工作层施工质量,延长鱼雷罐在线使用寿命,达到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铁水运输是钢铁企业生产链上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济钢3200m3高炉鱼雷罐运输咽喉区域调度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咽喉区域调度组织状况,针对铁水鱼雷罐运输的特殊性设定了优先级规则,建立咽喉区鱼雷罐运输调度组织避碰规则和流程,解决了鱼雷罐运输区域狭小,咽喉区线路繁忙而造成的咽喉区交叉干扰与碰撞问题,提高了铁水运输效率,降低铁水温度损耗。  相似文献   

6.
针对炼钢厂在不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缺少相应指导原则编排生产计划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钢包运行稳定性的生产计划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对炼钢厂钢包周转过程的分析,提出在线运行钢包个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分别针对单台铸机和两台铸机顺序开浇的两种情况,分析生产计划对钢包运行状态的影响,建立计算模型.以某炼钢厂生产计划为例进行解析,并以钢包运行稳定性为评价参数,利用遗传算法对生产计划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生产计划可以减少钢包使用个数及其温度波动,减少烘烤煤气消耗量和降低转炉出钢温度,提高钢水温度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炉炉顶布料通常可选重量法和时间法。重量法的关键设备是炉顶料罐称。如果料罐称能长期稳顺工作,重量法比时间法更受欢迎,但是料罐称一旦出了故障,重量法则无法运行;时间法则不受炉顶料罐称的影响。涟钢8号高炉主要使用重量法布料,然而当料罐称出故障时,时间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宣钢铁水供应的现状出发,提出了"高炉—铁水罐—转炉"这样一个紧凑的高炉—转炉界面模式(铁水罐向转炉直兑铁水).并从时间、铁水质量、能源与环保、设备以及人员配置等五个方面来评价分析铁水直兑的优点,根据铁水直兑的要求,宣钢现有铁水罐必须扩容,提出了现有铁水罐扩容改造的两种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改造效果进行比较.最后,讨论了铁水罐扩容后相关辅助设施的改造问题,从而为宣钢的铁水供应方案的改造提出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钢新2# 2 500 m3大高炉出铁场设计采用了双矩形出铁场的纵向布置形式.共设3个铁口,无渣口.每个出铁场下均设2条混铁车停放线,采用320 t鱼雷型混铁车受运铁水.在介绍马钢新2#大高炉出铁场设计的同时,详细论述了针对同类型高炉出铁场设计存在的某些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力文 《科技信息》2014,(4):203+205
济钢4号210t转炉工程铁水采用320t鱼雷罐车运输,炼钢车间配套建设1座铁水倒罐站。本文详细阐述了采用西门子S7-300PLC和西门子Wincc V6.2开发的铁水倒罐站倒罐、测温取样自动控制系统,可在中控室观察铁水车的位置、重量和设定,显示测温取样装置的测温位,实现对铁水车位置和测温取样装置就地、远程和网络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