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是中国首个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也是首个以中国为主开展的深度国际合作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是中欧成功合作的典范。基于双星计划研制任务管理,透视了双星计划的国际合作情况,总结了双星计划国际合作管理实践。双星计划建立了严密的工程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工程月调度例会、专题协调会和大总体会,以及管理/技术协调会机制和联络机制,推动任务实施;通过科学指导委员会、科学工作队,以及科学工作联席会机制,促进成果产出最大化。其中,首席科学家机制、数据共享机制、文档编写规范、疫情应对举措等管理经验,为未来空间科学国际合作任务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是中国首个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也是首个以中国为主开展的深度国际合作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是中欧成功合作的典范。基于双星计划研制任务管理,透视了双星计划的国际合作情况,总结了双星计划国际合作管理实践。双星计划建立了严密的工程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工程月调度例会、专题协调会和大总体会,以及管理/技术协调会机制和联络机制,推动任务实施;通过科学指导委员会、科学工作队,以及科学工作联席会机制,促进成果产出最大化。其中,首席科学家机制、数据共享机制、文档编写规范、疫情应对举措等管理经验,为未来空间科学国际合作任务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几个月前,中国“双星计划”中的“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人类首次迈出了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测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底,中国科学家自主提出的“双星计划”中的两颗探测卫星之一将要升空了。这是我国空间物理探测方面一项重要计划,它与欧空局的“星簇计划”紧密合作,将实现人类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随着日地空间探测和研究的发展,人类将能够预报地球空间的“暴风雨”,无优地遨游太空了。  相似文献   

5.
“探测一号”卫星是中国首次发射的探测空间物理的科学研究卫星,它是“双星计划”中的赤道卫星。为详细了解卫星发射的情况,记者跟随科学院的专家们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引力波的证实让世界范围内的宇宙探索掀起热潮,而中国科学院近期也宣布提出空间太极计划,规划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在未来数十年内的发展路线图。在此计划中,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发射三颗卫星组成引力波探测星组,用激光干涉方法进行中低频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测。据介绍中频波段的引力波来源是中等质量的致密双星(黑洞、中子星、白矮星),以及宇宙大爆炸早期(10-34秒以后)产生的引力波。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12,(8):33
<正>为期5天的中国科技部—欧洲空间局科技合作"龙计划"二期总结研讨会暨三期启动会近日在北京闭幕。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欧洲空间局对地观测科学和应用与新技术部主任Maurice Borgeaud出席闭幕式并致辞。曹健林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龙计划"在中欧科技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表示,"龙计划"三期合作项目的启动实施,标志着中欧遥感科技合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合作阶段,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龙计划"合作实施,并将其作为中欧双方在对地观  相似文献   

8.
<正>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这是继中欧合作地球空间探测双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之后,我国又一颗重要的空间科学卫星。一、"重装"出击造就我国首个空间天文台"慧眼"卫星主要有效载荷包括高能X射线望远镜、中能X射线望远镜、低能X射线望远镜和空间环境监测器,共有单机设备111台,重量981千克。被有关专家称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空间天文望远镜、第一个空间天文台。"慧眼"卫星有三大优势:具有大天区、大有效面积的宽波段X射线扫描巡天观测能力;具有大面积、宽波段、高时间分辨率、高能量分辨率的定点观测能  相似文献   

9.
第六次欧盟-印度峰会于9月7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此次印欧峰会的一个重头戏是双方签署了“伽利略计划”合作协定,而且双方还表示有意向在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热核”计划)上进行合作。这样一来.印度终于挤进了“伽利略计划”,虽然能否最终加入“热核”计划现在说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0.
“脑计划”项目目前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启动实施.美国和欧盟分别提出“通过推动创新型神经技术开展大脑研究计划”和“人脑计划”,旨在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人类大脑的研究与疾病防治. 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人类对脑奥秘的探究从未停止.美国《科学》杂志在创刊125周年之际,提出在未来25年里需要解决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其中有18个属于脑科学研究范畴.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脑科学研究是政府、科学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11.
2009年3月19日,上海市“科技特派员”计划正式启动。上海市科技党委和上海市科委组织上海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选派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通过探索“科技特派员”机制,摸清企业关键技术需求,帮助企业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协助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科委对“科技特派员”通过相关人才计划给予支持。“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时间为期一年,首批派遣60人。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6,(8):4-4
中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7月4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正式启动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制定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科技部官员称,该计划旨在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动员全球科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至6月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阿里森与苏联年轻经济学家亚夫林斯基合作制订了一项所谓“希望协定”,人称“哈佛计划”。这个计划作为西方一些学者为解决苏联的政治经济危机开出的一剂新药方而引起舆论的注意。“哈佛计划”的创作者之一亚夫林斯基今年38岁,原是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博士,他因主笔苏联向市  相似文献   

14.
重要科学前沿领域重点支持以下方面的研究:经过自然科学基金等前期培育、可望在国家更高强度支持下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前沿研究;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需要重点部署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基于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开展的前沿研究;基于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开展的基础科学前沿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是科技部紧密围绕国家目标、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而设立的。该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建立高层次、高水平的对外科技合作平台,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制约国家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从而增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于晟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3):297-297
2004年9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承办的第五次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研讨会在武夷山召开.来自国内外51个单位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共161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与会专家们以空间天气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题,围绕空间天气探测、“双星”进展及数据处理、新卫星计划建议等进行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大学濮祖荫教授领导的“双星-Cluster”科研组,通过分析欧洲空间局Cluster星座的探测数据,首次观测到等离子体磁重联的磁零点。这一成果发表在2006年7月出版的NATURE PHYSICS上。  相似文献   

18.
建议优化“千人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千人计划”,这是中国当前最高级别的人才战略计划,剑指全球顶级人才,是一项加强国内外学术和科研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个利用海外人才资源带动国内相关领域加速发展的新契机。根据目前海外留学人员的现状及基于美国高校排名前50所高校华人教员基本情况,综合海外智力为国服务研讨会与会代表和课题小组成员的意见。就“千人计划”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美国打着“和平”的旗号将触角伸进中东欧地区;俄国不会坐视;法德亦不甘拜下风;其结果可能是新的不“和平”。在今年10月的北约特别国防部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一个与中欧、东欧国家"为了和平而建立伙伴关系"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出台,终于暂时平息了北约内部关于近期是否吸收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争吵,而且标志美国已把触角正式伸进中欧,特别是伸进了与俄罗斯有传统关系的东欧地区。这将与俄罗斯的利益直接发生碰撞,同时,也与德法等西欧国家在东欧的利益产生新的矛盾。它预示着美、俄、西欧对东欧地区的"争夺战"将进入一个更为激烈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随着1994年的“克莱门汀”号和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和取得的新的科学发现,在21世纪初,世界各国相继宣布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中心的深空探测计划,掀起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中国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填补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论证,于2004年初开始正式启动。2007年初,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的各项设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待命出厂,择机发射,以确保首发必成。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包括绘制月球立体地图、探测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