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科技成果纵横》2006,(1):59-59
一、太空探索好戏连台。1月12日13点47分,“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7月4日13时52分,“深度撞击”号成功与坦普尔1号彗星发生相撞,首次揭示了该彗星的真实面目。1月15日凌晨,“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土卫六,创下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这些发现为理解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胡静 《今日科技》2005,(7):52-5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370kg铜质撞击器。犹如一颗飞驰的炮弹。按照科学家预计的时间,准确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一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5,(2):61-61
1月12日,美国宇航局按计划将“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发射一发探测“炮弹”与“坦普尔1号(TEMPELI)”彗星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相撞。此次撞击将首次获取大量彗核碎片,为人类探究太阳系起源提供新的线索,也为地球遭遇小天体撞击时“转守为攻”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4.
《科技信息》2005,(12):7
由《科技日报》评选的2005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于日前揭晓。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一、太空探索好戏连台 1月12日13点47分,“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7月4日13时52 分,“深度撞击”号成功与坦普尔1号彗星发生相撞,首次揭示了该彗星的真实面目。 1月15日凌晨,“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土卫六,创下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这些发现为理解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小玲玲:最近,我国成功地将两颗科学试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请问这次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 老博士:这次将“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小玲玲:发射这两颗小卫星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点52分,“深度撞击”号撞击器成功地与坦普尔1号彗星相撞。撞击器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向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造成彗星表面冰雪、尘埃四处溅起, 如同在太空中放出了一团巨大的“焰火”。6分钟后,美国宇航局收到飞行器传回的第一幅图像。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约363公斤的铜质撞击器,按计划准确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图⑤),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宣告成功(图①)。有近万人聚集在夏威夷观看这壮现的“深度撞击”(图②)。而坐落在洛杉矶东部山谷里的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里更是欢声一片(图④)。1月12日,在佛罗里达达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被美国波音公司的“德尔塔2号”火箭发射升空(图③)。美国所有的太空无人探测研究基本都是在JPL完成的(图⑥),在JPL的太…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7月6日6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火箭飞行12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9.
叶清 《厦门科技》2005,(5):24-27
2005年太平洋时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耗资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以10.2公里/秒的速度向“坦普尔一号”彗星撞击(图1)。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这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4日,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用一个铜质锥体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间科学实验。这颗重达372千克的炮弹的撞击能产生相当于4.5吨TNT炸药的巨大威力。这将给彗星和地球带来什么影响,一直成为科学家和人们关注的热点。科学家认为,爆炸在彗星上会形成直径约100米、深25米的弹坑。这次撞击将在距地球1.3亿公里的太空深处进行,位于室女座的角宿附近。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5,(9):61-61
晨曦中,“王者”归来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8时1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以及7名宇航员在经过14天太空之旅后,成功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这是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首次重返太空。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8月2日15时30分,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发射约9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这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将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空…  相似文献   

12.
太空里程碑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史上第1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11月3日,“卫星-2”号将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载入太空,它在失重状态下生活了7天,证明动物可在太空生存。1958年 1月31日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现者1”号升空。  相似文献   

13.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4.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左下小图为卫星剖面图。→1971年7月26日,美国第七次载人登月。图为太空人欧文在月球上向美国国旗敬礼。  相似文献   

15.
科技短讯     
我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二号"5月2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名为"浙大皮星一号"的卫星。  相似文献   

16.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颗“小星”在天空不过逗留了92天,但它却“推动”了整个地球,推动了各国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升空。此后,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等纷纷发射各自的卫星。据统计,现在人类已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4800多颗,人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开发太空高远位置资源。显而易见,用人造卫星观测天体能不受大气层的阻挡,接收来自天体的全部电磁波辐射,实现全波段天文观测。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快,一天能绕地球飞行…  相似文献   

17.
1987年8月5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它是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送上太空的。卫星按计划在轨道上运行了五天,在圆满完成科学探测和首次进行了微重力下的技术试验后,于8月10日下午在我国四川中部预定地区胜利回收。这是我国从1975年以来连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的第九  相似文献   

18.
<正>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你猜,"长征六号"这次将多少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2020颗人造卫星同时上太空人造卫星是人类在太空的"天眼"。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为人类服务。有了它们,人们可以洞悉地球上的许多秘密。  相似文献   

19.
八月:罗塞塔号着陆彗星、知识产权法院、“意念控制”机械手、互联网大会、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 观察一:罗塞塔号着陆彗星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在10年间超过40亿公里的漫漫太空之旅过后,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于北京时间8月6日17时,按计划完成持续6分26秒的点火制动,顺利进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轨道.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是欧洲空间局“视野2000”-奠基石(ESA Horizon 2000 cornerstone)计划旗下的探测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围绕一颗彗星运行并在其表面着陆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3,(11)
10月15日,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中国成为世界上载人航天第三国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哈勃发现两颗天王星最小卫星9月27日,天文学家使用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两颗天王星的最小卫星。新发现的卫星直径有12~16公里,相当美国首次绘出狗基因组序列草图9月25日,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绘出了狗的基因组序列草图,通过对草图的初步分析,马里兰州基因组学研究所和基因组学促进中心的研究人员说,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