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电子膨胀阀动态特性的辨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制冷系统蒸发器过热度随EDM型电子膨胀阀开度变化的关系模型,对电子膨胀阀的步进电机施以电脉冲驱动,从而获得蒸发器过热度作为动态响应的运行规律,并应用8种系统辨识方法对该制冷系统进行辨识.经过对各种辨识方法辨识结果的比较,给出各种辨识方法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的辨识精度,以及在具体处理过程中的特点,给出适于这一类模型的辨识方法.同时,也说明了该环节用一个三阶环节描述更接近实际情况,这为以后制冷系统模拟、仿真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适用于新型制冷剂的热力膨胀阀,研发了一套基于PLC的多工位的热力膨胀阀工作寿命自动检测系统。以空气作动试验为检测原理,能够实现对热力膨胀阀进行作动试验并判断热力膨胀阀的工作寿命是否符合要求和检测静止过热度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20个热力膨胀阀同时进行工作寿命检测,具有较高的测试效率,静止过热度最大测量误差为0.003 MPa,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一般自适应控制算法需在线辨识系统模型,算法复杂,计算时间长。本文采用无辨识自适应算法,不用辨识系统的模型,同时应用模糊推理对控制量进行补偿,以便克服模型失配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是非常有效的,适合于具有时滞的工业系统。将其应用于制冷装置中的电子膨胀阀控制,使得蒸发器过热度的控制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液化石油气做为R22替代制冷剂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液化石油气热力性质和气液平衡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膨胀阀前后的过热度及膨胀阀前后的压降进行了计算,并对膨胀阀的工作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神经网络解决系统的非线性问题,用预测控制解决系统时滞问题.针对制冷系统膨胀阀控制回路具有时滞、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用于蒸发器过热度的控制.仿真与应用均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对蒸发器过热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机械泵两相冷却系统过热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泵驱动两相冷却系统是一种以机械泵为驱动力的封闭式相变传热设备。在对该系统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启动蒸发器热负荷时,在蒸发段出口将产生明显的过热现象,并且有较大的压力脉。通过对大量实验对与过热度有关的启动温度、流量和启动热负荷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启动温度越低,产生的过热度越大的结论:启动温度越低,启动需要的过热度相对要大;其次,热流密度越大,过热时间维持的越短;最后,从过热状态到两相状态的闪蒸过程将系统的阻力发生较大变化,流量越大压力脉冲越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目前市场上汽车空调流量调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可采取一种复合控制模式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即将由发动机驻转速决定压缩机转速引起的开环控制与车内蒸发器过热度模糊闭环反馈控制结合起来,此外,双过热度控制信号的方法也是一种可行办法。该研究者认为其设计的电子膨胀阀系统不但能保护电磁阀,还能显著改善汽车空调的调节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太阳能空气能热泵(SIASHP)系统中电子膨胀阀(EEV)的开度受太阳辐射影响,导致热泵系统无法稳定、高效运行的问题,运用实验和TRNSYS软件模拟的方法,对SIASHP系统中EEV受太阳辐射影响下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ASHP机组性能与EEV的开度不成正相关,存在某个峰值;相较于常规机组,SIASHP机组的EEV阈值更大,根据此特性,当EEV在较大的开度区间内调节时,SIASHP机组仍可保持正常运行;为保证SIASHP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自控装置应综合过热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电子膨胀阀内部制冷剂的壅塞流动特性,应用均相流和冷冻流模型描述电子膨胀阀的流量特性,用亚稳态特性系数建立膨胀阀质量流量计算模型,并采用某型号电子膨胀阀的实验数据与所建模型的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在-8.59%~7.56%以内.  相似文献   

10.
电子膨胀阀是一种新型节流机构,是变频空调的关键控制器件,用于调节系统流量的大小,代替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等截流元件。具有调节精度高,调节范围大等优点。本文在总结多年的设计经验上,把电子膨胀阀控制的软硬件设计的过程和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可以作为电子膨胀阀控制调节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液体在调节阀中的各种流动状态及其闪蒸和气蚀现象产生的条件后,针对电子膨胀阀内制冷剂流动状况,进行了制冷剂流态判定,揭示了节流过程中电子膨胀阀内制冷剂流动特性和阻塞流影响.结合制冷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对电子膨胀阀流量特性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电子膨胀阀容量与制冷系统容量选型不完全匹配时,电子膨胀阀具有非线性的流量特性.分析探讨了阻塞流对电子膨胀阀优化控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辆坡道起步问题,提出了基于Bang-Bang控制的气压式EPB控制策略.分析了坡道起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以及气压式EPB工作原理,研究了电磁阀的工作特性,提出了EPB电磁阀的脉宽调制(PWM)和脉频调制(PFM)的结合控制方式.研究了坡道起步过程中驱动力矩与制动力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坡道起步需求气压理想控制目标,采用Bang-Bang控制算法作为系统控制策略核心算法控制EPB电磁阀.在试验车上进行了坡道起步试验,起步平稳无溜车,控制效果良好,证明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开发及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车辆起步、换档品质的主要因素.以长安之星微型汽车为载体,开发了电控液压式机械自动变速系统,制定了综合换档控制策略和离合器接合控制策略,并对影响离合器接合规律的相关因素进行补偿.提出了车辆起步、换档过程中发动机转速控制目标,采用电子节气门进行发动机转速控制,实现了起步、换档时对发动机转速的自动控制.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样车起步、换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自动变速系统具备了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汽车空调压缩机变排量控制阀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相关课题,针对目前应用较广的斜盘式压缩机的变排量控制阀进行了研究,在对现有的几种变排量压缩机控制阀的结构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后,认为: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气动型控制阀相比,电动型控制阀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元件,可以自动调节压缩机排量,有助于汽车空调系统整体综合控制的实现,因而,结合系统整体的运行特性,研制电动型变排量控制阀,制定最优的控制策略,将是汽车空调变排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将高阶谱应用于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提出一种诊断调速阀故障的方法.通过实验采集调速阀工作时阀体振动的信号,建立AR模型,进行AR双谱分析.故障情况下和正常工作情况下双谱的对比差异明显,说明用高阶谱来诊断调速阀故障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电子膨胀阀双神经元预测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用双神经元预测控制算法对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的方法,一个神经元用于在线实时估计对象动态特性,以获取对象的一步预测模型。通过学习减小模型的预测误差;另一个神经元用于在线实时控制,仿真与应用表明该算法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对电子膨胀阀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过热度控制是燃气机热泵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针对燃气机热泵启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过热度控制策略及燃气机变转速对过热度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启动阶段采用前馈.模糊自适应PID和正常运行阶段采用模糊自适应PID实现燃气机热泵过热度控制的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到燃气机热泵实验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燃气机热泵系统启动阶段过热度最大超调量小于5℃,调整时间为300s左右;正常运行阶段,燃气燃气机转速大范围改变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效果优于增益调度控制,高转速时过热度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低转速;模糊自适应PID应用于燃气机热泵系统可有效克服系统干扰,提高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固定优先级和动态优先级的优缺点,文章介绍了混合调度算法的原理,提出了控制器局域网络报文的一种新的截止期分区策略,并将该策略应用在MTS算法中,进行优先级分配,同时还利用TrueTime仿真和硬件在环仿真的方法来测试基于MTS的混合动力汽车CAN总线数据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电子膨胀阀节流机构流量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膨胀阀流量特性的研究成果,指出电子膨胀阀节流机构流量多元影响因素的特性.利用自行研制的液环法电子膨胀阀流量特性实验台分析了出口压力、入口压力、入口过冷度、阀开度、入口密度和出口干度对电子膨胀阀质量流量及流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参数对电子膨胀阀的流量特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各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开度是改变质量流量的主要因素,并反映出阀的调节特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机电控制无级变速器(electrical-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EM-CVT)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搭载EM-CVT混合动力汽车的传动方案,建立了动力源数值模型、EM-CVT模型,分析了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并针对模式切换时的冲击问题,以减小冲击度为目标,通过分析典型工况下动力源输出转矩特性和各部件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发动机、ISG电机、自动离合器以及EM-CVT相互协调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典型的模式切换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控制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在模式切换时产生的冲击,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