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与凹陷中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处在凹陷西南边缘的特殊位置 ,其成藏条件不如北部地区 ,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沙四、沙三层段中 ,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正向构造带中。油气的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 ,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 ;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凹陷边缘外环带。油气藏类型具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 ,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和生储盖配置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系。  相似文献   

2.
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和东营凹陷为例,对富油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油凹陷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较强的不均一性,东濮凹陷具有"北富南贫、纵向分布层系高度集中"的特征,90%以上的已探明油气分布于凹陷北部,纵向上主要富集于古近系沙河街组,以沙三段和沙二段为主力层系,沙一段以上未发现规模储量,而东营凹陷总体上具有"北富南贫、纵向富集层系多"的特征,沙河街组、东营组及新近系均发现了规模储量。多种因素控制了富油凹陷不同地区及层系的油气分布差异:烃源条件的优劣从根本上控制了富油凹陷不同地区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东濮、东营凹陷北部地区的生烃条件远好于南部是造成两个凹陷油气分布总体呈现"北富南贫"的根本原因;源岩与盖层及断层的配置关系控制了纵向油气富集层段,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多套盐膏岩盖层有效地限制了油气垂向运移,尤其是沙一段盐膏岩盖层对下伏层系油气的聚集起到了重要的封盖作用,而东营凹陷缺乏沙一段盐膏岩盖层且晚期断层较发育,油气纵向多层系富集;成藏期构造背景和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运移主要指向,有利储集砂体与构造脊的叠合控制了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3.
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及沉积背景出发 ,在对现今油气分布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 ,对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临南斜坡带的油气富集主要受二级断裂、构造背景、油气运移期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断层的封闭开启性所控制 ,临南斜坡带多种类型的油气藏有其特定的分布规律。在平面上 ,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富集区的形成 ;纵向上 ,馆陶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边缘地层不整合面附近 ,沙河街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斜坡的断阶带内。在斜坡的边缘以稠油、超覆、不整合油气藏为主 ,斜坡中部以断块油气藏为主 ,斜坡近洼陷部位则以断鼻油气藏为主。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临南斜坡带的两种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构造及沉积背景出发,在对现今油气分布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对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斜坡带的油气富集主要受二级断裂,构造背景,油气运移期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断层的封闭开启性所控制,临南斜坡带多种类型的油气藏有其特定的分布规律。在平面上,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富集区的形成;纵向上,馆陶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边缘地层不整合面附近,沙河街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斜坡的断阶带内,在斜坡的边缘以稠油,超覆,不整合油气藏为主,斜坡中部以断块油气藏为主,斜坡近洼陷部位则以断鼻油气藏为主,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临南斜坡带的两种油气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沾化凹陷南部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认识不清这一制约勘探的主要问题,对油气成藏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通过油藏解剖明确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油源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运移起始点,微幅构造脊控制油气平面运移路径,储盖组合影响油气富集程度。最后总结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为它源阶梯式侧向运移浅层成藏。  相似文献   

6.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 ,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 ,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 ;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间的一个以“藏”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指向的高势面及其他遮挡面 ,成藏系统对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系统进行了划分 ,划分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王等 4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大致以油气运移的“分水岭”为界 ,其成藏特点及勘探潜力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间的一个以“藏”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指向的高势面及其他遮挡面,成藏系统对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系统进行了划分,划分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戋土产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大致以油气运移的“分水岭”为界,其成藏特点及勘探潜力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圈闭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条件优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成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调整方向,成藏期油气向SE方向运移,现今油藏向NE方向调整运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分布控制着油气成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1%的地区,成藏条件优越。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距离生烃灶近,砂体物性好、厚度大,是石油富集的最有利场所。成藏期流体动力差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流体动力差越大的地方,油气越富集。断裂对油气富集起着运移通道的作用,断裂导致的增孔作用进一步影响着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9.
选取断层密度、断层落差面密度、地层厚度变化率导数及底面曲率4个评价指标对霸县凹陷在新近纪的构造活动强度进行定量表征,依据构造活动强度将霸县凹陷新近纪划分为强构造区、强弱过渡区及弱构造区:霸县凹陷北部南孟地区及西南部高家堡地区构造活动较强烈,为强构造区;凹陷东部苏桥、文安地区构造活动性次之,被划分为强弱过渡区;凹陷其他地区构造活动微弱,为弱构造区。分析构造活动强弱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发现霸县凹陷强构造区最利于油气成藏,其次是强弱过渡构造区,亦具备油气聚集条件。霸县凹陷西南部高家堡地区、北部南孟地区及东部苏桥、文安地区油气藏富集,为霸县凹陷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造环境、烃源岩演化史、储层特征及生储盖配置等方面分析,认为阳信洼陷成熟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于沙四上、沙三层段,沙三段产低熟油,沙一段富集生物气,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中部正向构造带,油气环绕次洼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油源条件、构造特征、火山活动以及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的配置等是控制阳信洼陷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特征的配置,是造成不同构造部位主要储油气层位和油气藏类型差异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