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我国陆上勘探领域的日益重要,地质工作者们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认识不断加深,勘探方法技术也十分成熟。本文以地质研究方法和地球物理研究方法两条主线索,分别详细论述了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的各项技术,希望能对地质工作者的研究和勘探有一些指导意义。促进我国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重因素控制;早期形成、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以及前陆逆冲带第2,3排构造分别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以及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斜坡部位有利于保存,是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特点;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后期特别是晚喜山期普遍受到了调整改造,以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最为突出;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优质区域盖层的存在,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关键。结论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是塔里木克拉通区与前陆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针对卫2块气顶底水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起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气顶底水油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通过建立不同的油层、水层、气层物性解释图版,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精确计算出储层非均质参数,描述了该断块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VIP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气顶底水油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采系统局部不完善区、未注水的弹性区、未受油水井控制的储量损失区;而剩余气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和顶部砂组。根据所提出的剩余油气分布认识,进行了治理方案部署,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年增油2.3×104t,年增气0.2×108m3,年综合递减减缓2.1%。实现了油气同时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长2油藏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分析沉积、成岩、构造等圈闭形成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分析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及成岩矿物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研究镰刀湾地区油气藏类型与沉积相带、成岩环境的关系,确定油藏成藏模式及规律,预测油气富集有利区。分析研究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上倾致密遮挡油气藏及砂岩尖灭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成因。不同相带上油气藏类型有差异,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5.
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信洼陷古近系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频繁变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广泛,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5种类型.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部洼陷带、北部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和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带,断层-岩性油气藏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于鼻状构造带,火山岩油气藏分布于火山发育带.阳信洼陷有利的构造环境———沉积体系、充足的油气源条件、储层物性条件、断层(裂)体系的沟通或侧向遮挡、有效的直接盖层及生储盖的有机配置等优越条件是控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纯梁油田东部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下,油气由分散到集中的漫长的地质过程.油气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储、盖、运、圈、保、异常压力等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决定油气的最终分布.在分析了纯粱油田沙二段油气成藏基本条件和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分布的规律和成藏模式,应用管理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提出了"短板"控油的说法.结合工区实际情况认为:①圈闭条件是决定研究区油气分布的"短板";②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寻找岩性、地层等隐蔽性圈闭以及通过精细构造研究寻找小型构造圈闭是加长"短板"、勘探沙二段油气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几年来在“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油藏描述技术中,研究开发的最优化测井解释,自动测井相分析,测井曲线的预处理等三项新的地层评价技术。综合测井与地质资料,将这些新技术用于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确定井剖面所有地层的岩性特性及矿物成分,划分油气水层,计算储层的泥质(粘土)含量,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油气层厚度等地质参数,可为研究油气藏储集参数的空间分布,实现对油气藏的三维定量描述提供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的交叉学科,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为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及技术应用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油气藏描述技术将以快速获得油气藏各尺度下的三维结构动态变化信息为目标,对油气藏物理化学、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及评价、控制技术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剩余油分布理论及预测技术、油气藏开发演变理论与控制工程将大有所为。复杂油气藏的认识将更多的依赖于地质力学、岩石物理学、界面化学、粘土矿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文章讨论了学科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指出油气藏岩石物理学、油气藏开发地球化学、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地质学、油气藏描述及开发地质建模、剩余油分布理论及开发工程是优先重点发展领域,强调必须狠抓典型基地建设,形成长期稳定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9.
综合介绍了"地质导向钻井工艺技术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并利用初步形成的地质导向现场应用技术成功地实施了地质导向钻井,为薄油层、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等复杂油气藏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攻关阶段现场试验的25口井,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由于葡萄花油层是大情字井地区非主力含油层系,重视程度和基础地质研究严重不足,为推进该层段的勘探开发,本文采用地震、地质、测井及试油化验分析资料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不同类型油气藏的针对性识别方法和预测技术,总结油气平面和纵向分布规律,依此建立葡萄花油藏的油气富集模式,并直接应用于大情字井油田岩性油藏的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11.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储层发育,油气资源丰富,为哈南油田的主力油藏.在该油藏的研究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测井资料,首先研究了测井资料的标准化方法以及以测井曲线为基础的岩心归位方法,进而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将测井信息转化为地质信息,通过该区279口井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和评价处理,为储层研究提供了基本地质参数和油气评价结论,并采用克里金估计模型绘制了砂体分布、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的平面空间分布图,全面分析了储层在空间的分布规律,为区块油藏综合治理和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油藏的分类治理与分类开发——以东辛油田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辛油田有各种油藏五大类十余种,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采油难度与日俱增.本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地质特点,尤其是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并根据不同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应用水平井技术、细分层开采技术、完善井网技术、不稳定注水等四大开发技术分类进行治理,使油藏的各项开发指标都有明显的好转,有效地改善了油藏开发放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赤平解析法软件开发及其在水封油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块体理论赤平解析法可动块体辨识软件Block1.0的理论基础及编制思路,通过赤平解析法和Block1.0就某实例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Block1.0的准确性;同时,在对锦州地下油库勘察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采用Block1.0和Unwedge软件,找出了锦州地下水封储油洞库各开挖面上可动块体的分布情况,从开挖面位置和结构面分布两方面对锦州地下水封油库的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价.两者计算结果表明Block1.0更贴近工程实际,可为设计合理开挖方案和有效加固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层非均质低流度油藏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港南部油田具体地质和开发生产特征,提出以水治水、提速开采、以水促油、高效注水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措施,在前人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所处开发阶段,结合油藏微观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Logistic旋回数学模型、开发动态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确定最大采液量、合理注采比、合理采油速度等开发参数,最终使得大港南部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并对多层段低流度油藏减缓层间及平面矛盾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国内同类型的低流度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开拓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对油气二次运移进行定量研究,探讨重建古水动力场方法。以压实为机制,建立了适用于深埋环境的上下供水的层流动方程,提出边界确定方法,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利用有限单元法求各地质时期古水头的数值解,重现古水动力场演化。以此为基础,可编制盆地各地质历史时期反映油气运移的油、气、水势等值线图,以此直观判断油气运移方向。应用这一方法,对四川盆地阳新统进行了以46个节点为基础的实际模拟评价,获得各地质历史时期油气聚集分区图,为优选勘探区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小层规模内单砂体的细分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法,详尽剖析了目前在河流相单砂层细分对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于强调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机械运用等高程对比原则、单纯依据砂体厚度劈分等.指出在层次细分与对比过程中,不可过分拘泥于沉积砂体的层次性,而是需要对沉积过程和砂体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研究砂体本身固有的沉积学特征及其空间展布特点,将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建立精确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井楼油田H3Ⅳ油组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及电性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含油产状法和经验统计法,建立了有效厚度物性标准;利用测井曲线、取心、试油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确定有效厚度电性标准;进而确定夹层扣除标准,为增储上产和预测剩余有分布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输油管道发生池火灾事故存在突发性和随机性,为此,以液池直径、燃烧速率和风速3个对池火热辐射通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不确定性参数,建立了输油管道池火灾事故不确定性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例确定各不确定性参数的取值范围并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获取30~000个随机组合样本,再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池火热辐射通量分布特征,得到与事故点不同距离处池火灾致死率统计规律。结果表明,热辐射通量均值和致死率随事故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根据致死区域的分布情况可为管道周边风险等级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沈84 块 S43Ⅱ油组小层油藏实际应用,处理区块不同开发期 120 多口井相应水淹层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编制研究区块 S43 Ⅱ 油组各小层油藏孔隙度、渗透率、原始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及油层有效厚度的平面分布图件.依照 S43Ⅱ 期水系发育、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大小,对主要调整挖潜的 Ⅱ8 小层参数做作了具体的描述,并按 Ⅱ8、Ⅱ7、Ⅱ5 、Ⅱ6、Ⅱ3、Ⅱ4、Ⅱ1、Ⅱ2 小层顺序,分别阐明了各小层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富集范围,为区块油藏综合治理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薄互层油储是近年来国内外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研究的热点。而对薄互层砂体地质规律的识别是快速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因此,砂体地质规律及其地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文章以大庆齐家南—古龙北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详细阐述了薄互层砂体地质模型建立的方法和原则,并首次利用该模型对该区葡萄花油层砂体厚度及其展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