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各类表面活性剂对聚氯乙烯增塑糊流变行为的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增塑糊有较高致流值,呈明显假塑性流动;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增塑糊有低的表观粘度,接近牛顿型流动。测定了聚氯乙烯粒子表面的Zeta电位和接触角,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影响增塑糊流变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醇类增塑剂所含碳原子数以及羟基数对淀粉增塑效果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法在COM-PASS力场下模拟计算不同醇类小分子对直链淀粉增塑后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并测定不同醇类小分子对直链淀粉增塑后旋转扭矩、氢键削弱作用和力常数的变化。通过比较不同醇类化合物对直链淀粉增塑前后的玻璃化温度、旋转扭矩、氢键削弱作用和力常数变化预测醇类化合物增塑效果。结果表明,三类醇类化合物对直链淀粉的增塑效果依次为:乙二醇〉丙三醇〉1,2-丙二醇。由此可推断,当醇类增塑剂含羟基数相同时,碳链越短,对直链淀粉的增塑效果就越好;当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时,醇类增塑剂中所含的羟基数越多,对直链淀粉的增塑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3.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聚氯乙烯的增塑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用于探测增塑聚氯乙烯 (PVC)的构象和结晶的变化。研究中采用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DBP)和癸二酸二辛酯 (DOS)。用差谱技术在除去增塑剂对总的红外光谱的贡献后,研究在600~700cm-1范围内由PVC增塑作用引起的构象变化。将增塑的PVC与未增塑的PVC光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增塑PVC的光谱中某些C—Cl伸缩振动光谱带有明显的位移,这个结论突出了增塑PVC的构象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增塑剂的用量和种类。通过1426cm-1 (TTTT构象、结晶 )和1434cm-1 (无定形)吸收带的吸收度比值 ,研究了由PVC增塑作用引起的结晶变化,比值的大小与增塑剂的用量和增塑PVC的存放时间有关。根据构象和结晶度的变化可以确定增塑剂的增塑效果,为选择增塑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传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参比对象,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聚酯3种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增塑PVC体系的效果,对其力学性能、低温性能、稳定性能与光学性能等做了全面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上,DOTP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低温性能上,DINCH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稳定性能上,聚酯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光学性能上,DINCH增塑PVC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针对不同使用领域,DOTP、DINCH和聚酯可取代统增塑剂DOP。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PVC增塑糊粘度与凝胶化时间的测试,以及吐温80在糊树脂表面吸附量的分析,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糊粘度影响的可能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种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依次为IPPP< DINP<DOA,增塑糊粘度则相反.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增塑糊的降粘效果最佳.吐温80的降粘机理在于其在PVC糊树脂表面的优先吸附,从而阻碍了增塑剂对糊树脂颗粒表面的吸附、浸润与溶胀、溶解等作用,因此,使得增塑糊的凝胶化延迟.吐温80的饱和吸附量约为7.23 mg/100 gPVC树脂.  相似文献   

6.
糊用PVC树脂在增塑糊中的颗粒状态决定于PVC树脂的颗粒特征。研究了十四种商品糊用PVC树脂增塑糊的流变行为与初级粒子的粒径大小和分布、与次级粒子在增塑剂中和在剪切条件下的相对崩解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研究的PVC树脂在增塑糊中颗粒状态的三种模型。此模型藉助于次级粒子超薄截面的透射电镜观察和次级粒子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的研究予以证实。初步阐明了糊用PVC树脂的颗粒特征对其增塑糊流变行为的影响。从而对国产糊用PVC树脂的质量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油酰柠檬酸三丁酯增塑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柠檬酸与正丁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完全酯化生成柠檬酸三丁酯,以油酸与三氯化磷通过酰化反应合成油酰氯,以柠檬酸三丁酯与油酰氯通过酰基化反应合成油酰柠檬酸三丁酯(OTBC).研究油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工艺条件,探讨油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增塑效果.研究表明:柠檬酸三丁酯与油酰氯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酰化率可达到92%;合成的油酰柠檬酸三丁酯分子量为625、脂肪碳与极性基团的比值为8(与DOP相同)、密度为0.946 g/mL、沸点为256 ℃、折光率为1.454 8;OTBC在高氯化聚乙烯树脂(HCPE)相容性良好,对高脆性HCPE的增塑效率优于DOP,OTBC增塑的HCPE材料低温塑韧性优于DOP,OTBC增塑的HCPE涂膜耐水、耐皂水萃取率低于DOP,OTBC在HCPE材料中的稳定性高于DOP.  相似文献   

8.
郝曼 《科技资讯》2010,(1):150-151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以其节能、保温、隔音、稳定的化学性能已被大量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但由于塑料弹性模量低,相对于钢窗来说抗风压强度低一些,致使部分人对于高层建筑中使用塑料门窗持怀疑态度。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抗风压问题是其能否应用在高层建筑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在受风压状态受力情况作一些理论上与实际上的探讨并提出提高其抗风压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增塑纺丝作为一种新型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该制备方法采用较少溶剂,纤维结构容易控制;但制备方法对纺丝设备以及工艺技术的要求高,尚未被应用于工业化。本文将对目前的增塑纺丝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萧山第二化工塑料厂和浙江大学化工系及杭州鸿雁电器(集团)公司协作,联合开发试制成功无增塑可挠刚性PVC管。无增塑可挠刚性PVC管主要用于建筑物墙体、楼板和地板的电器导管及一般的配线导管。它具有众多的优点:一、该产品体  相似文献   

11.
聚氯乙烯塑料在国民经济中很重要,它有多种用途,并且又便宜易得。因而在塑料工业中占居首位。但聚氯乙烯树脂本身硬,热稳定性又不好,给加工成型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制品的性能也容易变坏。因此聚氯乙烯增塑及其老化规律的研究向来都为人们所重视。生产上,聚氯乙烯的增塑主要是加入低分子增塑剂,降低其玻璃化温度,降低其弹性模量,增加其伸长率,低分子增塑剂的优点是增塑效果较好,与聚氯乙烯的互溶性较好,而缺点是挥发性较大,容易迁移。因而近年来也寻找一些高分子物质作为增塑剂  相似文献   

12.
二乙醇胺衍生物对纤维素原增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双(2-羟乙基)正丁胺,正己胺,正庚胺和正辛胺作为再生纤维素原增塑剂,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了以及力学性能测量研究了增塑后膜的结构与性能。实验表明,这4种二乙醇胺衍生物对纤维膜具有较好的增塑作用,并且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增塑效果下降,但增塑剂与纤维素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在水增塑条件下的熔融规律,并在经过改造的φ20mm螺杆熔融纺丝机上进行了纺丝工艺研究。研究表明,聚丙烯腈树脂在一定量的水和热的作用下,由于大分子中氰基之间的作用力被拆散或减弱,可使其变成可进行纺丝成形的增塑熔体;不同含水量、不同组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体具有不同的水增塑熔点;所纺制的纤维都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购买的由不同厂家采用溶液纺丝制得的3种商用聚丙烯腈(PAN)原丝和采用增塑熔融纺丝法自制的PAN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增塑熔融纺丝法制备的PAN纤维发生了环化、脱氢反应,放热峰宽化,放热焓较低,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均高于3种商用PAN原丝,达到7.38cN/dtex;采用Ruland法和逐次切线法计算发现,增塑熔纺PAN纤维沿纤维轴方向微孔的半径和取向偏离度较小,微孔长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纳米CaCO3-PVC增塑糊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改性纳米CaCO3填充PVC糊树脂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纳米CaCO3/PVC增塑糊具有明显的切应力变稀性能和触变性能,与英国ICI公司生产的改性纳米CaCO3相比,北京化工大学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制备的改性纳米CaCO3填充的PVC增塑糊在高剪切速率下粘度相当的情况下低剪切速率时的粘度更高,环面积大一倍左右,具有更好的触变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IL)为醋酸丁酸纤维素(CAB)的增塑剂进行熔融纺丝.经IL增塑后,CA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表观黏度下降,熔融指数升高,表明IL对CAB具有良好的增塑效果,这使得CAB的纺丝加工窗口得以拓宽,可纺性得到改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IL使CAB的热稳定性下降.纤维水洗试验结果表明,水洗可将CAB纤维中的IL脱除.  相似文献   

17.
从妥尔油和相应的醇合成了歧化妥尔油甲酯和丁酯,总收率分别为40.0%和42.5%。用它们代替DOS作为PVC增塑刑,性能比DOS更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种子微悬浮法、种子乳液法和微悬浮法三种不同聚合工艺的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流变特性,通过采用糊树脂的混合实验、特定温度下的流变实验等速升温条件下的震荡流变实验,分析其搅拌特能及流动性能,在25℃下增塑糊的流动特性以及在40℃~80℃下增塑糊的模量变化,通过对流变实验数据的分析,并结合PVC糊树脂后加工特性,解决了PVC糊树脂在后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性原因,对糊树脂的加工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增塑剂环氧大豆油(ESO)代替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PVC进行增塑,通过调节ESO用量,考察分析PVC的拉伸断裂、动态力学及热老化性能的变化规律,并与DOP增塑的PVC产品H-70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ESO用量为55份时,PVC的断裂拉伸强度为17 MPa,断裂伸长率为38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8℃,热老化后质量损失为2.56g/m2,较H-70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热塑性推进剂用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二步法合成了一种能为硝酸酯增塑并满足推进剂使用要求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