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四种中药材的干燥性能试验,探讨了影响物料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为设计物料干燥装置和提高热能利用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谷物清洁节能干燥及干燥蒸汽余热利用,研发一种连续型谷物真空干燥机。该干燥机整体结构为滚筒式,主要包括内筒、外筒、进料装置、出料装置、传动装置、真空管及支架。为验证该干燥机的性能,选取玉米进行干燥试验,并以含水率和裂纹率作为玉米干燥品质的评价指标,探究内筒转速、干燥温度、干燥压力对干燥性能的影响,进而获得适合玉米干燥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干燥机可以实现对玉米的连续真空干燥,且在内筒转速1. 5 r/min、干燥温度80℃、干燥压力9 k Pa或内筒转速2. 0 r/min、干燥温度85℃、干燥压力9 k Pa的两种工况下,均能获得干燥品质较高的玉米。  相似文献   

3.
物料干燥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制了一种功能较齐全的物料干燥特性试验装置,可用于模拟空气集热器——干燥室型太阳能干燥装置的运行条件。用它做了20余种物料的干燥特性模拟研究,其结果为太阳能干燥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已有太阳能干燥装置的工况调整和运行管理也有指导意义,对使用常规能源的干燥装置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段玲 《甘肃科技》2004,20(10):99-100,103
结合兰化研究院聚丁二烯液体橡胶中试生产装置干燥设备的选用 ,介绍立式固定刮板式薄膜蒸发器结构设计 ,并分析了膜式干燥和釜式干燥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鄱阳湖都昌蒸发实验站1981~1988年的实验资料,对计算水面蒸发的彭曼公式作了修订.重点讨论了总辐射和干燥力.由总辐射、有效辐射和干燥力的不同类型公式进行组合优选,得出彭曼修正式.修正后的公式精度明显提高.年平均蒸发量相对误差小于4%.月蒸发量相对误差<±15%的精度为85%,<±20%的精度为92%.成果令人满意,可用于鄱阳湖及其邻近地区的水面蒸发计算.  相似文献   

6.
李选友  孙立 《山东科学》1999,12(4):30-34
借鉴干燥装置的传热传质技术,提出了一种旋流式烟气脱硫新装置。对旋流式脱硫装置的脱硫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装置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吸收剂的含水量,粒径大小及钙硫比是影响装置脱硫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太阳能热利用中的传热分析、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房和太阳能干燥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对一些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新设计和新装置也同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干燥不均匀性研究对于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白菜种子热泵干燥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干燥空气从干燥托盘左上角流入右上角流出、中间上部流入下部流出、左上角流入右下角流出、左侧流入右侧流出等4种流动方式对热泵干燥不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空气中间上部流入下部流出方式的干燥速率较低,干燥后种子的不均匀性最明显,而干燥空气左上角流入右下角流出方式的干燥速率较高,干燥后种子的均匀性最好,在热泵干燥装置设计中应优先采用该种流动方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灰比、砂胶比、减水剂掺量对干密度为800kg/m~3的泡沫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利于泡沫混凝土收缩性能的最优配合比.基于该配合比,进一步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植物纤维、膨胀剂、减缩剂对泡沫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同时测试了其对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雷达图分析了最佳外加组分,利用宏观孔结构和SEM电镜下的微观结构解释纤维和外加剂对其减缩的机理.结果表明:综合考虑3d自收缩和28d干燥收缩率,最优配合比为水灰比0.5,砂胶比1.0,减水剂掺量0.5%.纤维、膨胀剂、减缩剂均能有效降低泡沫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其抵抗收缩能力大小为:减缩剂膨胀剂纤维.最佳外加组分为1%质量掺量的减缩剂,其能够在满足泡沫混凝土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泡沫混凝土37%的3d自收缩和57.5%的56d干燥收缩.纤维的掺入引起部分泡沫的破碎,引起基体干燥收缩增大,但其对泡沫混凝土的物理约束作用使最终的干燥收缩降低.膨胀剂和减缩剂减缩机理在于其自身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牛初乳低温集成干燥造粒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集低温干燥和造粒于一体的集成干燥造粒装置,并给出干燥器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方法.该实验装置用于温度低于60,℃的牛初乳加工,取得了理想的产品.经检测,干燥后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的损失率小于冷冻干燥产品,产品粒度均匀、光滑,无需破碎、筛分工序.该装置的研制为热敏性物料的干燥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管太阳能吸附集热器的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吸附集热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真空管太阳能吸附集热器的设计方案,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所设计吸附集热器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用传热方程对采用此集热器的吸附制冷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吸附床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理论分析表明,系统的最高温度和性能均优于一般的吸附制冷系统,研究了一些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真空管优化设计的方案,为以后的实用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太阳能空气能热泵(SIASHP)系统中电子膨胀阀(EEV)的开度受太阳辐射影响,导致热泵系统无法稳定、高效运行的问题,运用实验和TRNSYS软件模拟的方法,对SIASHP系统中EEV受太阳辐射影响下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ASHP机组性能与EEV的开度不成正相关,存在某个峰值;相较于常规机组,SIASHP机组的EEV阈值更大,根据此特性,当EEV在较大的开度区间内调节时,SIASHP机组仍可保持正常运行;为保证SIASHP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自控装置应综合过热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热管吸收式空调制冷系统构造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太阳原热管式集热管的工作特性,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特性,设想以热管式真空管为集热管,以溴化锂=水为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装置,构成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并进一步探讨这一系统在工作时的性能和特点,以节能,安全性为出发点,分析了建造太阳能热管吸收式空调制冷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以饱和蒸汽循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太阳能热电系统进行了理论-模型-模拟的一体化研究.根据中国30个省会城市的气象数据,模拟运行了所设计的槽式热发电系统,计算了所设计的各地热发电系统全年的运行情况,分析了系统总效率随昼夜、季节、年度以及纬度的变化,探讨了不同常规能源作为太阳能补充时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电站整体有效工作时间以及全年总发电量是选择太阳能热发电站地址的主要考虑因素,此外,无烟煤以及天然气资源可作为不同情况下备选的常规能源,以提高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5.
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热能吸收密度高、运行效率好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常用的装置。该文总结了抛物面槽式、菲涅尔透镜、菲涅尔反射镜和复合式四种典型聚焦型集热器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有助于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改进型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平板式太阳能制冰机的大量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计算,对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进行了新一轮的优化设计,各子部件采用无阀连接结构,使系统操作更为简单,实验表明,系统的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等子部件之间性能匹配良好,设计制作的实物样机从工艺及制造成本上均接近产业化生产的要求,为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的民用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结叠层太阳电池中隧穿结的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是人类利用和发展太阳能技术的主要追求目标,目前有望大幅度提高转换效率的一个最直接手段就是采用多结叠层太阳电池.开发研制电学和光学损耗极小的隧穿结,是提高多结叠层太阳电池性能的有效途径.从材料、掺杂剂和掺杂浓度的选择以及结构的优化等诸多方面,阐述了改善隧穿结性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措施.对优化隧穿结的沉...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冷管的机理与结构改进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阐述了对太阳能冷管及其结构和性能的研制及改进,采用真空集热方式和选择性涂层加强冷管对太阳能的吸收,以固化复合吸附剂提高吸附床的吸附和脱附性能.对冷管中的脱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真空度是影响脱附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该太阳能冷管型可以制冷又可以供热水,其制冷系数达0.193,制冷与供热的总性能系数为0.692.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近年来对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的研究非常活跃.简要概括了关于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优势,介绍了其商用电站的建设进展,分析了在我国建设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增湿除湿(HDD)的原理,设计了一种两级多效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用电加热水箱模拟太阳能集热器,对该装置进行了性能研究,目的是了解装置产水性能及效率. 试验中,给出了装置在不同加热温度、苦咸水进水流量以及补水流量下的各测点温度变化和淡水产量,并理论分析了苦咸水进水流量对装置产水量的影响,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不同进水流量下的装置性能系数(GOR). 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产水量随苦咸水进水流量和加热温度增加而增大,在苦咸水进水流量为1 000 kg/h时,装置产水量可以达到63.55 kg/h. 由于该装置多次利用了湿空气的凝结潜热以及排浓盐水所含的显热,其性能系数在加热温度为85 ℃时,最大可以达到1.98. 且装置性能系数的理论计算值和试验测试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