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反射式分光光度计测量生物样品表面背散射光的变化能够确定样品内光敏剂浓度,本文把光子迁移模型理论用于该方法,测量灵敏度与已有的扩散理论的结果比较表明,光子迁移模型理论可用于光敏剂浓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硫醇-烯光固化组成物的反应机理,选用安息香双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正丁醚、二苯甲酮和噻吨酮为光敏剂,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硫醇-烯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当光敏剂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与硫醇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当光敏剂浓度不同时,速率常数与光敏剂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并且该直线的截距与斜率之间呈线性关系.由巯基乙醇和光敏剂组成的混合物受紫外光照射不发生反应,提出硫醇-烯光化学反应的新机理——光敏剂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跃迁到激发单线态,然后转变为激发三线态;寿命较长的激发三线态光敏剂分子将能量传递给硫醇分子,使之变为激发三线态,接着进攻烯键发生加成反应.各种激发态的分子通过释放能量回到基态。使反应终止。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现有光子计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通道光子计数的单态氧(1O2)发光检测技术.利用光电倍增管H10330-45和多通道计数器MSA-300,成功开发了用于检测1O2发光的系统.实验测量了3种卟啉类光敏剂喜泊分、血啉甲醚和癌光啉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1O2发光时间分辨光谱,并得到了它们的1O2寿命分别为:11.31±0.06,10.88±0.06,11.65±0.07μs.结果表明多通道计数器可应用于检测1O2近红外发光.  相似文献   

4.
狭长通道内火灾烟气毒性成分空间分布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拟狭长通道的小型实验台研究了火灾烟气传播过程中毒性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发现,烟气成分的分布沿着水平方向呈现不同的特点,在远离火源的位置呈上下两层分布,符合两层区域模型,而在离火源较近位置则递变分布,则须用场模型或者多层区域模型评估.实验表明,烟气毒性成分的浓度峰值随高度的降低呈现明显的阶梯变化,在过渡区段骤升骤降.实验测量到,CO和CO2迁移时浓度峰值在远离火源处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浓度甚至高于火源近处的浓度,这与火灾中很多遇难者死于远离火源位置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水果组织光学参数的激光图像无损测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得到水果组织的光学特性参数,设计了用激光散射图像测量水果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试验装置,分析了苹果、梨、脐橙等水果组织的空间分辨漫反射光分布与距入射光源点的半径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基于漫射光传输理论研究了漫反射光分布,并应用偏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确定了水果组织的光学参数,用此参数进行了水果组织中光子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将图像灰度测量结果与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有很好的吻合性,最大误差为3.21%.光谱图像技术能准确地用于测量水果组织光学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6.
本主要介绍一种同步门控系统(SGS).它包括一个带同步触发器的旋转样品池,一组开关门和一个双通道光子计数器.在常规喇曼光谱仪中配用该系统,即可在光谱仪的一次扫描过程中获得双样品的实时差谱。并可精密确定谱线的微小频移.该系统不仅可用于喇曼差分光谱测量,也可用于其他光谱的实时差谱分析。能减少分步测量引起的各种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全量子理论对二项式光场和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模型中保真度的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二项式光场的初始光子数和失谐量对保真度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时刻二项式光场的平均光子数越大,保真度就越小;失谐量越大,保真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在已有的Ar-Hg放电模型的基础上,细致考虑了Hg激发态之间的化学电离,采用Lagusbenko分布来取代Maxwell电子能量分布,计算了内直径10、14、24和36mm的低气压价Ar-Hg放电正柱的辐射功率、电场强度、电子温度、电子浓度和激发态浓度随放电电流和管壁温度的变化.模型预言与实验测量符合得较好,可用于优化荧光灯设计.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HERA分解光生过程中的J/ψ产生.结果表明该过程可以用来测量光子及质子中的部分子分布,也可以用于测量胶子和重夸克的J/ψ碎裂机制以检验微扰QCD.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对光量子纠缠态应用的研究状况,成功的将自发参量下转换产生的纠缠光子对应用于产生真随机数.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采用了符合测量技术,对采集的多组随机序列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随机性测试程序-ENT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据的随机性很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匹配边界条件和外推边界条件,得到了近红外线通过四层高散射匹配介质的稳态和时域漫射方程的解.同时,编写了光通过四层匹配介质的蒙特卡罗程序,通过和蒙特卡罗模拟比较,发现当探测反射时,漫射方程正确地描述了光子迁移.  相似文献   

12.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生物组织含氧量的无损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实现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生物组织氧合无损检测, 引入了光在强散射介质中的吸收定律,利用 Monte Carlo 方法计算了光子在组织中的迁移路径长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双波长反射式近红外组织氧合变化监护仪。通过组织液体模型和人体骨骼肌含氧量检测的实验,证实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红外光谱法确定硫醇-烯光化学反应级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跟踪巯基峰面积的变化,研究硫醇-烯的反应动力学,当巯基和烯键等物质的量之比及烯键过量的情况下,按照一级反应处理硫醇-烯,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时的动力学数据都能够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当光敏剂分别为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双甲醚、安息香正丁醚和噻吨酮时,按照一级反应处理实验数据也能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硫醇-烯体系在紫外光照射下,由光敏剂引发的反应是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硫醇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廉价过渡金属锰配合物fac-Mn(bpy)(CO)3Br和四苯基卟啉锌(ZnTPP)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O_2.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环境下,该体系能够有效地将CO_2选择性转化为CO,而随着ZnTPP的浓度的增大,CO_2的光催化还原产物CO的产生速率和产量均有增大.当Mn(bpy)(CO)3Br与ZnTPP的浓度比为1∶2时,产物CO的转化值TON达到97.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光照射和光敏引发的方式,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水溶性复合偶氮类为光敏引发剂,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探讨了紫外光照强度、引发温度、光敏引发剂用量、单体质量分数、络合剂、烘干方式等因素对合成P(AM-DAC)的性能影响,并与热引发聚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外光敏引发合成P(AM-DAC)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1.3×107,阳离子度为25%~30%,溶解性能优良且产品纯度高。用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定。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子在生物组织中迁移的仿真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物理本质的分析,介绍了一种求解光子在生物组织中迁移规律的蒙特卡罗计算方法。方法假定入射光为离散的光子,并受到生物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认为光子在两次散射之间的长步和散射方向虽然是随机的,但可引入随机变量予以确定。对大量光子进行计算就可以获得光在生物组织中传播的宏观数据。将此方法用于脂肪组织,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甚好。说明此方法可用于检测人体皮下脂肪层的厚度,并对合理设计红外无损检测的传感器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Bi2WO6作为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对废水中四环素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为通过直接在光催化反应中加入光敏化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Bi2WO6光催化剂对四环素废水的处理效率,本研究制备了Bi2WO6催化剂并进行了XRD和SEM表征分析,探究了其晶型结构和形貌特征;研究了无机盐离子光敏化剂的阴阳离子、光敏化剂加入量、四环素初始浓度、四环素溶液初始pH值5个因素对四环素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催化剂成功制备且未对其晶格结构造成破坏,光敏化剂的加入可提高Bi2WO6对四环素的吸附率和去除率,优化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其中,阴离子Cl-和阳离子Cu2+的促进效果较好,经过对比后选择的最佳光敏化剂为硫酸铜;最佳条件为在硫酸铜加入量为1.5 mL以及四环素初始浓度为70 mg/L时,光催化剂对四环素的去除率可达88.79%;pH值为5或8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分别为51.50%和55.01%。  相似文献   

18.
以聚丙烯纤维为基体,以丙烯酸(AA)为单体,在石英大试管内通过紫外光照射,使丙烯酸单体接枝到纤维表面,研究了一些因素对纤维的接枝率和回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敏剂浓度为0.25mol/L,浸泡时间为1.5h,单体浓度为0.9mol/L,光照时间为2.25h时,聚丙烯纤维的接枝率和回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地球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大地热流的产生和传导等的分析,探讨了热流体持续活动的条件;从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自生矿物的演化、孢子颜色、磷灰石裂变径迹等方面分析了热流体活动的主要示踪标志;从有机质演化、储层物性和油气运移等方面分析了热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热流体活动可以促进有机质的热演化,增加油气运移的效率,并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和通道,对深部储层的物性具有改善的作用,但对浅部储层的物性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维荧光光谱(total scanning fluorescence,TSF)技术是一种新的荧光分析技术,在鉴别储层中烃类包裹体、油气运移路径及古油水-现今油水界面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所需样品量小且精度高。镜质体反射率(Ro)是确定煤岩成熟度的重要参数,不仅能反映煤岩煤化作用的特征,而且是确定煤阶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采自沁水盆地及淮北煤田的14块煤岩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了煤岩荧光光谱特征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煤岩成熟度与TSF参数R1值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荧光强度(TSF intensity)与TSF参数R1值具有正相关关系,样品激发光波长与Ro具有负相关关系。实验初步认为TSF技术可以用于煤岩的成熟度评价,但具体的函数关系需要选取更多的煤岩样品进行试验以拟合Ro与激发波长、TSF参数及荧光强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建立计算Ro值的经验公式。总之,TSF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评价煤岩成熟度,而且不受镜质组组分含量多少的限制,在煤岩成熟度的确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