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本文综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及技术方法,探讨了GIS支持下,叠加分析、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的各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应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为研究区域,针对不同土地类型,综合分析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状况,在基础理论指导下,对西樵镇进行不同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并将结果划分等级,以此确定土地资源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GIS支持的福清市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伍世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3):87-90,96
针对土地用途的多样性,运用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对福清市土地多目标适宜性进行评价。主要探讨了主导因素与因子的选取,专家知识系统的引入,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以及如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图形和属性的结合实现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浅谈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已经广泛用于区域规划和评价的过程中,极大地加快了规划建设的速度。但是,随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广泛应用,它的缺点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简述了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为研究区域,因地制宜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运用网格法划分评价单元,选定适合于丘陵地区的影响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信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借助GIS强大的缓冲区分析、DEM地形分析、叠加分析和空间插值运算等空间分析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加权指数法对岑巩县进行土地整治适宜性等级的综合评定及潜力分析,为贵州丘陵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GIS实践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GIS已经成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分别讨论了在栅格模式和矢量模式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路线与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两种评价模式做了对比,分别指出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另外,还将遥感和GIS技术融合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以发挥遥感技术在土地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另外,还将遥感和GIS技术融合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以发挥遥感技术在土地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王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Z2)
采用GIS和相关软件程序进行工业园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对土地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合理利用土地。研究了基于GIS的工业园土地适宜性在略阳工业集中发展区项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鉴定的模型和研制的系统是正确的,其实用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贵州省安顺镇宁县丁旗镇为例,就丁旗镇土地开发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研究方法:基于GIS平台,实地采取土样并实验测试,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综合应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综合喀斯特岩溶山区山地多平地少、土层较薄、基岩裸露率较高和"水文二元结构"等特殊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得出相应有效地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平台可有效地对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适宜等级进行评定。研究结论: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对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具指导意义,为土地开发项目区域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茶园适宜性评价——以宁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具有普洱茶种植典型代表性的宁洱县茶园土地适宜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茶树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以及茶园维护需求条件的分析,确定茶园评价因子.运用ArcGIS空间内插方法对调查得到的年平均温度、年均降雨量因子进行模拟,同时结合土壤、坡度、灌溉水源地、道路通达度等因子建立评价因子量化分级表,最后综合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茶树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在构建茶树种植区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土壤、降水、海拔与坡度、植被与日照、气温、坡向共计6个主因子,借助GIS技术进行因子叠加并划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基本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并结合区县边界、土地利用和茶叶产量为信... 相似文献
13.
14.
以黑驼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合理选取评价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和选择土地资源评价的归类法,对区域内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指出这是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为评价该区域土地资源质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对城镇土地定级的评价方法和过程.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确定城镇土地定级的评价因子体系和权重,在单因子影响度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各评价因子的影响度进行叠加分析,进行城镇土地级别划分.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许昌市烤烟种植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省许昌市烤烟种植区土壤各项肥力因子的基础上,根据S型或抛物线型作物效应曲线建立各项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使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作为空间数据管理工具,对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在GIS软件Map/info支持下,建立一种可以由用户选择评价因子、确定适宜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咨询系统. 相似文献
17.
GIS支持下的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宜农适宜性评价——以铜仁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铜仁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农业生产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利用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对其开发成农业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按其宜农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比较高,中度、勉强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分别占到了宜农地总量的26.98%、43.19%。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农业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的传统城市规划用地评价方法--以莆田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地评价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由于城市范围比较大,传统的统计方法很难准确地反映城市用地情况.另外,由于城市规划确定的远期发展目标比较长远,统计起来经常不准确.该文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利用GIS技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城市用地评价,准确快速清晰地将土地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这种方法对基础资料要求比较简单,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