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合理开发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东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应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区古生界生储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发育2套烃源岩、2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6套(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储层、4套(寒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石炭系)区域性盖层;在烃源岩中,寒武—奥陶系烃源岩为碳酸盐岩,属较好—最好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以泥质岩为主,亦有碳酸盐岩,属较好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依据储盖组合特点,研究区勘探目的层应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沧东凹陷地震剖面和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的详细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沉积体系演变特征,系统研究了沧东凹陷的原型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沧东凹陷新生代经历了坳陷期(孔三段-孔一下亚段沉积期)、断陷期(孔一上亚段-东营组沉积期)和坳陷期(馆陶组-平原组沉积期)3个演化阶段。在断陷期,盆地演化主要受沧东和徐西两条边界断层的控制,盆地伸展作用具有逐渐减弱的特点,并且边界断层伸展作用具有自北西向南东迁移的特点。沧东凹陷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岩石圈上部简单剪切伸展和岩石圈下部纯剪切伸展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沾车凹陷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根据边界几何特征结合其动力学条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平面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沾车凹陷在新生界时期的运动方式以伸展为主,伸展方向为SN向;②不同走向的正断层是在同一伸展过程中形成的,曲折边界主断层主导了其内部次级构造的分布与产状,偶尔出现的逆断层是在伸展情况下形成的;③断阶带潜山多形成于主断层的内凹区,一般产生在主断层走向与伸展方向斜交地带,斜坡带上在外凸区易于残留而成潜山.  相似文献   

4.
鲁西隆起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演化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鲁西隆起伸展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相似理论建立相关试验模型,对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的发育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裂陷作用主要经历了晚侏罗-早白垩世、新生代两个阶段,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初期(65~53 Ma)、早始新世-晚始新世(53~39 Ma)和始新世末期-渐新世(39~23.5 Ma)3个时期,各个时期与研究区伸展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相符;物理模拟试验证实泰山在新生代有两次快速抬升,分别为始新世(45 Ma)和渐新世(23 Ma);伸展构造的形成归因于晚中生代和古近纪近南北向大规模的伸展作用,其深部背景主要为晚侏罗世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及速度的改变、郯庐断裂带的走滑活动、新生代印欧板块的碰撞以及幔源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5.
塔西南与塔吉克盆地新生代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帕米尔东西两侧的塔西南和塔吉克盆地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即老第三纪稳定沉降接受海侵沉积和新第三纪—第四纪受强烈挤压快速沉降接受陆相磨拉石沉积。自新第三纪以来,受帕米尔—西昆仑北移和隆升冲断的影响,塔西南和塔吉克盆地发生了复杂的褶皱冲断变形,其差异在于塔西南明显地受走滑为主的剪压构造作用,而塔吉克盆地是受挤压为主的剪压构造作用的影响。塔西南和塔吉克盆地下第三系岩相组合类似,后期构造变形也相似,塔吉克盆地下第三系是该盆地的主力油层,已有许多油气田发现,因此可以推断塔西南也应该有良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复杂构造情况,开展了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在广泛调研天山山体演化、周边地层发育、地表水流变更、地震解释剖面的基础上,以理论地质学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内头屯河三叠系—新近系的标准地层剖面、地面地质详查资料、重要地震勘探解释剖面、综合研究报告等资料,研究了喜马拉雅期齐古断褶带平面构造特征、齐古断褶带剖面构造特征,分析了齐古断褶带的主要构造特征,划分出了齐古断褶带的构造模式。研究认为: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掀斜阶段、断褶阶段、滑脱阶段和楔入阶段。为齐古断褶带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上地震、钻井资料,从关键控制因素——构造应力场及转变出发,运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方法,重新分析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构造样式和断裂系统,探讨凹陷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迈陈凹陷经历了两期构造应力场的重要转变:①早渐新世,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早期断陷NW-SE向伸展顺时针旋转为近S-N向伸展,凹陷区由简单伸展变形转变为斜向伸展变形;②中新世以来,凹陷由断拗转变为拗陷。根据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将迈陈凹陷新生代由早而晚划分为早期断陷、中期断拗过渡和晚期拗陷三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地层展示了构造样式和断裂体系的差异性与规律性,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控制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配置条件,中期断拗过渡阶段的渐新统涠洲组具有最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技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抬升期次及演化过程.对渭北隆起不同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表明,渭北地区主要经历了3期主要抬升过程,主要发生在146~ 125 Ma,107~83.8 Ma和40 ~ 27.3 Ma.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原型盆地、构造变形特征等研究成果认为,早白垩世末之前渭北隆起应为大型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整体以沉降沉积为主,此时尚未隆起;渭北隆起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晚白垩世整体抬升阶段和始新世~渐新世以来的断块翘倾两大阶段.晚白垩世渭北地区整体抬升主要受控于秦岭造山带中晚燕山期的抬升过程;始新世-渐新世以来的断块敲倾作用阶段,与秦岭造山带始新世以来的快速隆升,以及渭河盆地新生代的快速断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坪-思茅盆地位于澜沧江缝合线与金沙江缝合线之间,它是在澜沧江洋和金沙江洋消亡后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盆地。在中生代,该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受特提斯构造带的控制。对盆地地层格架和区内碎屑岩的骨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以及火山岩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是由两个不同类型的盆地叠置而成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其早期为一后造山裂谷盆地,晚期为坳陷盆地。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可反馈滇西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巴楚-麦盖提的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巴楚-麦盖提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西部,跨越巴楚断隆和麦盖提斜坡两个二级构造单元.通过研究区域构造演化,以主力烃源岩(C-O1)的主生油期为出发点,追踪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及调整破坏的动态成藏过程,从而探索油气分布的有利区带.分别楚立了西部隆起,东部斜坡和麦盖提斜坡的成藏模式,讨论分析了构造对三者油气分布的控制,提出了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对岩芯进行观察与描述,对测井曲线与岩性的岩-电关系进行对比,对地震反射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层序地层学对连井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纪地层内反映海平面变化的地层旋回性十分清楚;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石炭纪地层中可识别出6个层序边界,相应地划分出5个层序,其中至少有2个Ⅰ型层序;在Ⅰ型层序内部,低位体系域发育较差,主要为侵蚀沟谷充填体系及山前的扇体系;海侵体系域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而高位体系域则表现为西南以碳酸盐岩为主,向东北则逐渐过渡为广泛的碎屑潮坪或沼泽;自生屑灰岩段沉积时开始,巴楚地区西南缘构造沉降速率明显加快,沉积厚度加大,碳酸盐岩的含量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精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观测, 结合砂箱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将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解释为不同规模膝褶带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 与断裂作用无关。新解释强调巴楚褶皱带为膝褶型背斜变形, 系膝褶带围限而形成的褶皱。该类型构造具有如下几何学特征: 带内地层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 具有一定宽度, 膝褶带两侧边界近于平行, 膝褶带与带外地层呈高角度关系, 部分膝褶带呈共轭出现。砂箱模拟实验重现了盆地腹地膝褶带发育和演化的全过程: 宽缓拆离褶皱→紧闭拆离褶皱→褶皱突起→断层调节改造作用, 模拟结果证明膝褶带是巴楚隆起形成过程的重要构造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依据精细的露头写实及室内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巴楚一间房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生物礁-滩沉积体系发育模式及储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间房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TST和HST构成,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于层序1至层序3中,由生物礁、生物碎屑滩和台缘背景沉积3种成因相组合构成;层序1和层序2的HST内发育进积型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以沉积高能带向盆地方向迁移为特点;层序3的TST内发育退积型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以沉积高能带向台地方向迁移为特点,其中早期为海侵追补型,晚期为海侵并进型;在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中,礁前内侧砂质滩和礁后内侧砂质滩具有相对较好的储集性能,是潜在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塔北和巴楚地区下丘里塔格群白云岩储层特征的差异问题,通过岩芯描述、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以及压汞等资料从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及孔隙结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北地区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储集空间类型组合多样;喉道主要为粗-细喉型,分选好,孔喉分布均匀,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此外该区构造破裂作用和岩溶作用发育,也改善了储层物性。巴楚地区以晶粒白云岩和泥微晶白云岩为主;溶蚀孔洞、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规模不如塔北地区,储集空间类型组合较单一;喉道多为细-微喉型,分选差,孔喉分布极不均匀,连通性差,物性较差。塔北地区白云岩储层物性好于巴楚地区,造成该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降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 m/Ma、37.35 m/Ma和59.82 m/Ma的高峰,沉积速率曲线也清楚的揭示了库车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沉降速率起伏变化的特点.结合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证据以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化石证据,分析了库车盆地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库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经历了挤压,应力松弛,构造伸展,挤压,应力松弛,再挤压等六个构造活动阶段,说明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由盆地的沉降特点、构造的活动性质,分析认为库车盆地是由三叠纪早期的前陆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应力松弛、盆地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早第三世的海侵,在新生代再次复活,是再生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6.
17.
塔里木盆地晚古生代古盐度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古盐度数据为有争议的塔里木盆地上古生界地层的沉积环境研究提供判定依据。方法对盆地巴楚、塔中、塔北地区的上古生界泥岩样品进行B,Ba,Sr,Ga等微量元素及K2O含量测试,开展古盐度地球化学分析,使用多指标恢复出研究区晚古生代水体的古盐度。结果本研究测试的古盐度数据分布于4.7‰~55.2‰,变化范围较大,涵盖了淡水、半咸水、咸水、超咸水各种类型。其中,以半咸水—咸水样品多见,超咸水样品集中出现于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及库普库兹曼组,淡水样品出现于塔中地区砂泥岩段。结论古盐度测试显示,塔河地区"东河塘组"具半咸水特征,这一结果与该区钻、测井揭示的三角洲沉积吻合;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各泥岩段的古盐度具半咸水特点,反映了该时期为有河流注入的淡化泻湖环境;砂泥岩段沉积期,淡水河流注入对古盐度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库普库兹曼组泥岩为咸水浅海陆棚—半咸水泻湖与潮坪沉积,个别样品的古盐度偏高可能与样品含火山凝灰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Conventional time imaging techniques are not capable of producing accurate seismic imaging of the subsurface in the mountain front of the Tarim Basin, China. Their imaged structures have led to some ma...  相似文献   

19.
This is a report of the differences in abundances of pyrrolic nitrogen compounds and distribution of alkylated carbazoles among various oils from the Tarim Basin. At the same time, their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黄海太阳盆地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系统研究了地层分布及断裂发育,建立了盆地断裂分布格局及构造样式;首次发现太阳盆地中生代发育两个沉积中心:一个位于北部木星拗陷西南部沿盆地西部两条边界断层分布,另一个位于南部天王拗陷中部;结合地层和钻井资料分析了断裂活动期次和特征,揭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张扭到压扭阶段(燕山运动期);古近纪早期继续压扭抬升、中期张扭、晚期区域挤压抬升阶段(早喜马拉雅运动期);新近纪到第四纪区域沉降阶段(晚喜马拉雅运动期)。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