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在翻译理论研究中,译者的身份历来受到翻译理论家们的忽视.20世纪后期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就译者的身份作一历史回顾.探讨译者在翻译发展中的身份变化和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当代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奠基人沃尔特.本雅明在其《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纯语言”问题及其翻译思想,评析了本雅明的“纯语言”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它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学者Shoshana Blum-Kulka在1986年写了一篇关于翻译中衔接与连贯转换的文章。文中,她将翻译转换的思想与衔接连贯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结合实验研究,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新方法。本文试图分析Blum-Kulka此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英语形容词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在多年的翻译及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人们往往会忽略对其理解与翻译的研究,因而传达出来的意义与源语言相去甚远。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一些英语形容词实例的简略分析,说明对英语形容词的准确理解与恰当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魁北克是加拿大面积最大的省份,并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跻身于尖端技术工业地区之列,在航天、电信、制药等工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对于魁北克人来说,创新已成为促进其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不仅创造了研究部门的岗位,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就业,使年轻人实现抱负,保持和推进社会进步,提高整体魁北克人的生活质量。简而言之,创新已经成为推进魁北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崔峰博士在研究翻译家鲁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发现了鲁迅先生的"中间物"意识,不仅对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有启迪作用.而且对我们深入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翻译例证的分析,指出隐藏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中问物"意识对于准确翻译异域文化,以致"洋为中用",推进我国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芳 《科技信息》2010,(28):166-16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魁北克法语词典学研究现状分析以及本人做的关于魁北克报刊新词前期研究,指出在国内有进行魁北克报刊新词研究的必要,并设计了具体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化身份研究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其主要研究成果,从译者的视角着手,以林语堂的译者文化身份为个案,分析翻译研究中的活动主体译者的杂糅特质,旨在进一步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的重要作用,促使翻译研究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转向"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语言学的时代。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界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革命,我们称之为“语言学转向”。语言学为翻译提供了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其中索绪尔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以及符号学理论,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理论以及语言共性论理论都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上台不久的魁北克人党提议通过了“监管政党集资法案”。法案力图从源头上切断商界与政党根深蒂固的灰色联盟关系,在魁北克人党以身示范和着力推行下,立法的确实质性地遏制了魁北克的黑金政治腐败,也对魁北克自由党和魁北克人党自身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丹杰 《科技信息》2014,(9):138+154
本文通过梳理新疆旅游翻译的相关信息,从旅游翻译人才身份、素质、人才外流以及发展空间等几个方面探讨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困境,试图找到相应对策。认为,只有重新认识旅游翻译人才的身份、提高翻译自身素质,并且由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此来拓展空间,为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发展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2.
极端的翻译策略客观上产生并服务于本质主义的文化身份观。全球化时代要求建立流动复合的文化身份,与之相适应的是异化与归化有机结合的混杂策略。实施混杂策略的关键在于认识文化身份的开放性,从当下的文化语境出发,针对源语文本的具体文化因素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薛堃  黄卫锋 《科技信息》2011,(12):171-171
皮姆在《翻译史研究方法》中强调译史研究要注重译者,即以人为本,注重翻译的交互文化特性。柯大卫的《论语》译本是译者学习汉语的产物,也是译者在中国传教过程中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柯大卫作为传教士的同时,也是英华大学的教授,其多重身份对其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柯大卫多重身份和翻译名义的关系的探讨,分析译者身份对其译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黎 《科技信息》2012,(11):201-201,227
自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从文化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日益深入,结出了累累硕果。女性主义,性别与翻译的结合,以及译者的身份和地位等问题都是这次转向中突出并受到关注的问题。女性主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对该主题的独到主张与贡献。  相似文献   

15.
广西边疆地区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与社会文化色彩,翻译活动有助于传播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古老历史及璀璨文化,也是增强边疆地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然而,民俗文化翻译在边疆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中仍是一种派生的语际转换活动,导致标识民族身份的异质性语言文化无法得到较好的彰显与传播,因此采用互补翻译策略既有裨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重塑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可促进边疆民俗文化在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与他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在联邦层面和魁北克层面的分离主义压力下,变被动为主动,促使加拿大议会通过了承认魁北克社会特殊性的议案,承认魁北克在加拿大国家内"国中国"的地位。"国中国"议案是保守党政府对魁北克人团拟动议的反击,反映了哈珀总理本人联邦主义思想的调整,标志着对1982年宪法的补充和修正。议案暂时平消了加拿大联邦层面政党之间的纷争和联邦与魁北克之间的紧张,但没有实质性地解决魁北克问题。  相似文献   

17.
据英<新科学家>1998年10月10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魁北克的研究人员发现,蜘蛛丝甚至具有比"开夫拉"纤维和高强度钢还要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翻译的理想境界是“化境”,本文从“内”与“外”,也即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并结合优秀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三个素质,谈如何达到“化境”。以形象生动的例子论证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应求神似而非单纯的形似。  相似文献   

19.
翻译忠实标准是传统翻译观念的核心,多年来在翻译界占据重要地位。在此观念中,译者的身份被定位为“仆人”。现代翻译研究逐渐从传统翻译注重原则和技巧的研究转向把翻译视为文化现象的研究,人们开始注重翻译过程中最积极的因素——译者的地位,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0.
章莉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148-152
清朝末期,"怪杰"辜鸿铭在国内知识分子大量引进国外论著的热潮中做出了翻译儒家典籍的"怪举"。这与众不同的翻译行为并非辜鸿铭的无意之举,而是在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影响下的一种爱国行为。以后殖民翻译理论为基础,梳理辜鸿铭翻译儒经的前因后果及其采用的翻译策略,探讨辜鸿铭的儒经英译在中国文化身份的建构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可以为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和中国典籍英译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