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交通条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够带动交通条件的完善.山西省的交通条件对于其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构建优势度评价模型,首先对于山西省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优势度评价,分析表明太原市和大同市的交通优势度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经济...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加权山地交通可达性,优化了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模型,将2009、2014、2019年旅游资源优势度数据分别与当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演变情况进行了耦合分析,以探索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优化方式。结果表明:山地交通可达性影响着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交通节点和干线周边的乡镇旅游优势度明显提升;2009~2019年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变化幅度较小,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形成“强周边弱核心式”经济发展格局;2009~2019年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相关,旅游资源优势乡镇过度依赖外部经济,本地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陷入“资源诅咒”,旅游资源弱势城镇在离开投资驱动后沦为人口、资源流出区,形成“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4.
以宜昌市为例,构建旅游—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耦合度模型,依据2005—2017年的数据,分析旅游和经济两系统的耦合程度及影响旅游业的具体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市旅游综合水平值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但经济综合水平值持续上升。旅游和经济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趋势,2016年已达到优质协调;初期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后期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当地旅游业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交互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和河南省各省辖市城市化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指标体系,计算出河南省各辖市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而后进行系统耦合协调度层次划分,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分析.2013年,河南省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个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其中,豫西、豫北、豫西南以及郑州附近的豫中地区的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相对较高,省内其他地区的系统耦合度和协调程度相对较低.2008-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化-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变化,但整体变动不大,耦合协调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为解析尺度,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匹配度进行分析。【方法】选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在极差标准化的基础上,应用熵值法定权重,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 旅游需求系统指数与旅游供给需求指数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中国旅游业处于良好发展过程。2) 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旅游业耦合协调等级可分为极度失调等级、严重失调等级、中度失调等级、轻度失调等级、濒临失调等级、勉强协调等级、初级协调等级、中级协调等级、良好协调等级和优质协调等级等共10个级别,5个大类,耦合协调等级不断优化。3) 在中国,耦合协调度等级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分布格局。【结论】2002—2017年中国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协调度整体朝着良好态势发展,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10):1766-1770
选取江苏省2007—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2个子系统19个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也逐年提高,但总体协调度水平仍然不高,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因此,江苏省需要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实现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更高层次的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8.
苏斌  熊春燕 《创新科技》2019,19(8):9-14
在旅游产业转型换挡、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新疆面临着发展旅游产业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实现新疆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通过计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并且利用比较成本理论,对新疆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趋势明显,二者的耦合度保持在勉强协调的状态。因此,针对新疆旅游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提出四条建议:第一,提升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协同发展;第二,找准旅游产业短板,弥补不足;第三,利用产业链优势,全力打造新形象;第四,加强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通过集聚效应、结构效应、投资效应、生态效应等动力共同作用,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通过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双重拉动,带动乡村旅游在规模、品质、效益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构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模型,对2010—2016年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互动性、协调性强,在年际变化上,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存在显著梯度差异,其中苏南地区两系统互动性最强,其次是苏中地区,最后是苏北地区,三大区域历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其中苏南地区最高,属高度耦合,苏中、苏北地区属中度耦合;江苏省大部分城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已经进入高度耦合、良性发展阶段,并且耦合协调等级逐步提高,根据各市变化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优势互动型、持续增长型、波动增长型、滞后发展型四类;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要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就要推动二者深度耦合,各地均衡发展,并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11):1934-1942
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产业水平的提高提供经济基础.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进行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的耦合协调研究,随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做进一步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在空间层面上,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和南阳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其他14地市则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同时,除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开封市、洛阳市和焦作市为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型,其他14地市均属于旅游产业相对滞后型;在时间层面,河南省不同地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郑州市提高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幅度最小,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拉大.最后提出促进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等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促进河南省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