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高汽车风洞外场声源识别精度,对因实际流场与空风洞之间区别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关注汽车绕流场与射流剪切层的速度分布,分别对车辆所在自由空间、空风洞与带实际车辆的风洞3种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及试验验证.通过无限薄剪切层及实际流场分层声传播模型,预测有无车辆两种风洞状态下的声漂移量,并与实际整车声学风洞声传播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放入车辆后,风洞势流核心区因受汽车阻塞而流场速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剪切层区域流场受到汽车绕流场干扰而外扩.进行实际流场分层修正后,车表后方声源漂移结果精度大幅提高,能有效提高实际风洞外场声源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分析鱼雷出管后形成的瞬态射流噪声在总的发射噪声中的贡献程度,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声学相结合的混合模拟方法对两种速度下的定常射流噪声进行了预报和分析.射流噪声模拟时考虑艇体壁面限定影响,湍流涡捕捉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声传播计算采用边界元数值声学方法.结果表明:射流束集中穿过艇体壁面上的防波板出口,仅有少数流体在发射水舱内折转涌动;艇体壁面存在破坏了发射水舱内射流束与周围流体之间剪切层的形成,艇体壁面外湍流涡结构与射流混合区理论形状一致;射流噪声主要贡献频带位于100Hz以内和300Hz~1kHz范围内,且以低频段为主;偏离射流轴向方向时,辐射噪声显著减小;电磁式鱼雷发射装置的声学优化空间显著.  相似文献   

3.
扇形喷嘴是轧辊冷却系统中的核心元件,但目前对扇形喷嘴的射流速度和流量分布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在对轧辊冷却用喷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喷口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成熟的圆形湍流自由射流理论分析确定了射流边界和射流流量分布计算模型。以GYQ 1981B1型扇形喷嘴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利用自行设计的扇形喷嘴实验台对该喷嘴各项射流指标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声激励是控制流动和燃烧的有效手段.为研究声激励对圆射流流场的控制作用,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频率的声激励下的圆射流流场(Re=2020),分析了流场对声激励的非线性响应过程.对涡量和Q函数的分析表明流场拟序结构的变化与激励频率有关.通过传递函数分析及脉动速度的分解,揭示出扰动波在流场中有三种传播模式,即对流传播模式、声波—对流混合传播模式和声波传播模式,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通过分析速度功率谱(PSD)在空间的分布,反映出激励引起湍流能量在频率空间的重新分配.研究表明,射流响应对激励频率的选择特性不仅表现在流场结构的变化,还与扰动波的传播模式密切相关.当激励频率在射流优势频率附近时,扰动波以对流模式传播,流场结构及能量在频域的分布都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用湍流κ-ε方程模型对风琴管式喷嘴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轴向速度、径向速度的分布规律和衰减规律,为提高清除岩屑效率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在喷嘴出口处存在抽吸现象,射流剪切层的边界处具有大尺度的涡流结构.射流剪切层的边界形状为波状,流场中轴心速度和沿径向的轴向速度衰减规律不随雷诺数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喷距的增加,沿径向的轴向速度衰减变慢,随着喷嘴出口到井底间距离的增大,射流轴心速度衰减变慢,但其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6.
用湍流x-e方程模型对风琴管式喷嘴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轴向速度、径向速度的分布规律和衰减规律,为提高清除岩屑效率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在喷嘴出口处存在抽吸现象,射流剪切层的边界处具有大尺度的涡流结构。射流剪切层的边界形状为波状,流场中轴心速度和沿径向的轴向速度衰减规律不随雷诺数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喷距的增加,沿径向的轴向速度衰减变慢。随着喷嘴出口到井底间距离的增大,射流轴心速度衰减变慢,但其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涡旋射流控制流动分离的物理机理,基于大涡模拟方法对涡旋射流控制下的矩形扩压器流场和射流流向涡结构的生成、发展等动力学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射流产生的流向涡将主流高动量气流带入分离区,增加了边界层内气流流动方向的动量,使流动分离得到了抑制.射流流场的涡结构主要由射流剪切层涡、马蹄涡、尾涡组成,由于速度梯度大小的变化,使得射流剪切层涡系的结构随着时间推移从涡卷演化为涡环.对于脉冲射流,在低频脉冲下,射流产生的流向涡呈涡卷结构,流动控制效果明显.在高频脉冲下,射流剪切层涡演变成间歇涡环结构,流动控制效果减弱.通过对比脉冲频率和占空比对流动控制的影响发现,占空比为0.5、频率为20Hz的脉冲射流具有较好的流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声激励对圆射流流场结构的控制作用,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计算相锁定全局声激励下的圆射流(Re=2 020)流场.计算得出的未加激励时射流的优势频率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从多角度描述声激励对射流速度场和涡量场的影响,分析流场对声激励响应的频率选择特性.通过速度场的平均值、均方根值,概率密度函数,偏度,峰度,以及动量厚度的分布,显示声激励引起速度场和混合特性的改变.涡量和Q准则揭示流场拟序结构的演化,发现激励控制流场的主导涡结构是希尔球涡.研究表明,声激励是流场控制非常准确和有效的手段,当激励频率在优势频率附近时影响尤其明显,很小的能量输入便可以引起流场结构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整机结构修改的声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预测内燃机结构声辐射,并为设计提供对比研究方案,采用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FEM/BEM)联合求解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一种四缸柴油机结构声辐射模型,得到了整机模态、表面振动速度、辐射声功率、声辐射比和测点声压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4种结构修改方案的声辐射情况.主要声学量的对比表明,油底壳侧板波浪型设计、主轴承座横向螺钉连接及平衡架对噪声的减低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蜂窝夹层结构材料对簇绒地毯织机主轴空间的降噪性能,将铺层等效有限元法引入簇绒地毯织机声学建模中,建立噪声源与蜂窝板的声场耦合有限元模型。针对蜂窝夹层结构在物理上的不连续性,采用Reissner-Mindlin夹层板剪切理论,考虑芯层横向剪切变形的影响,在求得其等效参数的基础上分析探讨铺层等效有限元模型在声学建模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以DHU-2型簇绒地毯织机主轴振动辐射噪声为载荷,基于声学仿真软件采用无限元理论对板件进行传声特性的仿真计算,得到测点声压,同时建立蜂窝胞元尺寸与测点声压的函数关系,为工作空间声场的吸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离心风机气动声学分析的一个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求解具有延迟时间,包含三维流速影响的非齐次波动方程,得到了离心叶轮气动导报学的基本方程,对气动声源的分析表明,在离心风机的气动噪声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偶极子和四极子声源,而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涡是最主要的四极子源,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声学模型,即忽略蜗壳进、出口声学软边界的影响,将蜗壳简化为一个封闭的声学硬边界柱壳,并推出柱壳腔体内的格林函数,利用该函数对离心风机内部由旋转叶轮产生的气动声场进行了时域求解并给出了理论解方程,在计算出离心风机内部的三维非稳定流场之后,利用本文模型和理论解方程就可求出与该流场相对应的气动声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后视镜的流场特性,以风洞试验与数值计算为手段,对后视镜的压力场与速度场进行测量和计算,并将测量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两者的异同.数值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平均静压与速度、脉动速度的标准差以及自功率谱密度的一致性表明,所使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后视镜的流场特性,数值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能够相互验证.试验段近地面的平均静压变化反映出后视镜尾部的流动状态,能量耗散最为强烈的地方出现在远离后视镜约1.0倍后视镜直径的区域,回流区域影响范围可达3.0倍后视镜直径.后视镜尾部带有强烈的脉动速度,剪切层侧的速度脉动比其他区域大,个别测点脉动速度标准差数值可达来流速度的0.3倍,它们的主要能量集中在中低频区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多因素耦合对射流表面减阻特性的影响,运用可拓学基本原理建立主流场速度、射流速度、射流孔高排布、射流孔底排布等特征耦元及其耦合方式的可拓模型,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射流表面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的减阻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射流表面黏性阻力和减阻率减小的原因,以及射流表面多因素耦合对射流孔附近壁面流域边界层的控制行为.结果表明:射流表面多因素耦合的减阻效果较好,最大减阻率为27.69%;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的射流表面改变了壁面剪应力分布,影响了边界层的结构,同时,在射流孔下游形成的漩涡改变了边界层的厚度,导致壁面黏性阻力降低,从而使得射流表面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矩形翅片椭圆管热交换器的声学性能,用传声器在模型风洞中分别测量5个风速下热交换器进出口声学特性.通过试验发现,在所测量风速下,热交换器自身产生的气动噪声大小约为8.9~10.7dB,其能量主要集中在中低频.相同管排数下漩涡脱落频率随迎面风速呈线性增加,表明对于给定热交换器存在1个不变的斯托拉哈尔数.  相似文献   

15.
在瓦斯隧道的施工和矿井工作面的生产过程中顶板出现瓦斯层状积聚,是导致地下工程灾害的重要危险源,含有瓦斯积聚层的巷道风流属气体密度分层流,给出巷道气体分层流的数值计算模型,在与实验结果对比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巷道气体分层流的特征,讨论了影响瓦斯积聚层气体速度降低,和积聚层瓦斯浓度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均匀沙流体起动风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学术观点和方法上将研究边界层流动对粗糙壁面的摩擦切应力与研究均匀沙流体起动风速统一了起来,既关心了布满均匀沙的沙床上颗粒的流体起动风,又关心了稀疏分布着均匀颗粒的光滑地表上沙子的流体起动风速,得出了用边界层外参考风速表示的流体起动风速随颗粒分布密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规律。而用摩阻流速表示的流体起动风速与颗粒分布密度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的规律,与有关实验数据取得一致。当颗粒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时,本文得到的均匀沙流体起动风速公式最终退化为传统的均匀沙流体起动风速公式。  相似文献   

17.
射流风机已在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及地铁通风中被广为应用.正确的进行射流风机的空气动力设计可以提高通风装置效率,降低隧道通风的运营成本.通过对射流风机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论证了射流风机叶轮所产生的静压仅仅是用于克服风机本身的内部流动阻力,与改善隧道内通风状态无关.指出在进行射流风机空气动力设计时,应使得其叶轮产生的静压尽可...  相似文献   

18.
邱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7):2914-2922
当今大型民机无一例外均采用降噪声衬来满足噪声控制要求。已有的航空发动机降噪工作主要是针对风扇前传噪声进行声衬优化设计且为二维轴对称声衬降噪设计。与风扇前传噪声相比,风扇后传噪声的准确预测是个挑战。本文发展了基于抛物线近似技术和Kriging代理模型技术,提出了风扇后传噪声三维降噪声衬设计方法和流程。首先基于线化欧拉方程,推导了其抛物线近似方程,把双向声传播的耦合问题近似成单向声传播问题,其次采用高阶色散关系保持(DRP)空间离散和低耗散、低色散龙格库塔方法(LDDRK)时间推进格式数值求解抛物线方程得到风扇后传噪声声传播预测结果,显著提高了三维声传播计算效率。同时建立代理模型降低优化寻优开销,发展了兼顾精度和计算效率的风扇后传噪声三维降噪声衬快速设计方法。验证算例表明,本文发展方法可以在满足计算精度前提下,高效率设计可降低风扇后传噪声的三维声衬。  相似文献   

19.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gravity waves and background win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ing the nonlinear propagating gravity waves (GW) model in the two-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atmosphere and the linear GW theory, the process of GW propagation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winds, e.g. the direction of the background wind is opposite to (dead wind) or the same as (tail wind) the dir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phase velocity of GW,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ad wind prolongs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and accelerates GW propagation. Therefore, GW propagates up to a higher height becomes instable in a short time and eventually induces an inverse jet flow. Then,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is becoming short due to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GW and the inverse jet flow.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and group velocity decrease after GW propagates into the tail wind. The initial instable time is delayed. Although most of GW is trapped in the instable region, some of GW propagates above the instable region. Compared with GW propagation in the tail wind,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GW and the dead wind are also strong. In contrast, the linear GW theory predicts that GW can propagate freely in the dead wind.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simulated by the nonlinear numerical model is different from that predicted by the linear theory greatly after GW propagates into the dead wind.  相似文献   

20.
Using the nonlinear propagating gravity waves (GW) model in the two-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atmosphere and the linear GW theory, the process of GW propagation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winds, e.g. the direction of the background wind is opposite to (dead wind) or the same as (tail wind) the dir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phase velocity of GW,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ad wind prolongs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and accelerates GW propagation. Therefore, GW propagates up to a higher height becomes instable in a short time and eventually induces an inverse jet flow. Then,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is becoming short due to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GW and the inverse jet flow.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and group velocity decrease after GW propagates into the tail wind. The initial instable time is delayed. Although most of GW is trapped in the instable region, some of GW propagates above the instable region. Compared with GW propagation in the tail wind,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GW and the dead wind are also strong. In contrast, the linear GW theory predicts that GW can propagate freely in the dead wind.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simulated by the nonlinear numerical model is different from that predicted by the linear theory greatly after GW propagates into the dead w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