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正确认识塔中4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对于分析塔中地区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藏形成与改造均具有一定的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塔中4油田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中4油田的油气来自于满加尔坳陷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有含灰泥岩段与CI储集段、中泥岩段与CⅡ储集段、下泥岩段与CⅢ储集段3套储盖组合。塔中4油田最初形成于晚海西期,燕山期又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成藏过程,喜山期还有一次改造再分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显示丰富,成藏条件复杂,研究其油气成藏模式对推动塔中油气勘探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志留系沥青砂和可动油气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其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可动油气主要来自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混源,可动油气主要存在晚海西期和喜山期两期成藏,运移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有限运移;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来源于寒武—下奥陶统烃源岩,沥青砂岩为油气边运移边破坏的产物;塔中志留系油气为两期成藏、两期改造的多点垂向输导,有限侧向输导成藏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将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从层序特征、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开展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沉积特征研究,确立研究区发育潮坪和三角洲两类沉积体系。在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对油气成藏的要素进行分析,确立沿断输导它源成藏模式。CI油组本身烃源岩不发育,油气主要来源于下覆奥陶和寒武统烃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SQ1及SQ2的海侵体系域。油气从烃源岩中沿着大断裂向上运移到CI油组成藏,发育有岩性、断层-岩性及微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奥陶纪时期 ,发育了下奥陶统以白云岩为主 ,上奥陶统以灰岩为主的巨厚碳酸盐岩沉积 ;同时 ,在中、上奥陶统与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下奥陶统之间和上奥陶统顶部发育两个不整合面 .在构造、沉积和后生改造的共同作用下 ,碳酸盐岩发育有下奥陶统白云岩层系和中、上奥陶统灰岩层系两套储集岩系 ,以及白云岩内幕型、风化壳岩溶型、构造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型和深部流体改造型 5种主要储集体类型 .根据储层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提出今后塔中地区应重点加强塔中北斜坡、塔中西部和西北倾没端区域上的油气勘探 ;在纵向上 ,应加强对深部下奥陶统以白云岩内幕型储集体为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草湖地区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草湖地区构造、地层及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保存条件、圈源匹配关系、继承性的古隆起和古斜坡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三大主控因素.草湖地区油藏形成于海西期,天然气气藏形成于燕山末—喜山期,以垂向断裂和裂缝,以及横向不整合面和疏导砂体为运移通道.区内西斜坡储层直接与烃源岩接触,断层不发育,油气通过横向储层及少量垂向断层为运移通道向高部位地层、岩性圈闭中聚集,中下奥陶统、东河砂岩和三叠系均有油气成藏过程.凹陷的中心区域存在奥陶系上统泥岩和石炭系泥岩隔层,缺少风化壳型储层,但具备形成裂缝-孔隙性储层的条件.草湖地区东部中下奥陶统长期抬升,发育通天断层,生油高峰期仍处于暴露状态,无法成藏,生气高峰时缺乏有效的封盖层,难以形成规模性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6.
塔中隆起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与勘探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指导塔中隆起的勘探实践,研究了该区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中隆起志留系中沥青及可动油气显示大面积分布.自晚加里东以来,曾经有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两套烃源岩三次向志留系砂岩充注.大面积分布的沥青都是寒武系的烃源岩第一期充注后遭到破坏的产物,现今的可动油以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晚期充注油气为主,有部分寒武系源岩的贡献.油气聚集在区域盖层之下的多种类型圈闭中.针对潮坪相沉积的薄砂层、大面积叠置分布、输导体系沟通砂体含油气的特点,认为提高勘探成效的基本对策是开展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围绕断层和火山通道,依靠直井寻找油砂层,依靠水平井滚动勘探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依据塔中地区地震资料解释的断裂体系、中-下奥陶统顶底界面古构造图和40多口井裂缝特征统计等成果,在对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声发射地应力测量、岩石力学参数和单轴抗拉强度测试的基础上,考虑断裂对裂缝形成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加里东中期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裂缝形成期地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有效值为51.8~62.4 MPa,平均值为57.0 MPa,抗张强度为4.13~8.02 MPa,平均值为5.75 MPa;有效张应力高值区是构造裂缝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和较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大的断裂带交汇处和断裂带的部分区段内,与实际钻井统计的中-下奥陶统裂缝线密度和油气井分布区基本吻合,可以为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新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下古生界碎屑岩成藏组合是阿曼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寒武系—志留系Haima群储层及上覆泥岩层构成了基本的储盖组合,Huqf群烃源岩为最主要的供烃源岩。在系统解剖油气成藏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次盆油气成藏作用与过程,并分析了其勘探潜力与风险。在Ghaba次盆主体部位,Huqf群烃源岩现今以生气为主,深埋升温裂解而成的焦沥青多充填了早期圈闭孔隙空间,应关注白垩纪之后形成的新圈闭;受中央古隆起阻隔,Ghaba次盆东翼圈闭充注有效性差。南阿曼次盆中部,厚层Ara盐岩阻隔油气垂向运移至浅层Haima群中,圈闭有效性偏差。南阿曼次盆东翼,Ara盐层被持续溶解后,释放出盐内和盐下圈闭中先期聚集的原油,可重新聚集成藏,原油勘探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
结合塔中地区沉积构造特征,运用油源对比指标、油气包裹体镜下观察、均一温度测试以及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具有多来源、多期次成藏的特点.利用失利井分析资料,对泥盆系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确定,认为圈闭、储层物性、油源断层和保存条件是成藏的主控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多因素叠合法对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的油气成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认为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有利区主要沿塔中Ⅱ号断裂带分布,同时在塔中10号断裂带西部倾末端也有发育,这些地区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滴北1井区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对准噶尔盆地滴北1井区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井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滴北1井区主要的烃源岩为石炭系滴水泉组暗色泥岩;该井区储集层发育,共有4套储盖组合;主要为构造圈闭,具有良好的运移和保存条件.该井区共有2期油气成藏过程:一是三叠纪末—中侏罗纪,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低熟油气在上部的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聚集形成早期油气藏,但由于后期构造活动,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被破坏,油气散失,形成沥青残留物;二是白垩纪—现今,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大量成熟—高成熟油气在上部地层中聚集形成现今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