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5,(12):1-1
2005年12月,我市通过了科技部开展的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这是我市第四次连续8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此次我市通过考核的城区和县还有蜀山区、包河区、肥西县、肥东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旨在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调动市、县、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它不单纯追求产值的增长,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而是强调协调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国家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指标,制定硬性标准,加强对社会特别是企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的评价、考核。文章就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可持续发展以及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切实将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加强对《纲要》实施的落实,要明确本地区、本部门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加强综合协调提高服务水平。要尝试建立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对各级领导干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4.
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系统是对地方领导班子集体政绩考核测评的一套理论体系。在促进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了对党政领导干部评价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考核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对各类考核指标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处理、统计、分析、反馈和检查考核。  相似文献   

5.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三个方面,文章建立的标准基本上反映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现状和发展潜力。生态省标准由5项基本条件和22项考核指标组成;生态市标准由5顶基本条件和30项考核指标组成;生态县标准由5项基本条件和38项考核指标组成。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生态省、市、县建设的标准,同时也可以做为引导生态省、市、县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龙 《科技资讯》2011,(35):179-179,181
在目前的课程背景下,对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是符合目前的时代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的特色"为依据,用符合社会和行业对人才需求机制的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培养有技术、有高素质一线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敏  潘慧 《广东科技》2013,22(1):68
肇庆高要市自2004年成功批准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四年两次(2005-2006年、2007-2008年)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县)",将科技运用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建设中,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追求的总体目标,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且从环境、经济等方面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发展技术、政府宏现指导等是人类社会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大历史进程不断高速发展、交叉、渗透融合,工业社会正加速向信息社会发展、演进,信息化渐渐成为工业化,两化融合成为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纷纷开始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其中考核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能做好体系管理中各项工作的考核,是企业各部门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能否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贯彻实施的关键。本文根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中对考核的要求,从两化融合管理中考核的重要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考核的不足,以及现阶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考核的具体实施运用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模式的示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首次提出,人类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并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区是支撑这一系统的重要载体。经过20年的探索,福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逐渐成熟起来,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和深化,其本质是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效果,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社会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但增幅有减缓趋势;经济子系统呈可持续发展趋势,社会、生态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指出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构建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同步、同向演进、协调发展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体系,是推进徐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柯 《科技信息》2009,(28):I0025-I0026
高职院校培齐的是服务于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加强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学生作为服务于社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具备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义以及制约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提高实践技能的教学质量。专业课技能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实现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技能考核,必须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这个前提下开展。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够适应时代变革并迅速作出反应的“现代人”,因此,我们对传统的专业技术考核应当作出反思,并重新审视技能考核的含义。专…  相似文献   

15.
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技术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要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同时兼顾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贡献最终体现在技术在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及发展模式,它是在反省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错误的基础上,研究和发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且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及其实践过程中的有力保障。该文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重新审视分析科技创新的意义及作用,粗提出建立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模型,把经过该评价系统模型筛选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行为、社会决策、社会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的相悖性,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得到全国上下比较一致的认可,并已作为宏观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政府决策思维的重要支柱,逐步贯彻。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遇到的难点,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悻的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也有比较一致的清醒的认识。就是说,对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定会遇到的资源相对贫乏而又严重浪费的挑战,人口众多而素质比较低下的挑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挑战等,认识上已有一定警觉。但是,可持续发展是…  相似文献   

18.
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的。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建设中,借助以往办学经验。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各环节的教学改革,展望了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发达国家高校教师科研考核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目前以量化为核心、科研成果“工分制”的考核体系,偏离了考核的真正目的——促进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开发,实现学校及社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校教师考核的成功模式,实施多元化考核标准,采用有效的目标管理.加强科研活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规范科研成果的认定过程,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对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能源紧张和环保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绿色社会,不仅是我国国民的共识,也是全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中央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如何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