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婉莹 《世界知识》2023,(10):43-45
<正>2 0 2 3年5月7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召开外长会,同意恢复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叙利亚自2011年内战爆发后时隔12年重返阿拉伯“朋友圈”,意味着近些年中东地区出现的“和解潮”实现新突破。阿拉伯大家庭重新接纳叙利亚,显示出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致力于加强合作、消除地区冲突的共识,这为解决叙利亚危机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2.
丁隆 《世界知识》2023,(14):28-30
<正>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沙伊矛盾在中东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两国和解引发连锁效应,多个地区冲突迎刃而解或获得解决契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大幅降温,安全局势显著缓和。沙伊和解、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埃及与土耳其恢复关系将中东“和解潮”不断推向高潮,这分别意味着地缘政治争夺缓和、阿拉伯国家克服“阿拉伯之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世界知识》2023,(9):12-13
<正>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沙特、伊朗外长相聚北京,宣布即日起恢复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沙伊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在全球激起广泛积极反响。它不仅意味着中东地区以沙特与伊朗为首的两大对抗阵营走向和解,也反映出“后美国时代”中东地区秩序正加速深入演进,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中东国家和解进展令国际社会目不暇接,新的中东地区格局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4月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集体会见来华举行外长会晤的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会晤后,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此前的3月10日,在中方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将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等。此消息公布后,在全球激起广泛积极反响。沙伊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不仅意味着中东地区以沙特与伊朗为轴心的两大对抗阵营走向和解,也反映出“后美国时代”中东地区秩序正加速深入演进,新的中东地区格局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以来,约旦与叙利亚大步走向和解。这一戏剧性的新发展,十分引人注目。请看下面的情况。9月16日,约旦首相里法伊和叙利亚总理卡西姆在沙特阿拉伯王储阿卜杜拉·阿齐兹亲王参与下,在沙特的吉达举行了会谈。这是自1978年以来,两国政府首脑的第一次会晤。这次会谈开始了两国的和解进程,会谈的结果,双方达成协议:停止相互间的敌对宣传;取消或放宽贸易和旅游的限制;恢复大马士革—安曼的铁路和公路运输。10月21日里法伊和卡西姆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了第二轮和解会谈。双方声明,拒绝“部分地或单独地”同以色列和解,坚决履行阿拉伯首脑会议的决议以及1982年非斯和平方案,支持中东国际和平会议的建议。双方还决定在大马士革和安曼继续举行建设性对话和会晤,进一  相似文献   

6.
余国庆 《世界知识》2023,(15):58-59
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在北京达成和解协议,并于4月6日宣布正式恢复两国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此后,在两国关系良性互动引领下,近些年业已出现在中东地区国家间的缓和趋势得到显著推进,该地区迎来新一波令国际社会目不暇接的“和解潮”。  相似文献   

7.
<正>此次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中国的积极斡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这与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拉帮结派、激化冲突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中美两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截然不同,折射出两国外交理念的深层次差别。美国,中东和平搅局者沙伊矛盾由来已久,却并非完全无解,可以说,正是美国造成了沙伊关系恶化乃至中东局势混乱。中东地区宗教势力错综复杂,伊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交错,美国正是利用这一点,实行“拉一派、打一派”的政策,以确保自身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王猛 《世界知识》2013,(23):40-42
近两三年来的中东地区,叙利亚陷入内乱,埃及自顾不暇,阿拉伯世界似乎“群龙无首”。不过有两个海湾国家倒是愈发引人注目——锋芒毕露的卡塔尔和不显山不露水的沙特阿拉伯。卡塔尔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储藏国,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位署世界前列,老埃米尔哈马德雄心勃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屡有惊人之举,是近十多年来最出凤头的海湾产油国。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储藏国和全球穆斯林的“精神祖国”,是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大国和海合会的核心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更喜欢幕后的、  相似文献   

9.
大事记     
1983年11月26日-12月10日26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接受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达成的停火协议.28日,阿拉法特发表告阿拉伯人民书,重申如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权利,就不能实现中东和平.12月2日,阿拉法特要求联合国派船接运撤离特里波利的战士.3日,安理会同意巴解在联合  相似文献   

10.
何良 《世界知识》2022,(9):54-55
<正>3月18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到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是其自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首次访问阿拉伯国家。虽然美国对阿联酋接待巴沙尔的到访表示“深为失望和不安”,但外界普遍认为此访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不仅标志着叙利亚局势正进入新阶段,也折射出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之变。意涵深远的访问这是一次事先并无预告但规格颇高的访问。巴沙尔分别会晤了阿联酋的实际掌权者、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世间诸多烽火都是由领土之争点燃。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纠纷。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伊朗与阿拉伯国家、沙特与邻国是中东边界纠纷的三个核心。具体而言,有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埃及的被占领土之争,两伊就阿拉伯河主权与一段陆地之争,伊拉克与科威特领土之争,伊朗与阿联酋就阿布·穆萨岛和大小通布岛之争,沙特与阿联酋就布赖米绿洲之争,沙特与也门就马里卜、焦夫、哈达拉毛等领土之争,沙特与卡塔尔就  相似文献   

12.
这是1973年“十月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项旨在实现以色列同埃及、叙利亚停止交战的决议。1967年“六·五”战争以后,以色列拒绝撤出被占领土,埃及和以色列处于冲突状态。其间虽经联合国秘书长代表雅林进行斡旋和美国为促进双方和解抛出“罗杰斯计划”,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美苏之间则达成协议要维持中东地区“不战不和”的状况。阿拉伯国家感到只有通过战争行动才能摆脱困境。埃及同  相似文献   

13.
在中东,反对土耳其—伊拉克军事条约的阿拉伯国家,继续为自已的独立而斗争,并且正在对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方面作出贡献。六月九日,叙利亚外交部畏阿泽姗在荡会中宜怖,埃及、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巳舰就新阿拉伯圃家合作姐械的艳大部分嵘款莲成了筋栽。这些慷款包括:在外交方面,成立一佃负青起草共同外交政策的粤尸,委昌会,在舰脾方面,已握决定成立杭一市婚,盆且提出了成立耀脾汁钊委昌会和阿拉伯跟行的建裁;  相似文献   

14.
<正>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对中东地区而言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但对中国来说,这表明经过70多年的耕耘,我国的中东外交政策已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并日益成熟。从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一边倒”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的外交政策,中东国家并非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优先对象。  相似文献   

15.
陈双庆 《世界知识》2008,(22):29-31
美国不时地通过武力威胁、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手段“敲打”叙利亚; 以色列一直密切注视着叙利亚的一举一动,甚至准备随时开战。 叙利亚有一个令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大为光火的行为。就是与伊朗保持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14):70-71
<正>在最近一波中东缓和潮中,阿拉伯国家表现特别抢眼,不仅弥合了内部的裂痕,而且改善了同周边非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还维护了同域外大国的平衡,增强了外交自主独立性。阿拉伯国家的做法不仅使其在地区政治中左右逢源,也在全球政治中显示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在人口、资源、国家数量上享有绝对优势,但是受国内政治动荡和国家间矛盾影响,长期以来未能展示相应的整体政治影响力。特别是2010年“阿拉伯之春”后,叙利亚、利比亚、  相似文献   

17.
王震 《世界知识》2014,(18):62-64
<正>近年来,作为中东地区大国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意识形态、能源出口、核不扩散及其他地区热点问题上一直龃龉不断。随着近期"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快速崛起,双方围绕"伊斯兰国"所进行的地缘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伊朗和沙特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所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表明:在美国加速撤离中东的大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区域内的大国正在积极推动中东秩序重组并努力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18.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14):26-28
<正>牛新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10年“阿拉伯之春”后的十年,是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最动荡的十年,大家称之为“中东大变局”。2 0 2 0年至今的三年,中东从动荡、冲突向稳定、和解转变,这股“和解潮”可以称之为“中东新变局”。我主要从三方面谈“中东新变局”的特征,其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外长谢松2月11—15日访问了中东约旦、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与三国领导人商谈“使这一地区感到不安的问题”,包括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与两伊战争问题。从日程的安排与商谈的内容来看,谢松此行的重点是伊拉克。由于约旦与叙利亚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约旦支持伊拉克;叙利亚支  相似文献   

20.
丁隆 《世界知识》2023,(7):33-35
<正>2022年3月10日,在中方斡旋和主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在北京举行对话,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根据会后发表的三方联合声明,沙伊两国将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并重启在1998年和2001年签署的双边合作协定。沙伊北京对话的成功举行令中东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都感到振奋,这场对话不仅结束了沙伊两国历时七年的隔绝与对抗,还将带来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