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亚硫酸钠(APS—SHS)为引发体系,合成了系列聚丙烯酸钠(PAANa),探讨了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可以得到相对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  相似文献   

2.
研究聚丙烯酸钠溶液聚合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引发剂用量等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对砂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水为溶剂、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aHSO3为链转移剂,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单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20%~30%、NaHSO3与K2S2O8质量之比为10:1~14:1、反应时间5h,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4000的聚丙烯酸钠.对合成的聚丙烯酸钠在陶瓷铁粉上进行应用试验,当聚丙烯酸钠加入量为0.3%~0.5%时,所得浆料粘度较小,有良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钠为单体,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采用低温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出分子量从几百万至上千万的高分子量产物,用作增稠剂和絮凝剂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探索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时间为4h,过硫酸铵用量为0.02%,单体浓度为45%,聚丙烯酸钠分子量高达106-107。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得出制取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最适宜条件为:最佳单体浓度应选择100%(以丙稀酸占水重计算);引发剂的适宜浓度为5%(以过硫酸铵质量占水重计算).并讨论了单体浓度及引发剂浓度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酸钠在很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中的中和法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PAANa),用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得聚丙烯酸的平均分子量,并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从而得出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聚丙烯酸钠的增稠特性及作为食品胶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利用亚硫酸氢钠~硫酸锰引发丙烯酸钠含氧水溶液体系,获得聚丙烯酸钠。实验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浓度在2.56×10~.(-2)~4.62×10~(-3)M 范围时,生成的聚丙烯酸钠的平均聚合度随亚硫酸氢钠浓度增加而降低;硫酸锰浓度在0~1.06×10~(-2)M 范围时对平均聚合度无影响,但能使诱导期缩短,聚丙烯酸钠收率提高。本文还对硫酸锰在引发聚合反应中的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柔性交联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党  王志成 《河南科学》1997,15(3):291-295
PAMN保水剂的反相聚合作用原理进行论证,指出了PAMN聚合物与水分子作用的深化物理方法,实验中对P.J.Flory理论中电解离公式反常现象作出了解释。对PAMN保水剂在农,林水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端羟基改性聚醚胺DEG是一种新型页岩抑制剂。与氯化钾、甲酸钠等抑制剂盐相比,DEG对淡水钻井液和盐水钻井液的流变性及滤失性影响相对较小。对钠基膨润土的线性膨胀倍数降低率以及对新疆塔里木油田侏罗系页岩岩屑的热滚回收率实验表明,DEG具有更优的抑制性,其1%加量的抑制性等效于10%氯化钾。在经历36%氯化钠、5%无水氯化钙或5%结晶氯化镁分别在120℃下热滚16 h污染后,流变性能较为稳定。在100~150℃高温滚动老化16 h后,其流变性变化亦很小。证实DEG是一种抑制性能优异、对钻井液性能影响较小、且有一定抗温、抗盐能力的新型泥页岩抑制剂,有望用于深井、复杂地层和海洋钻探。  相似文献   

12.
环空宾汉流体流量对顶替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虎  赵建国  李黔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785-7787
固井时水泥浆常常采用宾汉流体模型,因此许多学者对宾汉流体性质及流态做了大量的数值模拟研究,然而排量对顶替效率的影响规律的数学解析方程推导还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宾汉流体在环空中的层流流动特性推导出了顶替效率与注水泥的排量关系式,并且计算了不同流量情况下的顶替效率大小,计算结果表明:流量越大顶替效率越高,并且呈现线性关系,适当提高水泥浆的流量能够有效提高顶替效率,推出的流量与顶替效率的关系式对固井工程设计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沥青层安全钻井问题困扰Y 油田的开发,微小的钻井液柱压力波动即可引起沥青流动侵入井内而发生复杂事故或弃井。分析表明,污染后钻井液性能恶化快、沥青易黏附固相颗粒、高温可流动性好、钻井液与沥青的置换型漏失等造成钻井液柱压力难以控制,进而造成沥青侵入速度与程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保持钻井液膨润土含量1%、随钻堵漏材料含量8%左右有利于钻进时钻井液柱压力控制;稠化封堵技术可减慢停止循环时的沥青侵入速度;控压钻井(MPD)技术可有效调控井筒液柱压力,以较低钻井液密度钻穿沥青层,降低沥青与钻井液置换量、侵入速度与程度到可控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油基钻井液在页岩气水平井中应用时带来的环保问题和钻井液处理成本较高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了性能优良的封堵剂、抑制剂和润滑剂,并结合其他处理剂,研究出一套适合页岩气水平井的防塌水基钻井液体系,室内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钻井液体系经过130℃老化后,其流变性能稳定、滤失量较小,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钻井...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聚丙烯酸钠(PAS)能选择性解吸方铅矿表面吸附的黄药,PAS在方铅矿表面是以化学吸附为主;氢键作用可能同时存在。表面黄药的选择性解吸和PAS的亲水造成了方铅矿的抑制;并提出了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储层损害机制及保护水基钻完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页岩气藏特征及开采方式,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气体膨胀置换法、脉冲衰减法和敏感性评价等手段,分析胜利油田沙河街组页岩气储层潜在损害因素及敏感性损害程度。提出页岩气储层保护水基钻完井液对策,研选出微乳型页岩气储层保护剂YYBH-1和聚胺类表面水化抑制剂BMYZ-1,研制出页岩气储层水基钻井液体系。结果表明:该页岩气储层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孔隙度分布在0.45%~2.50%,平均孔隙直径主要在4.54~6.17 nm,渗透率小于0.026×10-3μm2,为低孔超低渗储层;页岩气储层存在中等偏弱水敏性和碱敏性损害以及中等程度应力敏感性损害;页岩气储层水基钻井液体系能有效防止水敏性,增强水的返排能力,降低页岩渗透率损害率和对甲烷气体的吸附能力,具有优良的页岩气储层综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泡沫循环利用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对钙盐的敏感性,根据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碳酸钙的溶解度不同,利用沉淀转化原理,实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泡沫的循环利用.由ABS-CaCl2-Na2CO3组成循环泡沫基液,在室内研究了不稳定泡沫(质量分数为0.6%的ABS,以下配方物理量皆为质量分数)、稳定泡沫(0.6%ABS+0.2%XC+0.2%HV-CMC)和硬胶泡沫(0.6%ABS+0.2%XC+0.2%HV-CMC+5.0%膨润土)的循环特点.结果表明:不稳定泡沫在室内循环6次以后,发泡体积由700mL降为510mL,半衰期由4.7min降为3.6min;稳定泡沫循环6次以后,发泡体积由510mL降为460mL,半衰期由22.5min降为18.2min;硬胶泡沫循环4次以后,发泡体积由480mL降为420mL,半衰期由34.7min降为26.4min.可通过补充少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是通过添加稳泡剂来提高泡沫质量,增强泡沫的稳定性,实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泡沫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氧化还原体系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等乙烯基单体为基本原料合成出了新型抗高温二元共聚物PAX系列处理剂。该降滤失剂在220℃的高温下及饱和盐水中具有良好的降滤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