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改革推进路上,《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年制教学方案》推出并实施,令人欣喜。根据近年写作教学的实践与体会,结合写作学研究及写作教学的现状,联系《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年制教学方案》对学科教学的要求,窃以为现在不光写作学需要定位,二年制师专写作课教学的思路也亟需定位。再者,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如何看待和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问题,也尚有深入探讨之必要。一、教学现状写作学界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宿将们,在对写作学理论做了全面切人后,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一方面是新概念、新理论的生成,使写作学日渐丰满和健壮,彻底宣布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当代写作学最新科研究成果——“非构思主义”写作哲学思想,对当前写作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危害性,阐释与“非构思主义”写作哲学思想内涵,并构建了当代写作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写作学科如何发展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十几年前,写作界针对写作课“补课性质”的观点和“取消”论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讨论的结果不是写作被取消了,而是写作学科更繁荣和兴旺了;我们也相信,探讨写作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必将给写作带来新的契机,注入新的活力,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八十年代中期,现代写作学宣告诞生.现代写作学是以观念 方法的变更和理论色彩的增强为其标志的.至八十年代末,可谓学派林立.体系繁多,洋洋大观.从客体论到主体论.从静态到动态,还有写作文化,大技巧写作等等,理论不断加深,观念不断更迭.这一时期的写作学研究,主要表现为一种经院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有一个痛苦的事实:一方面,现代社会对写作的饥渴感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现存的写作理论却表示了令人吃惊的冷漠。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现存写作理论的未能得宠,说明她还不曾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社会经验告诉我们:不能满足需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量少,所谓“供不应求”;一是压根儿“产销不对路”,你生产再多,只能积压。写作学的情况,两者皆有,但以后者为甚。所以,这几年不断有“写作学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服务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呼声…  相似文献   

5.
“重新建构现代写作学”是当前写作学界普遍关注的严峻课题和努力实现的目标。本文从历史的高度和宏观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发展和现代写作学建构的历程作了概要的回顾和评述,对写作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指出写作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成熟、科学的学科必定能够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 现在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轨变型的时代。在这特定的历史时空,写作学研究与这时代特征也具有“同构”关系,写作和寄生于它的写作教学作为科学技术,一定要并且正在与市场经济接轨,这就是当今写作学的特有坐标。 本文意将剖析写作学新的逻辑起点与写作学研究应进行的宏观调整及微观调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逻辑起点的问题,写作学也不例外。 首先,是从社会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理念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条工作原则现在已深入人心,不可动摇。计划体制下,我们的科研更多的却是向上级要规划,由政府来组织,被官方所认可。也有一部分是向自我要规划,由自我来研究,被  相似文献   

7.
郑力仁 《科技资讯》2011,(14):185-185
随着新闻写作实践的发展,新闻写作学也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是新闻写作当前繁荣的前提。人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振兴新闻写作,必须走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写作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潘新和的《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填补了我国写作学科“史”的空白。这一拓荒性的史学著作充满智性的光辉,主要体现于结账式的述史框架,论从史出的客观公允的评判与现代性、科学性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缘自方法论方面的制约。我国古代指导文学书写的文献非常丰富,这类文献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作用难以论定。郑学诗教授的《走出写作障碍》一书从写作学或曰写作美学的角度对文学书写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发,其价值不只在对写作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赜索隐,对推进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突破方法论瓶颈也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写作理论,几乎未曾涉及写作主体的思维问题,于是造成了写作者思维意识的淡漠、冷漠乃至荒漠。随着人体科学、脑科学、思维科学的迅速发展,写作与思维之间的神秘关系正在被逐步揭开,写作主体的思维意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写作学的研究领域。所谓思维意识,简言之,即意识思维。具体讲,就是写作主体理应充分意识到,没有人类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写作活动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而写作活动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自我完善。在写作活动中,人类用简便的方式把握着世界,把握着自己;在写作中,人类理解着周围的一切并互相理解;依靠写作,人类积累着、丰富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写作活动渊源流长,写作活动与人类社会血肉相联,但我们对写作活动的理解,仍然十分模糊朦胧,对其本质特点的认识,还处在试探状态,一个牢固的写作理论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写作学的基础还未稳定。随着人类的进步,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活动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显著,写作能力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将愈来愈密切。因此,认真研究写作活动的规律、特征,修正写作学的研究标准、方法,建立科学的写作理论体系,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写作学体系,是写作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而写作界存在的不平衡状态却影响着写作学体系的建立;写作课教学与社会接轨的途径可从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非构思写作学把当代写作学理论拉上了后现代的这条道路上,这条道理的转向为当代写作学带来了方法论上的视角的转变和研究背景的改变、不仅仅强化了写作学研究的哲理性也强化了其操作性的特征,它使得当代写作学在本体论上,实现了平面无序到立体有序,写作理论研究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独语到对话;在方法论上,由逻辑分析方法走向语境分析方法,由思辨方法走向反实在论方法;在认识论上,则从总体性的高台走到了相对性、局域性这一平台。  相似文献   

15.
“动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用的一个词,它的意义是大家都清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由他的生理需要或社会性需要引起的。从功能或作用说,写作动机就是写作的动力。它对写作过程和写作效果两方面都很有影响。一个作者有了强烈的写作动机(高度的写作自觉性),他对写作就表现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集中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对这样的作者来说,写作已成为他的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活的附属品,更木是与生活无关的事。所以对编辑心理来说,写作动…  相似文献   

16.
机辅写作:样本库中写作材料检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商业化应用文计算机辅助写作软件的模板中写作材料填充问题,提出了从样本(例文)库中检索出模板所需的写作材料的方法。根据Halliday的语篇理论,从计算机角度给出了与语篇相对应的语块概念、语块的特征标识,主要根据语块特征和受控语言检索方法 ,从样本库中检索出语块,构成模块所需的写作材料。  相似文献   

17.
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主题句的写作也一直被认为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数学生的英语作文段落常常缺乏明确的主题句。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强化对英语段落主题句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出主题句写作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主题句段首"意识,明确主题句的内容构成和形式完整性,考虑主题的可写性,加强对主题句写作过程的认识和指导,以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材料与主题是文章的两大要素,材料是形成主题的物质基础,是主题的支柱,而主题是灵魂是统帅。从辩证的观点看,材料与主题既对立统一又相互依存,文章写作的关键就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辨证关系,在写作过程中使之有机统一,以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写作学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前发展。各种各样的理论体系(框架、范畴)被设计出来,如写作主体论、客体论,写作本质论、过程论、技法论、文体论、教学论,写作的哲学基础、思维规律、心理机制、工艺流程,等等。而且,这种研究打着“建立科学化的现代写作学理论新体系”的鲜明旗帜,冲破了传统写作学理论的旧式框架(如“直感式”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