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学思想的奠基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人学体系。孔子的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人的建设、人的价值、人性与天命等方面。此外,孔子从"人群层次的分类"这个角度,对人的分类进行了归纳总结。孔子的人学思想主要保留在《论语》一书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学思想的奠基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人学体系。孔子的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人的建设、人的价值、人性与天命等方面。此外,孔子从"人群层次的分类"这个角度,对人的分类进行了归纳总结。孔子的人学思想主要保留在《论语》一书中。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是统治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主导思想,而天命观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孔子和孟子都对天命作过自己的论述,这成为后世儒者普遍的立身原则。但这一原则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个性化的解释。韩愈对“天”采取的是为我所用的态度,表现了他的不平与抗争。欧阳修对于天命的理解则表现为对个人人格持守的高度关注,传示出的是平和而严谨的人生态度。王安石的天命理论则表现出努力奋进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孔子对天命鬼神存而不论、敬而远之的态度决定了儒学的非宗教性,而他重视现实、关注人生、突出祭祀、慎重追远等特点使儒学具有了浓郁的人文意识,也使儒学为中国人的生活及思维方式确立了基调。了解孔子天命观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特点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神话、寓言、传说的历史化和理性化,让小说生命元素之虚被遗弃,延缓了奇幻小说的诞生,但孔子在"敬鬼神"和"敬天命"中渗透出"爱人"的本质,为奇幻小说带来了"人格"属性。奇幻小说之所以为奇幻,不仅在于人物的"人格"元素,还在于人物的"神格"元素。从春秋到汉,被神化的孔子形象,为奇幻小说带来了生命之虚,同时也为奇幻小说注入了"神格"属性。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执著地“复兴周礼”又屈服于“礼崩乐坏”的现实;高谈“仁义”又难以抵制利欲的诱惑;想积极有为又跳不出天命的羁绊;责人以严的同时又难以严于律己。这些矛盾壳斥于他的政治道德、伦理纲常、人生价值、生活礼仪等各个方面。正是这些矛盾造成了孔子一生的悲剧性结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不合时宜,逆潮流而好古礼。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春秋晚期奴隶制行将崩溃的前夕对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周礼进行了“损益”。他调整了周礼的强制性,在周礼中增益了道德性的仁;调整周礼的适用范围,提出礼下庶人与刑上大夫的主张;调整周礼“尊尊、亲亲”的任官原则,提出“贤贤”的主张;怀疑“天命”,重视“德政、人治”。他的思想不仅不保守而且具有相当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周公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思想影响了孔子。周公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于德治、礼乐、教化等方面。德治思想包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遵崇天命;治国思想包括:东征平叛、维护统一、营建洛邑安置殷民、分封诸侯安邦定国;在礼乐方面周公对原有的礼乐进行改造,使之更适于完善及巩固政权。  相似文献   

9.
周公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思想影响了孔子.周公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于德治、礼乐、教化等方面.德治思想包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遵崇天命;治国思想包括:东征平叛、维护统一、营建洛邑安置殷民、分封诸侯安邦定国;在礼乐方面周公对原有的礼乐进行改造,使之更适于完善及巩固政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制天命”与“畏天命”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过。叛徒、卖国贼林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鼓吹“受于天”的“天才”人物决定历史发展,并自比“天马”,就是妄图利用孔孟的“畏天命”谬论,为他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服务。因此,“制天命”还是“畏天命”,不仅是个自然观的问题,而且是个社会政治观的问题,是与阶  相似文献   

11.
郭店儒简的天命、天道观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有深入的发展。其一强调“天生百物,人为贵”的道理,其二以“天常-人伦”相结合,深化、发展了古老的天命观,其三“知命”作为简书天命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有一些新的理解。最后简书把天道、人道贯通起来,且突出地论述了人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问》从“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的维度进行重新审视,可以得出“屈原的《天问》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运用反思性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思想的哲学名作”的结论。战国时期理性精神的觉醒,引发了学者们对“天命”思想的反思,屈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宇宙时空,到社会秩序,再到个体存在各个方面对天命进行全面反思。屈原对天命的态度由怀疑、否定发展到批判,表明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包涵有“天”或“天命”、“天道”,以及“天下”、“天子”、“天禄”等概念。其中的“天”,既有能让四时在其中运行、百姓在其中化育生活的“自然之天”,又有具备道德、命运等判断和掌控能力的“主宰之天”。孔子与其弟子顺天安命、以天为最高准则,而又重人事胜过重天。这是先秦儒家主张仁治、礼治的一种体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天的认识。它与《论语》中的其它思想一起,共同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天命"     
基于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对"天命"概念的两种不同的阐释,按两种思路研究"天命".第一种阐释为:"所谓天命,可解释为人所遭遇的宇宙间的事变,在人力极限之外,为人力所无可奈何者."由此通过论证知:"天命"是在生命历程完成或基本完成后,才被认识的,这是属于认识"天命"的真理.第二种阐释为:"……所谓天命亦可解释为上帝的命令."由此通过论证得到两个结论和一个疑问,并且可看到疑问之重要性甚于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诗经·周颂>是统治者创作的诗歌,它直接、真实的反映了西周统治者的天命观.周人虔诚地相信天命,以天命为自己享有天下的解释.虽然他们在雅诗和<尚书>中表达了一些诸如"天命靡常"、"天不可信"之类的思想,但在本质上,周人是并不怀疑天命的,只是认为它是可变的而已.  相似文献   

16.
制度儒学以圣人正义论作为处理民众、君主与天命之间关系的准则,认为民众是王道政治的现实基础,民众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秩序,君主是社会秩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君主的权威以保障整体的稳定与和谐.制度儒学中的天命观念不同于墨家的天志学说,尤其对后者忽视群体生活中的个性差异的价值取向持否定态度.毕竟儒家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揭示天命变化的规律,为公众选择和公共利益提供合法性论证,进而确保社会共同体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孔子生活的公元前六至五世纪是个产生伟大哲人的时代。在希腊,差不多与孔子同时产生过赫拉克里特,在孔子之后不久出现了对后世影响至巨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与孔子时代相仿佛的还有印度的佛陀乔达摩和印度耆那教的大雄。在中国本土,老子是孔子见过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认识儒学教育观 孔于是从事私人讲学的创始人之一,研究教育,对孔子开创的儒学教育观,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批判地继承儒学教育观的精华。开创于封建社会起始期的儒学,有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意识形态的糟粕,是不足为怪的。儒学有些内容是明显的糟粕,如听天由命,维护统治秩序的“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轻视体力劳动,称请教“学稼”、“学圃”的樊迟为“小人”,等等。  相似文献   

19.
曾巩对于天命的态度与其深厚的儒学修养有着直接关系。他力图从心性的角度去认识天命,将客观的天命向主观的心性转化,沟通天人,从而将天命纳入自己的认知范畴。这种思想认识直接导致曾巩忍耐退守的人生态度以及平和勤谨的处世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天命论是汉代儒家的重要理论之一,对汉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一视角下,刘贺被封海昏侯相关史事并非无足轻重,它是汉宣帝为增强自身帝位合法性而对刘贺发起的一场不公平的天命之争,是汉宣帝以经治国的一项措施,对祥瑞灾异理论全面进入汉代政治生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