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耐久性阻燃尼龙-6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以羟甲基改性尼龙-6织物与反应型有机磷系,溴系阻燃剂进行,耐久性阻燃整理的新方法,讨论不同阻燃整理液对尼龙-6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阻燃整理液的配方,并通过正交化实验寻找合理的复合工艺参数,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羟甲基改性尼龙-6织物与阻燃剂通过化学键结合,所得织物手感良好,阻燃耐久性优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氢氧化物阻燃剂和有机磷系阻燃剂对沥青的阻燃效果。采用热重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表征两种阻燃剂的阻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都能促进沥青表面生成具有阻燃效果的致密氧化层,从而起到阻燃作用。阻燃沥青热解产物中C―O和O=C特征峰强度比纯沥青的大。无机阻燃剂质量分数为8%、有机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0%时,阻燃效果较好,并且有机阻燃剂的效果要优于无机阻燃剂。有机阻燃剂在热解前期就可以减少一部分芳香分和饱和分的挥发,同时,由于阻燃剂的黏连效果,氧化阻燃层较无机阻燃剂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3.
选用CFA阻燃剂,采用泡沫背涂工艺进行阻燃涂层整理,阻燃效果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系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宽新 《科技信息》2008,(22):28-28
有机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分类,以及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并对今后有机磷系阻燃剂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以PEG和MDI为主要原料,以NaHSO3为封闭剂,合成了封端型水系聚氨酯,再与配伍性良好的阻燃剂FRC—l复合成一种耐久型的阻燃整理液,通过该整理液添加相关助剂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探讨了影响整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优化了整理工艺条件,初步探讨了其耐久的阻燃整理机理,且试验结果表明,新制整理剂对涤纶织物具有耐久的阻燃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棉用阻燃剂FR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棉用阻燃荆FR整理织物,讨论了整理工艺条件等对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整理工艺条件为阻燃剂FR 800 g/L,磷酸调节pH值5,二浸二轧(轧余率85%),焙烘170℃×3 min.整理后的棉布阻燃性能可以达到B1级.通过比较阻燃整理前后试样的差热分析曲线,对阻燃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硅/磷协同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S)为前驱体,高聚合度聚磷酸铵(APPⅡ)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硅/磷协同阻燃剂。通过电镜表征(SEM,TEM)发现该阻燃剂为硅/磷包覆结构,在详细讨论硅氧烷溶胶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该阻燃剂与水性聚氨酯复合制成阻燃涂层剂,用于织物的阻燃涂层整理。结果表明,该阻燃剂相对APP而言,能赋予织物优异的阻燃、高强力及防"霜化"等效果。且随着硅/磷比增加,阻燃效果及织物强力和静水压均提高,并最终稳定;随着阻/胶比增加,阻燃效果提高,织物强力及静水压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对纯棉蓬盖布采用同浴复合整理(涂料染色、拒水拒油整理、阻燃整理),研究了拒水拒油整理剂用量、阻燃剂用量、粘合剂用量、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等对蓬盖布拒水拒油效果、阻燃效果、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多功能整理后,涂料染色湿摩擦牢度达到4级,阻燃效果可达B1级,拒水拒油效果良好,缩短了生产工艺流程,节水节能,具有较好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一种同时含有多种阻燃元素的莱赛尔纤维用阻燃剂,采用磷酸和尿素在高温下对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进行改性处理,得到了一种同时含有氮和磷2种阻燃元素的阻燃剂,并用其对莱赛尔纤维进行阻燃整理.通过优化阻燃剂和催化剂的密度、浸泡时间、整理液的pH、焙烘温度以及焙烘时间等影响因素,使得阻燃整理后的莱赛尔纤维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6%,断裂强度达到2.80 cN,且经10 g/L碳酸钠和25℃及90℃水洗30 min后仍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0.
无机阻燃剂锑化合物的阻燃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无机阻燃剂化合物有阻燃机理,对几种阻燃剂的阻燃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阻燃剂的阻燃效果与其分解和释放出活性因素的难量程序有关,给出了同增效阻燃剂的最佳摩尔比。  相似文献   

11.
八氟戊醇磷酸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选取四氟丙醇的联产物八氟戊醇与五氧化二磷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配料比n(八氟戊醇)∶n(五氧化二磷)=2.8∶1,反应温度为60℃,最佳反应时间3 h.单双酯产率分别为44.8%和32.6%.对产物性能进行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约为24.07 mN/m.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并加入有机双膦酸作为改性剂,制备出了能够包载铜离子的稳定的无定形磷酸钙.通过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FTIR和TGA表明有机双膦酸能够稳定的接到磷酸钙上使磷酸钙的结晶度降低.XRD表明材料能够稳定的包载铜离子并具有无定形结构.  相似文献   

13.
磷酸酯合成中有机磷和无机磷的La3+滴定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便于监控磷酸酯合成反应过程及其分离和纯化过程等,主要研究了硝酸镧沉淀滴定法测定有机磷酸酯合成中有机磷和无机磷的含量,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在浓度为10-4mol/L时可以准确测定.对有机磷酸酯合成的无机磷和有机磷用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和La3 滴定法作对比分析,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厌氧磷吸收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好氧周期循环反应器中,稳定运行阶段出现规律性的与生物除磷理论相悖的厌氧磷酸盐吸收现象.为此,从厌氧吸收磷、有机物的效果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厌氧有机物吸收能量来源等角度,对厌氧吸磷机理进行探讨.采用乙酸钠为主要有机基质,当进水P/COD从2/100增加到4/100,厌氧阶段磷酸盐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50%-70%.在排除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吸磷与厌氧吸收乙酸盐基质直接相关,而糖原又是有机基质吸收与胞内聚合物储存过程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能量来源.通过对厌氧磷酸盐、有机物、糖原以及混合液中pH值变化的测定分析,初步推测厌氧吸收磷酸盐是当胞内无可利用的磷源时,糖原分解对磷酸盐的需求,并通过敏感于pH值变化的磷载体蛋白,将胞外液相中的无机磷酸盐运输到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兼氧-SBR反应器对模拟的有机磷农药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两个月后,COD去除率达到80%~90%。通过实验确定了一个周期的厌氧时间为2h、好氧时间为6h;研究了进水磷源、有机磷农药浓度对兼氧-SBR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不添加磷源比添加磷源处理效果要好,进水有机磷的最佳浓度为250mg/L。  相似文献   

16.
上扬子地区震旦—寒武纪磷块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古地理、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对上扬子区晚震旦陡山沱组和早寒武牛蹄塘组不同类型的磷块岩进行了研究。认为早寒武世早期古陆遭受风化,被剥蚀下来的产物成为潮坪型磷块岩的主要磷质来源,在碳酸盐岩台地发生的热点活动和上升洋流从盆底深部带来的磷质,共同作为台地型磷块岩的磷源,盆地型磷块岩的磷质同样是由热点活动和上升流携带至缺氧的沉积环境中,通过藻类或微生物的富集作用成岩,并保留了较高的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液磷的含量对斜生栅藻胞外ALP、ACP的活性有显著影响,在磷胁迫时,胞外ALP的活性显著增加,ACP的活性有类似的变化,但上升幅度小于ALP。在有机磷存在时,ALP的活性变化与磷胁迫时相近,而ACP对不同磷源的变化反应不明显。pH对斜生栅藻胞外ALP和ACP的影响不明显,但可以显著提高胞外CA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德式定碳仪直接燃烧磷矿样测定二氧化碳、有机碳含量.设备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节省试剂,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有机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简明扼要地总结了磷系配方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循环冷却水从酸性运行向碱性运行的发展,随着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向较苛刻水质的扩展,原始磷系配方中的磷酸盐逐渐被稳定性更好、兼备缓蚀阻垢性能的有机膦酸盐所替代,与此同时,具备分散阻垢能力的聚电解质也被引入磷系配方,使之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20.
从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出一株以喹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假单胞菌QG6 (Pseudomonas sp. QG6), 用于喹啉降解同步除磷, 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出最佳条件。菌株QG6具有较好的喹啉降解能力, 12小时内能将96~144 mg/L的喹啉完全降解。菌株QG6在好氧条件下具有除磷能力, 不存在喹啉的条件下, 以有机碳为碳源、无机氮为氮源、初始磷酸盐浓度为8.69~19.41 mg/L时, 20小时内能去除磷酸盐86%以上。初始喹啉浓度为144 mg/L (其自身的碳氮比约7:1)、磷酸盐浓度为10 mg/L时, 若不外加有机碳源, 喹啉在12小时内被降解完全, 同一时段内除磷率仅为33%。外加有机碳源至碳氮比20:1且其他条件都相同时, 喹啉降解 效果不受影响, 且同步除磷率提高到 86%。正交实验表明, 外加碳源条件下喹啉降解的最佳条件按影响大小排列为: 初始喹啉浓度200 mg/L, 温度25°C, pH 8, 摇床转速120 rpm; 除磷最佳条件为: 摇床转速100 rpm, 温度为25°C, 初始喹啉浓度150 mg/L, pH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