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港口航道交通流仿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海上交通工程方法研究了交通流的生成与发展规律以及交通网络的时空分布,提出了基于航路的港口航道交通流的仿真模型,其中船舶避碰模型采用操船者主观危险度SJ模型,开发了以电子海图为背景的仿真系统,仿真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2.
为改进交通流模拟,提出了微观与宏观统一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从微观的车辆跟驰模型出发,假设路段单元体中的车流为整体,且单元体的运动遵守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车辆跟驰运动模型,那么该模型在变换为欧拉坐标后,与流量方程结合,推导出宏观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模型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该模型能够良好地模拟交通流的堵塞和疏导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王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8951-8955
交通仿真是ITS的重要实验研究手段。传统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特别是反映交通决策行为的车辆跟驰模型,未能综合考虑交通环境中多源信息的有效融合。利用模糊积分理论确定驾驶员信息融合后对车辆应采取的反应行为。通过模型验证表明:在车辆跟驰模型实施之前,利用模糊积分算法模型化驾驶员在多源信息融合条件下的反应过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从满足微观交通仿真需求角度分析了仿真数据模型建模的要点,建立了包括基础路网模型、信号控制方案描述模型和交通需求模型在内的微观交通仿真数据模型。信号控制方案描述模型中,信号灯分配通行时权,信号灯组描述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交通需求模型由交通小区和OD矩阵组成,交通小区定义OD矩阵的起终点,OD矩阵定义路网上的出行量。以VISSIM为例,研究该模型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取数据转换生成VISSIM仿真模型,论证了其用于数据提取和交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高速公路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动态交通流的神经网络模型。结合交通调查数据,利用仿真和优化技术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从而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描述交通流真实行为的模型,仿真结果结果,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借助智能交通系统(ITS),本文把扩展的车辆跟驰模型应用于双车道,建立根据确定规则进行换道的扩展交通流跟驰模型。通过改变发车车头间距,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左车道有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重现实际交通中的交通流现象。数值模拟发现:双车道交通流模型能够有效的抑制交通流阻塞,提高交通流量。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考虑当前车辆前方两个车辆影响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根据双倍视距模型的思想修改了NaSch模型的加减速规则.计算机模拟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呈现真实交通中观察到的一些复杂交通流现象,如时走时停波等,且最大流量和临界密度比NaSch模型更接近真实交通流的测量值.此外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参数调整可使车辆间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行进.最后,还讨论了近邻车辆的敏感系数和次近邻车辆的敏感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固定任何一个参数的值,最大流量都会随另一个参数的增大而增加,对流量的影响显著,说明近邻车辆的影响大于次近邻车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共建筑内的行人交通是一个群聚密度不确定、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随机动态问题.计算机动态仿真是目前研究公共建筑物内行人交通流动力学特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针对主流仿真软件在模拟相同场景下行人疏散结果时存在差异的问题,分析仿真软件在模型性能上的差异,解释离散空间引致仿真误差的原因,同时引入保真度来评价仿真模型的精确程度.通过对比地铁站通道的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得出行人交通仿真性能与建筑物内环境密切相关的结论,验证保真度对仿真模型的重要性.案例结果表明,连续矢量空间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对再现公共建筑内行人交通的保真度高达87%.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城市交通网络交通状态的基础上,给出了交叉路口的红绿灯调度模型,并对已有的车辆调度系统模型进行了改进与推广,使其在实际过程中适应的范围更广.经计算机模拟表明,该模型对城市交通网络的调度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在仿真的效率和可扩展性方面,单纯的数据包仿真已无法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该文将流仿真模型嵌套到数据包仿真的程序中,实现了流仿真同数据包仿真的集成.在仿真中,流网络通过流链路链接到包级仿真的Ns节点上,这种采用集成混合模型进行的网络仿真,既保持了数据包仿真的参数精确性,又提高了仿真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模型仿真TCP流可以获得正确的动态特性;混合模型仿真可以提高网络的仿真效率,提高的程度与采用数据包仿真流所占整个TCP流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