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岩土体变开的耗散结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70年代新三论的崛起,即耗散结构、突变理论和协同论以及分形几何学、混沌等理论的问世,对传统的科学思维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将耗散结构论应用于岩土体变形研究;工程岩土体的变形问题是巨型的复杂系统,变形岩土体是一种非平衡态有序结构,岩土体的变形是不可逆的过程,岩土体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自然界的触发因素(涨落)对岩土体的变形影响是显著的,由此建立了岩土体变形耗散结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预应力锚杆施加预紧力可约束岩土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作用产生的过大变形,增强岩土体自身强度。本文针对某边坡工程中预应力锚杆穿过多层岩土体的荷载传递及锚固承载特征问题,基于CDEM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复合岩土体中岩土层理结构面之间的非连续以及块体-杆件耦合计算问题,建立二维边坡复合岩土体桩锚结构数值模型,揭示复合岩土体中穿层预应力锚杆的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岩土层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越大,产生的轴应变越小,轴力传递效应越弱,锚杆轴力衰减率越高。②张拉第二、三根锚杆时,其杆体作用在张拉第一根锚杆之后岩土层自平衡后的应力场内,岩土体结构面产生的错动以及剪切蠕变导致预应力快速损失,其损失率比第一根锚杆大3%~4%。③该边坡工程中锚固角度在25°左右最优,既能控制水平向受力,也能防止坡顶沉降,桩锚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好。本文耦合复合岩土体建模-桩锚结构承载-参数优化,深入研究复合岩土体中穿层预应力锚杆受力及其参数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将指导复合岩土体中桩锚结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3.
西部岩土工程与岩土力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几个方面简述了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与岩土力学问题 ,讨论了应注重西部地区特殊土、特殊岩 (土 )体结构 ,开展岩土力学与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桩板墙桩土作用机理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桩板墙是一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支挡结构.该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岩土体和桩共同作用下,桩上部岩土体剩余下滑力的作用形式、桩身传力方式、桩身内力的计算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板桩墙能够显著改善桩后岩土体桩轴法线方向应力矢量的方向和分布特征,使桩后岩土体的桩轴法线方向的应力矢量分异减小;同时能够将上部坡体和下部锚固段岩土体连接成一个共同作用体,利用其自身强大抗弯能力,在阻止上部变形体出现过大的侧向变形的同时,协调两部分岩土体侧向变形;还能有效改善因开挖引起的坡脚应力集中现象和上部拉应力现象,避免岩土体因过大的应力集中而导致塑性破坏的认识.其分析方法和得到的认识,可为相关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烟台市区岩土体立体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烟台市区岩土体类型与工程地质特征,研究了烟台市区岩土体立体结构特征,对烟台市区主要建筑地段的岩土体立体结构进行了分区,并对其成因也进行了搪塞。  相似文献   

6.
岩土体显微组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土体的显微组构特征是岩土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物理力学性能,但岩土体显微组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综述了岩土体显微组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突出强调了岩土体显微组构对岩土体力学性能的控制作用。侧重讨论了岩土体显微组构、力学性能以及二者关系研究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孔令英 《科技资讯》2008,(3):157-158
土钉墙是岩土体内放置一定长度和分布密度的加筋体,与岩土体共同作用,以弥补岩土体自身强度的不足,是一种增强边坡坡体自身稳定性的主动制约机制为基础的复合岩土体。土体与岩土体共同作用,使岩土体自身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以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边坡工程中超前支护结构未充分发挥岩土体自身抗剪能力的问题,通过对支护结构与边坡体耦合作用机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主动减压超前支护结构型式,主要由柔性填料和超前支护结构组成.柔性填料的设置和厚度是主动减压超前支护结构设计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方面,柔性填料的设置在支护施工时要保证主动减压超前支护结构两个组成部分互不影响;另一方面,柔性填料的设计厚度要能保证边坡岩土体充分发挥自身抗剪能力,使得边坡体下滑推力由目前超前支护结构独自承担向超前支护结构和岩土体共同承担转变,此时超前支护结构承受的推力最小,从而达到主动减压的效果.最后以工程实例说明了柔性填料厚度的计算过程,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李晓多 《科技信息》2010,(18):I0274-I0275
桩板墙是一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支挡结构。该文用二维有限元midas计算了桩板墙墙面桩的位移、弯矩和接触应力,填土的土压力等。得到桩板墙能使桩后岩土体的桩轴法线方向的应力矢量分异减小;同时能够将上部坡体和下部锚固段岩土体连接成一个共同作用体,利用其自身强大抗弯能力,在阻止上部变形体出现过大的侧向变形的同时,协调两部分岩土体侧向变形;还能有效改善因开挖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避免岩土体因过大的应力集中而导致塑性破坏。计算结果与原位观测结果等其它方法相比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比性,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数据,也可供相关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国庆 《科技信息》2008,(3):108-108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内在因素包括组成边坡的地貌特征、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岩体初始应力等。外部因素包括水的作用、地震、岩体风化程度、工程荷载条件及人为因素。内在因素对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外部因素起诱发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获取岩土体强度参数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介绍了Phicometre钻孔剪切试验仪的基本原理、试验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为评估其在残坡积土中的工程适用性,使用其在粤北某航道边坡不同深度的残坡积土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钻孔剪切仪具有扰动小、速度快的特点,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对于数据离散性相对较小的均质地层,可采用整理破坏包络线法对其抗剪强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周期性冻融循环会对季冻区混凝土材料的细观结构产生不可逆损伤,进而劣化其承载能力与耐久性能。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本质上是内部孔/裂隙等初始缺陷在周期性冻胀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疲劳损伤累积。因此,开展冻融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损伤演化特性的研究对于评估寒区在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冻融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细观结构演化及力学损伤特性两个核心内容,针对混凝土细观结构获取与表征技术、混凝土冻融循环室内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以及混凝土力学损伤特性与耐久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传统的冻融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尺度下混凝土局部损伤演化,从细观尺度入手,研究了冻融循环下混凝土细观结构演化与力学损伤特性,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宏观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劣化背后的冻融破坏机制与初始孔/裂隙缺陷扩展-聚并-贯通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冻融参数的细观结构演化与宏观损伤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材料宏观物理力学特性的准确分析。为寒区工程结构服役期的损伤特性识别、稳定性与耐久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中容易发生移动节点微损坏现象,影响移动节点间的正常通信。传统的检测方法忽略了移动节点能量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部分正常节点被错误滤除,降低检测精度。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节点剩余能量等级的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微损坏移动节点检测方法。建立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移动节点能耗模型,计算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安全阈值。同时计算剩余能量级别,获取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微损坏移动节点标准值。当移动节点间出现报警信息时,基站会计算参与报警的移动节点标准值。将获取的数据和移动节点能级的临界值相比,判断出微损坏节点,完成网络微损坏移动节点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由 Talyrond 3型圆度仪、精密分度转台和 IBM-PC微机组成计算机辅助纳米圆度测量系统.采用多步法误差分离技术,将圆度仪的测量精度由原来的 25 nm提高到 2nm。文中详细讨论多步法的方法误差、系统误差及其测试结果。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我国现有圆度仪的技术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T实时观察下泥岩遇水软化过程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T断面成像技术(X-ray CT)实时观察水-岩作用过程中泥岩细观结构的动态软化过程.通过对不同浸水时间泥岩试样的实时扫描观察,获得水作用下泥岩内部裂隙的时空演化特点,如初始裂隙效应、网状扩展行为、空间非均匀分布和典型活跃期.据此得出水-岩作用过程中泥岩遇水软化微观结构演化的三个环节:首先历史成岩过程形成的细观裂隙为后来的水分子侵入泥岩提供了初始通道;接着侵入的水分子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导致泥岩中黏土矿物的体积膨胀和可溶碳酸盐溶解;最后是不利的黏土矿物体积膨胀和可溶碳酸盐溶解衍生的力学效应导致裂纹的扩展和相互连通.  相似文献   

16.
岩土工程中的系统工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系统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岩土工程的学科系统是由多个学科组成,并且相互交叉和融合,具有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动态性等典型特点,提出了岩土工程的研究方法,即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是岩土工程研究的最好方法。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陡高边坡为例,讨论了岩土工程的学科系统,研究内容,研究步骤,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7.
吕若琳  张海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4):10485-10490
为了研究两阶段拌和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采用试验评价与细观图像处理技术,对常规拌和与两阶段拌和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细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两阶段拌和的最佳沥青掺配比确定、常规拌和与两阶段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对比、不同拌和方法的试件断面细观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阶段拌和对大粒径和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提升明显,水稳性和耐高温性有明显提高。研究成果对两阶段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边坡稳定性计算过程中岩土参数选取问题,基于锚索基本试验和声波测试,提出岩土参数的改进计算方法.通过将数值计算和边坡位移观测结果比较,发现利用改进岩土参数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更加接近,验证了边坡岩土参数改进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邢国起  柳长江  玄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5):14600-14605
为解决传统方法分析岩土材料应力时等效围压、等效偏应力比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岩土工程敏感应力方向性等效转换研究方法。首先旋转综合张量,使其与应力张量处于同一空间坐标系;然后,计算各向异性下岩土颗粒接触的等效应力张量,获取等效应力。基于等效围压与等效偏应力构建各向异性与应力方向性的等效转换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完成岩土工程敏感应力方向性等效转换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等效围压、等效偏应力比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应力敏感性计算精度高达98%,抗干扰性好,且整个研究过程计算耗时也远低于其他文献方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单晶硅微观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宇 《科技信息》2008,(34):336-337
本文介绍了在纳米硬度计上进行的单晶硅微压痕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以对单晶硅的微观力学性能有所认识。微压痕测试表明:单晶硅的弹性模量在压入载荷小于2400μN的范围内随载荷变化而波动变化:而在压入哉荷大于2400μN后保持相对的稳定值(约为214GPa);单晶硅的表面硬度在压入栽荷小于1000μN的范围内随载荷变化而线性增大,而后突然降低并保持相对的稳定值(135GPa-15GPa);单晶硅在纳米压入过程中,材料的破坏形式为脆性破裂,并且随压入载荷的增大而在压痕边沿产生堆积,堆积程度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