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生育文明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生育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强农村生育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状态,以医患双方为载体,反映的却是社会问题。故此促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目前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就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和谐文明社会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叶云明  肖文 《科技资讯》2006,(34):203-204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智慧之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和谐、世界文明的共处以及终级价值的构建等角度,将传统和谐思想古为令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人的文明密切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推行循环经济、实行合理消费、坚持文明行为、确立和谐关系、建设生态社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杨波 《科技资讯》2006,(33):237-237
社会和谐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加合理地同步体现为全民共同的福利。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想经济与技术模式,它从转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消除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压力与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主导文化,是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以中华民族的和谐传统为基础,追求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是培养文明的道德风尚,倡导以人为本,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社会和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具有先进性、民族性、创新性、整合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并非简单的“家事”,而是关涉妇女人权保障和社会文明程度。和谐社会理应包括两性关系的和谐和家庭关系的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反对家庭暴力刻不容缓,应从思想观念、法律制度及社会工程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从内在构成看,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从文明发展的视阈进行考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文明交流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和谐精神为基点,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协调;以创新为基础,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刘英芳 《科技信息》2011,(34):468-468
生育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并且能够起到加快、促进和发展的作用,这是实践的需要和群众的呼唤。,生育文明是一面主题鲜明的旗帜,引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改变思想、更新观念、文明生育,成为新时期阻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此为中心,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明是人类在改造社会、完善自身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所有的积极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以及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进步状态.社会文明具有结构性、动态性、世界性、民族性等特点.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明的战略目标,应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引导社会自治、推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社会进步的法则。构建和谐校园是人类教育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而构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党学校党建工作的归属和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家庭价值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谋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理念。家庭共同参与体育休闲,能够调节和改善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现代家庭价值观,促进家庭的文明、稳定与和谐。强化政府职能,加强休闲体育的学校教育,注重休闲体育的家庭熏染和家庭体育休闲的社会价值引导,是促进现代家庭价值重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刘英 《创新科技》2014,(14):114-115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相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它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载负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和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等重要功能。本文不仅对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的产生过程进行阐释,还针对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必要性,制定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耿彦波 《太原科技》2007,163(8):1-2,5
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新世纪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十分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明确指出:“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和文明发展的道路,明确了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的概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这是我们党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正确抉择,是我们党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极大地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与和谐共进,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人口问题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尊重妇女儿童,推行男女平等,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准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寨里河乡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非法生育,非法抱养,未婚生育等问题时有发生,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那么,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智慧之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和谐、世界文明的共处以及终级价值的构建等角度,将传统和谐思想古为今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8.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态文明是在乡村建立生态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需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支撑。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文明要在"和谐"中搞建设,在建设中求"和谐",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在十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被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怎样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立足社会生活实际,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对和谐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的论述主要包括文明的起源,文明形态的划分,文明的发展规律,文明的阶级本质四个层面。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对精神文明起决定作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及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