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经肺动脉置管介入治疗肺栓塞(APE)的优势.方法选择确诊的APE患者共50例,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外周溶栓组(n=20)和介入溶栓组(n=30);介入溶栓组采用介入治疗,外周溶栓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栓塞阻塞体积及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情况.结果治疗前,介入溶栓组与外周溶栓组血栓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栓体积均明显下降,其中介入溶栓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介入溶栓组患者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明显短于外周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溶栓组平均PaCO_2及PAOI明显低于外周溶栓组,PaO_2明显高于外周溶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介入置管溶栓治疗APE可彻底清除大部分肺动脉主干内血栓,较快缓解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失代偿,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rt-PA或r-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急性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或家属意愿将纳入患者分为A组(n=22,采用rt-PA治疗)、B组(n=22,采用r-PA治疗)、C组(n=23,采用rt-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D组(n=23,采用r-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4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分析4组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变化;观察比较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D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较A组、B组优势明显(均P0.05);C组、D组TC,TG,LDL-C及LDL-H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D组PT,APTT,FIB与A组、B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采用rt-PA或r-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其临床效果优于r-PA或rt-PA单用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丁苯酞注射液在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24 h内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发病时间在4.5 h内的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随机及自愿的原则,将其分为溶栓治疗组(常规治疗+rt-PA静脉溶栓)、丁苯酞序贯治疗组(常规治疗+rt-PA静脉溶栓+丁苯酞注射液序贯治疗),每组50例.两组患者常规基础治疗相同,丁苯酞注射液于溶栓后24 h内应用,剂量为100 m L,2次/d静点,时间间隔6 h,连续治疗14 d,随访观察90 d,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2周,溶栓治疗组和丁苯酞序贯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6.28±2.69)分和(5.16±2.00)分,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90 d,溶栓治疗组和丁苯酞序贯治疗组患者的Bl评分分别为(79.20±8.41)分和(88.10±6.37)分,mRS评分分别为(1.94±0.93)分和(1.02±0.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24 h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超声学检查评价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采用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胫后动脉内径(2.41±1.03 vs 2.05±0.92,P0.05)、足背动脉内径(2.17±0.47vs 1.95±0.16,P0.05)、胫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0.83±0.07 vs 0.99±0.12,P0.05)、足背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0.35±0.05 vs 0.48±0.02,P0.05)及踝肱指数(0.99±0.06 vs 0.94±0.07,P0.05)等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减少或消除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改善其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介入组(80例,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和对照组(80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介入组与对照组间ABI指数、患肢皮温、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峰速、血流量)、疼痛积分、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手术成功率、术后保肢率、通畅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次确诊的中晚期HCC患者9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45例)及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TACE单独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ORR)高于对照组(80.0%,62.2%,χ~2=4.486,P=0.034),两组患者均随访6~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24±5.67)个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患者死亡19例,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患者死亡28例;观察组的0.5,1,2 a生存率分别为100%,84.4%,57.8%,对照组分别为100%,73.3%,40.0%;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高于对照组(16.4个月,13.5个月,P=0.026);观察组患者ALT,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t=4.289,2.924,P=0.000,0.002);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t=4.825,P=0.000).结论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HCC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动脉高密度征的临床特点,评价脑动脉高密度征行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入院前行头部CT发现脑动脉高密度征后且有神经缺失症状患者行静脉溶栓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采用尿激酶5例,阿普替酶(rt-PA)10例。结果 溶栓后复查CT、CTA及MRA造影随访7例,DSA造影随访4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4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未再次发生梗死或出血。结论 脑动脉高密度征行静脉溶栓可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探讨女性肿瘤患者治疗中出现的特殊心理变化以及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本论述回顾性分析了13例妇科肿瘤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和15例DVT倾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的肥胖、中老年妇女容易发生DVT。同时发现13例患者中有10例保守治疗,6例选择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无并发症再发生,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因此通过临床早期护理,手术前后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栓再发,促进后期再通都是治疗DV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效果。选取2017年4月~2019年8月在庆阳市人民医院行TKA的1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的膝关节评分(HSS)、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患者下肢周径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VT发生率。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d的下肢周径差相比,P0.05;术后14d观察组的下肢周径差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4.19%,P0.05。对行TKA患者术后预防KVT的治疗中,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缩短下肢周径差,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探讨Caprini评分在预防胃肠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胃肠癌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依据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aprini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至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7d DVT发生率为11.11%、14d DVT发生率15.56%、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89%,观察组患者14d DVT发生率2.22%,两组患者DVT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2.22%和93.33%,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胃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中使用Caprini评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科学的指导医务人员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使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选取甘肃省清水县中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52例)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n=5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疼痛状况,有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观察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excel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责任制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7.44%(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2.79%(P0.05)。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患者中采用责任制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护理对于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poisoning,AOPP)的临床疗效。将本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救治的86例AOP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划分成对照组(n=43例)和治疗组(n=43例),分别采用阿托品间断静脉注射法、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及阿托品使用情况。治疗组治愈率95.35%较对照组的79.07%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6.98%较对照组的37.21%低(P0.05);治疗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昏迷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体温、脉搏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用量、阿托品使用天数均较对照组少(P0.05)。应用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法治疗AOPP,可大大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且便于调整阿托品用量,能够降低阿托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14.
探究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甘肃省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心脏超声指标、心肌酶及病死率。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72.37%显著高于对照组52.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分数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LVEF分数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及CK-MB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3.96%显著低于对照组17.1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心脏超声指标及心肌酶水平,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炎患者营养指数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T2DM合并肺炎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于医院就诊但未合并肺炎的100例T2DM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评估T2DM合并肺炎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根据T2DM合并肺炎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将其分为A(营养不良,n=36)、B(营养正常,n=84)两组,比较两组肺炎患者严重程度(PSI)、有创呼吸机使用情况与治疗效果;分析T2DM合并肺炎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理想体质量指数(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C)及血清蛋白(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3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2.00%)(P0.05); A组PIS指数及呼吸机使用率明显高于B组(P0.05); A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营养不良的T2DM合并肺炎患者PIS指数与死亡发生率呈正相关(r=0.36,0.41,P0.05).结论 T2DM合并肺炎患者机体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机体营养状态将影响患者肺炎病情与预后,建议在临床工作中积极筛查,并纠正T2DM合并肺炎者营养不良状态,以提高T2DM合并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分为两组,斑块组64例,无斑块组42例,检测血脂和尿酸变化,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血脂和尿酸水平、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水平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年龄分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斑块组PP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03);年龄与脉压之间呈正相关(r=0.301,p=0.005)。结论:脉压增大可能是导致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子,降低脉压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保护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33),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ODI、椎体高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 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患者的椎体高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4)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5)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21,P=0.034).结论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可更快地减缓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达英-35、炔诺酮和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7例AUB患者随机分为达英-35组(A组,n=45)、炔诺酮组(B组,n=46)、黄体酮组(C组,n=46).3组患者均给予诊断性刮宫治疗,在此基础上,3组分别给予口服达英-35、炔诺酮、黄体酮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和性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C组(82.6%,χ~2=3.90,P0.05).B组与A组、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9,2.58,P0.05).治疗后,A组、B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C组明显降低(P0.05).A组、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FSH,LH及E2水平均明显下降,A组、B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C组(P0.05).A组、B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5.2%,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A组1 a复发率为4.4%,显著低于C组复发率(17.4%,χ~2=3.98,P0.05).结论达英-35、炔诺酮治疗AUB具有更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尤其是达英-35在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改善子宫内膜增生及内分泌环境、调节内分泌激素、减少复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DVT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均完全缓解,深静脉再通,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由CO_2气腹引起的下肢血流动力学、机体凝血纤溶改变及内皮细胞损伤是腹腔镜手术区别于开腹手术后DVT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cut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15年间,实施血管内治疗的13例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颅内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的年龄平均数为62.5岁(男性11例),平均的发病到穿刺的时间为(539.0±267.7)min,入院时的NIHSS评分中位数为21.1(6~30),GCS评分中位数为8.6分(4~14).11例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TICI≥2b),血管成功再通率为84.6%.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3个月后临床随访,38.5%(5/13)的患者预后中等或良好(mRS≤3).其中,以支架取栓为初始治疗的患者,42.85%的患者预后良好.以动脉溶栓为初始治疗手段的患者,16.7%的患者预后良好.3个月后整体死亡率为53.8%(7/13).结论:血管内治疗可使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支架取栓在改善预后方面或许优于动脉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