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图表解读     
正你的睡眠还好吗?社会变迁、城市化发展、信息大爆炸以及其他越来越多的因素都影响着国人的睡眠质量。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成为国人睡眠状况的现实写照。黄金90分钟睡眠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期性的活动,每一个睡眠周期分为"非快速眼动期"和"快速眼动期"。入睡的第一个睡眠周期——最初的90分钟,也被称为"非快速眼动期",是我们睡眠全过程中最深度的睡眠。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长,也可以让人体积累的睡眠欲望和压力得到充分释放,所以它被认为是睡眠的黄金时刻。  相似文献   

2.
做梦是正常睡眠的一部分正常的睡眠由四至五个周期组成,每一个周期又包含快速动眼期及非快速动眼期。后者又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睡期,第二阶段为浅睡期,第三、四阶段为熟睡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03,(4):11-11
人的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时,虽然肢体已经处于休息状态,但脑仍在活动,眼球在眼皮下方急速转动,常有做梦的现象发生。“非快速眼动睡眠”时,睡眠由浅入深,无眼球快速转动,它又可分为四个  相似文献   

4.
A: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人体睡眠周期说起。人体每晚的睡眠是由两个时期——NREM睡眠(非快速眼动期)和REM睡眠(快速眼动期)交替组成。人从NREM期入睡,经历4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其中第3和第4阶段是整个睡眠过程中睡眠程度最深的时期,也被称作慢波睡眠(SWS),这是人体恢复能量和体力的时期,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阶段。NREM睡眠期大概持续70~90分钟左右,接着进入REM睡眠期,在此期间,大脑对白天或者更早以前的事情进行整理和巩固,模拟白天的直觉体验,将角色、场景、情感以及语义信息等组合在一起,产生梦境中的情景片段。  相似文献   

5.
睡眠的记忆巩固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材料的类型、学习与提取测验的类型以及睡眠的不同特征?弱编码联系、外显编码的记忆相对于强编码联系、内隐编码的记忆提高得更多;慢波睡眠巩固陈述性记忆而快速眼动睡眠巩固程序性和情绪性记忆;陈述性记忆的提高来自相当短的睡眠时间,程序性记忆的提高似乎更多地取决于学习后当天的睡眠时间长度。  相似文献   

6.
正睡眠与健康之间究竟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呢?一觉睡到自然醒的秘诀在哪里呢?人可以不睡觉吗?关于睡眠的重要性目前有好几个理论可以解释,其中一个理论认为睡眠是为了让身体休息,减少能量消耗。在睡眠的时候,身体损耗的细胞会开始进行修补。另一个理论指出,在睡眠的时候,会经历不同的周期,每一个周期都会对脑部产生不同的作用。整个睡眠周期可以包含两大类:非快速动眼期(NREM)与快速动眼期(REM)。  相似文献   

7.
睡眠是人生命中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根据脑电波的不同特征,可以将睡眠分为觉醒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其中,NREM期占据整个睡眠过程的主要时长。K-复合波(KCs)和睡眠慢波(SOs)为NREM期的典型节律,其对睡眠具有一定的调节保护作用。该文从计算模型的角度出发,对K-复合波(KCs)和睡眠慢波(SOs)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解释。首先,考虑皮层兴奋性神经集群与抑制性神经集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融入M型钾电流的相关机制,建立一种改进的皮质神经集群模型;其次,采用鞍结分岔和Hopf分岔理论对模型关键参数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实现对K复合波和睡眠慢波的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8.
面部表情是社会互动和情绪感染的重要形式,准确的面部情绪加工有助于做出合适的社会行为.睡眠缺乏会影响面孔情绪加工的不同方面,损伤面孔情绪分类和模糊情绪评级,并减弱记忆的巩固效果.以往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的剥夺操作,为整夜睡眠、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在面孔情绪加工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综合已有证据,面孔情绪加工异常可能是REM阶段特异性依赖的,体现在杏仁核、前额叶、脑岛及前扣带等脑区的皮层活动及睡眠阶段γ和θ等脑电活动.应加强睡眠阶段或组合在面孔情绪加工中的机制探讨,有望未来基于面孔情绪加工,更好地实现对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样本熵的睡眠脑电分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样本熵从波士顿Beth Israel睡眠脑电实验数据中提取睡眠特征值,对睡眠分期进行研究.针对脑电属于微弱非平稳随机信号、难于提取特征的特点,利用小波变换先有效地消除脑电信号中的噪声,再计算其样本熵用以表征睡眠各分期.计算结果表明,由清醒期到非快速眼动的Ⅳ期过程中,其样本熵值呈规律性逐渐变小,与该库中专家评定的结果相符.这说明经过小波消噪和样本熵处理的脑电信号能准确地反映睡眠各期的变化特征,比用近似熵表征睡眠分期更准确、运算速度更快,完全适用于非平稳随机信号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做梦与智力     
“我睡觉总做梦,会不会影响智力?”“我常做梦,还记得很清楚,脑子是不是得不到休息?”  对于睡梦,一直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虽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不会影响智力是肯定的。  人的睡眠可分为两期,一期是慢相睡眠,另一期是快相睡眠。人在快相睡眠时,眼球出现快速运动,所以又叫快速眼动睡眠。如此时被叫醒,大约80%的人都说正在做梦,而且梦境非常清晰。  科学家认为,快相睡眠对大脑特别重要,正是靠快相睡眠,我们第二天才能头脑清醒地学习和工作。那么,快相睡眠时不做梦是不是对大脑更有帮助呢?其实不然。  对此,科学家做过实验…  相似文献   

11.
<正>在"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甲基苯丙胺依赖诊断与复发预警客观指标和干预新技术体系的研发"项目团队建立了甲基苯丙胺依赖诊断和康复新技术体系。项目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基于虚拟现实(VR)、生物反馈及眼动跟踪等新技术,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基于线索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占据人生1/3以上时间的睡眠和梦境充了好奇,直到50多年前,亚瑟·林斯基发现了眼球速运动睡眠(REM),梦和睡眠的神秘面纱才被逐揭开。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各国运动员与游客对中国在本次奥运上的完美表现交口称赞。奥运这一盛事的成功举办更是离不开在幕后辛勤付出的志愿者们,正是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各国运动员、记者以及游客体验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这支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也活跃着一支来自直销行业的志愿者团队,他们就是来自于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通过对比受试者在背景噪声接近0dB(A)的极静环境和普通住宅环境(背景噪声22~48dB(A))的睡眠质量来探究噪声对睡眠的影响。35位不同性别、年龄的受试者佩戴睡眠头环监测仪,分别在极静房间和自己住宅作睡眠测试。结果发现:在极静房间与在普通住宅相比,受试者睡眠质量整体平均有所提升,睡眠总时长整体平均增加了11.4%,深度睡眠时长整体平均增加了9.3%,快速眼动睡眠(REM)时长整体平均增加了12.2%;在住宅背景噪声为30dB(A)以上时,深度睡眠时长提升量随住宅背景噪声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轻传统接触式睡眠生理监测系统对人体造成的负担,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非接触式睡眠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提出一种基于体动射频信号的睡眠分期识别算法.通过小波变换对射频运动传感器(RFMS)采集的体动信号进行预处理,再计算出体动信号的能量值,最后通过判别式处理和阈值法实现了睡眠分期:醒觉期、浅睡期、中睡期、深睡期.实验采集分析了8个实验者为期46天的睡眠生理信号,同时同步采集视频信息、TANITA水床睡眠信息、接触式呼吸脉搏信号.与视频结果比较发现醒觉期正确率达到90%;与TANITA水床睡眠结果相比,本系统的结果与其吻合程度达到70%;与不同睡眠状态下呼吸率、心率的变化相比,本系统的结果吻合度达到80%.  相似文献   

16.
Web信息诉求与用户任务交互的眼动模式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运动是人类心理与认知状态的外在表现,已有的研究大多分别考察外界信息表象或用户内源状态对眼动的影响,很少有人专注于外界信息的诉求方式与用户任务交互对眼动的影响.本文利用眼动跟踪技术,采用感性诉求与理性诉求两种信息表达方式,给参试者分配喜好任务和匹配任务,考察Web信息的诉求方式与用户任务的交互作用对眼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参试者在不同任务条件下观察同一诉求方式的Web信息时,有着不同的眼动模式;且这种眼动模式的差异受到其所观察信息的诉求方式的影响.实验说明:参试者的眼动模式制约于内在任务的同时也受外界信息诉求方式影响,在充分考虑这两者交互作用的前提下,基于眼动数据进行用户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大脑在完成思维等功能活动时,脑中的神经细胞会产生表征不同生理状态的电活动,大脑不同功能区也会呈现不同的放电特征,例如,参与学习记忆等认知活动的海马脑区以产生尖波涟漪事件为典型特征。本研究利用多通道电生理技术记录到神经元胞外电信号,通过海马区节律性场电位进行了3种常见生理状态(清醒、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划分,并介绍了利用海马区尖波涟漪事件研究海马区和皮层区的放电特征的方法。最后,利用5折交叉验证的广义线性模型预测神经信号的方法,以特定时间窗内神经元群体放电个数矩阵为自变量,该时间窗或其他时间窗内的单个神经元放电个数向量或尖波涟漪事件是否出现为因变量,进行预测,与解耦不同生理意义下的神经活动结果进行对比。本研究将有助于分析及解码不同生理状态下大脑功能区的神经信号特征,尤其是对研究学习记忆功能及其相关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做梦时呼吸浅促,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脑血量倍增,脸部及四肢有些抽动。这时,用眼运动计可测得眼球在快速转动,而脑电图上必然出现快波。因此,一般说来,"快速动眼"加上"脑电图快波"可作为做梦的标志。用上述方法对一些动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3,(1):36-36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睡眠的好坏不是取决于睡眠的长短,而是取决于睡眠的质量。那么,何时入睡才能取得较好的睡眠质量呢?答案是:晚上9~11点,中午12~1:30,凌晨2~3:30。究其原因,与睡眠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有关,即与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的关系密切。人在入睡后,首先步入的是慢波睡眠,持续时间一般在8~120分钟左右;然后进入快波睡眠,维持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此后又回到慢波睡眠中。整个睡眠中如此反复转化约4~5次。越接近觉醒,慢波睡眠越相对缩短,快波睡眠则越相对延长。人可以从慢波睡眠或快波睡眠中直接醒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飞行员在使用平视显示器执行不同飞行任务时的行为模式,提出了一种包括飞行员眼动、头部运动和手部运动多种特征的行为识别框架。首先,开展行为模式研究实验,通过眼动仪获取眼部运动和头部运动,通过基于视频的手动跟踪获取手部运动。之后采用实验得到的结果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最后,对比了条件随机场和隐动态条件随机场在不同特征下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眼动特征加手部特征时,隐动态条件随机场模型对不同飞行任务的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