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郊区夏季鸟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1年和2002年夏季对上海郊区不同生境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8种,隶属11目25科。上海郊区夏季鸟类平均密度为2.7237只/hm2,现存生物量为276.0663g/hm2。鸟类多样性指数为2.2815,均匀度指数为0.5407,优势指数为0.2254.农田居民区、滩涂湿地和丘陵林地三种典型生境中,湿地鸟类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但密度最低;农田生境多样性最低,但密度最高,林地生境种类最少。研究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夏季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特征差异显著,但群落结构稳定,改善环境的自然性、增加空间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等可使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结构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特征、分布格局及变化过程,探索其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 1987-2005年,武汉城市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37.50 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81.87 km2,相反,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44.37 km2。②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减小,均匀度降低,优势度增大,说明武汉城市湿地景观趋于同化。③ 水库坑塘湿地的破碎度最大,说明水库坑塘湿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④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质心向西南迁移,水库坑塘湿地的质心向东南迁移。⑤ 武汉气候的变暖与趋干、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速城市化导致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方向等角度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利用江苏省社会经济类数据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10年间江苏省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大幅增加,扩张最为明显,水域面积尤其是水库坑塘面积也有明显增加,而耕地面积则大量减少,未利用土地中裸土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变化最为剧烈.(2)从转移方向来看,耕地主要转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库坑塘用地;增加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主要来自耕地,其次是水域、林地和草地;水域用地中水库坑塘增加的面积主要来源于耕地、滩涂、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3)对江苏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和政府政策4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如东县沿海高程-2m以上滩涂面积约有6.93万hm2,并以25~30m/a的速度向外淤长,可增加滩涂面积330hm2/a,土地利用潜力较大.但滩涂资源的围垦开发利用也造成了沿海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滩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降低.如东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应遵循重点保护原则、高效经济原则和资源稳定原则,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逐步形成滩涂养殖业、种植业、盐业、牧业、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广西海岸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扩散趋势,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多时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进行时空动态监测,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2010、2013、2016、2019年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面积分别为46.90、204.05、331.23、608.75、776.99、1 320.79 hm2;2001-2019年,互花米草面积增加了1 273.89 hm2,年均增长率为20.38%。2019年,北海市海岸带互花米草总面积为1 317.06 hm2,占广西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9.72%;钦州市互花米草面积为3.68 hm2;互花米草已入侵防城港市,面积约为0.05 hm2。丹兜海、铁山港湾、廉州湾及北海银滩至营盘镇近岸滩涂是互花米草集中扩张区,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东侧近岸滩涂及北海市涠洲岛均已出现互花米草零星斑块;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扩散有所减缓,而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仍处于增长阶段。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仍处于快速扩张状态,且呈由东往西扩散的趋势。本研究可为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土钻法对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细根生物量随演替进程变化显著(P<0.05),在演替前期的灌丛阶段达最高(3.286 t·hm-2),在演替中期马尾松和马尾松+木荷群落降低(1.066 t·hm-2和1.531 t·hm-2),到演替后期的木荷群落和栲树群落再次升高(2.715 t·hm-2和3.181 t·hm-2).各演替阶段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显著(P<0.01).各群落的活细根生物量在7月达最高,而在11月最低;死细根生物量,各群落皆于11月最小,而在演替早期两群落和马尾松+木荷群落4月最大而其它群落7月最大.各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明显,细根生物量80%左右分布在20 cm以上土层.  相似文献   

7.
大田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田土壤渗漏水中氮素淋失规律.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渗漏水中的氮素(N)淋失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土壤中高硝态氮含量和施氮肥是造成种稻田前期氮淋失的主要原因.种稻期间的淹水作用,增强了土壤的还原性并抑制了土壤的硝化反应,可减少硝态氮的淋失.稻田土壤氮素淋失数量与渗漏水中氮素的浓度和水的渗漏速率有关,而水的渗漏速率主要受土壤犁底层的透水性和水文条件的控制和影响.试验以施用氮肥250 kg/hm2和渗漏水量214 mm估算出单季稻田氮素淋失总量为6.44 kg/hm2,占当季施肥量的2.58%.  相似文献   

8.
 为选择区域生态足迹的预测模型结构的合理形式,提出把一般回归模型(GRA)作为区域生态足迹预测模型结构,用加速遗传算法(AGA)进行高精度GRA统一建模的新方案,从而建立了基于AGA的区域生态足迹一般回归模型(AGA-GRA)。AGA-GRA的实证结果说明:在2005-2020年期间,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将由1.724 6升至2.148 6 hm2,平均年增长率为1.48%;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15 8降至0.338 8 hm2,平均年减少率为1.36%;人均生态赤字由1.323 7升至1.876 0 hm2,平均年增长率为2.35%;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836 7降至0.395 9 hm2/万元,平均年减少率为9.73%。安徽省的人均生态赤字仍在不断加剧,说明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AGA-GRA克服了普通时间序列分析和回归分析模型中预先确定简单函数曲线则预测误差大而预先确定复杂曲线则模型求解困难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模型拟合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崇明东滩芦苇的生态特征及其演替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上海市崇明东滩98堤外及堤内湿地恢复生态示范区的芦苇群落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芦苇是本湿地恢复生态示范区中的主要组成种,其盖度达到70%,密度最大为211.83支/m2,最高生物量为1 783.8g/m2,是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3年6月以后由于湿地生态示范区内鱼塘水被放干,碱篷和结缕草侵入,群落进入陆生演替阶段.并对湿地恢复和重建工程中人为干扰所造成植物群落的陆生演替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证明本地的湿地环境一旦陆化以后植物群落的演替十分迅速,据此我们为生态示范区的植物群落管理措施提出技术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三角洲2000年和2014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为基础,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长江三角洲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研究,分析得出:在时间上,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在空间上,耕地、水库坑塘、农村居民用地和城镇用地分布比较均匀,其次是林地、河渠、草地、其他建设用地和滩地,湖泊、未利用土地和滩涂距绝对均匀线较远,说明在长江三角分布极不平衡,差距悬殊.15年间,耕地、林地、草地和河渠在向不均匀方向发展,湖泊、水库坑塘、滩涂、滩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在土池中高密度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的可能性,于1997年8月28日至1998年1月4日在广西沿海土池中进行秋冬日本对虾养殖试验,试验共设5口虾塘,每口池塘面积0.667hm2 ,底质酸性砂质,池水深可达1.8米,养殖水靠水泵抽取,沿进水渠道引入虾塘,1号-5号虾塘的养殖密度分别为62.4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88.8万尾/公顷,96.8万尾/公顷,结果表明,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日本对虾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下降和对虾个体的增大而减慢,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日本对虾相比较,高密度养殖试验中的日本对虾的生长缓慢得多,说明在类似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密度日本对虾养殖,很难使日本对虾在常规养殖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将农田中坑塘湿地改建用于储存降雨径流和农田灌溉排水进行回用的水循环系统构建方法,在提出水循环调蓄湿地体积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调蓄湿地水循环利用系统,分析了高效净污载体、微生物筛选与附着、水生植物群落配置和水动力微循环交换系统等水质净化技术,指出区域降水量和降雨历时是影响水循环调蓄湿地体积和循环水利用量的重要因素。对上海崇明水稻田循环调蓄湿地系统进行了设计与构建,循环调蓄湿地运行后共节约灌溉水量6239.9~9359.9m3。  相似文献   

13.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1986-2002年扎龙湿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春季白鹤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干旱化背景下,流域中上游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工程建设等影响使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鸟类栖息繁殖的生境遭到破坏.近17年来,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1.33 km2,芦苇沼泽和明水沼泽面积分别下降6.14 km2和6.27 km2,湿地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了771.1 m.沼泽斑块数量增加,平均规模缩小,大块沼泽湿地不断被蚕食,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增大.保护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珍稀水禽的栖息空间萎缩,取食条件变差,在扎龙湿地停歇的白鹤数量减少,停留时间缩短.1998年嫩江流域大洪水过后,连续3年严重干旱,2002年白鹤的数量锐减到仅126只.2002年以来大规模的生态补水使扎龙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恢复,迁徙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4.
东兴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东兴市1989年、1999年和2009年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和TM遥感影像资料,利用RS技术、GIS技术和fragstas景观分析软件,通过景观指数分析法和面积转移矩阵方法研究东兴市海岸带近20年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年间东兴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发生明显变化:(1)陆域面积呈上升趋势,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渔业湿地在1999年至2009年间迅速增长,10年间共增长了2276.73hm2;(2)无立木林地与乔木林地之间面积转变最大,大量渔业湿地主要由水田转变而成;(3)整体景观在20年间破碎程度加剧,形状趋于规整,多样性、均匀度和蔓延度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寿光市位于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境内拥有类型丰富的湿地资源,但前人对该区湿地的研究较少.论文从湿地系统的非生物组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和生物组分(湿地动、植物)两方面,分析了寿光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组分特征;根据湿地系统生态组分的差异,又考虑到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将寿光市湿地系统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苇地、滨海湿地(潮上带、潮问带和潮下带)、人工水域(水库、水渠、湾塘)、人工盐沼(盐田及虾、蟹池)和人工芦苇湿地等类型,论文以湿地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为主线。绘制出寿光市湿地系统的能流模型图。进而分析了湿地的营养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广西红树林演化史与研究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航清  陆露  阎冰 《广西科学》2018,25(4):343-351
红树林至少于7 000万年前诞生在地球上,在大约6 000年前的冰后期之后的某段时期才定居在我国的沿海滩涂上。清代人口大规模南迁,广西沿海的红树林因围海造田而开始遭到大规模破坏。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留存海堤498个,其中的455个修建于1949年之前。全国调查数据表明,1980—2000年广西沿海虾塘建设侵占了1 464.1hm~2红树林;1986—2008年广西有166个新虾塘毁灭红树林438.91hm~2。在面积方面,1840年左右广西有红树林约24 065.8hm~2;1949年约10 856.6hm~2;2013年7 243.15hm~2,其中北海市3 263.66hm~2、钦州市2 097.41hm~2、防城港市1 882.07hm~2。广西红树林科学研究走过了1980—1990年的起始阶段,1991—2000年的积累阶段,2001—201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及2011年以来的生态工程应用攻坚阶段。广西经历了21世纪头十年的红树林国际合作黄金期,培养了人才,提高了能力,促进了管理,显著提升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 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树林造林监测样地。在塘底基础水位设为0.5 m深的条件下,年均渔获生物量为691 kg/(hm2·a),饵料综合效率为35.09%。3年中9种鱼类成活率、占渔获总尾数和占总生物量比例最高的均是黄鳍鲷(Sparus latus),分别达到38.16%、65.2%和35.28%。2020年1月的全捕渔获显示,鲻鱼(Mugil cephalus)、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和灰鳍鲷(Sparus berda)等野生经济鱼苗可随潮水进入塘内生长,个体数可占渔获总尾数的16.9%。在全日潮15 d的潮汐周期中,塘底淹水日数小于6 d时木榄幼苗可正常生长,成活率93.5%。扩大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及生态养殖的规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社会对红树林良好环境及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白洋淀水陆交错带芦苇退化及芦苇地改造状况,研究了健康、不健康芦苇地及经苇地改造的玉米地土壤水含量状况,并选择了玉米地、人工林、玉米一人工林及芦苇地4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健康苇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不健康苇地,经过不同种植方式后,在0~100cm的土层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不同,芦苇在保持湿地土壤水分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钦州市市辖区湿地动态变化情况,探明湿地变化速度和原因,为地学信息图谱在湿地动态变化研究提供典型案例和实证。【方法】根据钦州市市辖区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人工解译法和谱间关系法提取钦州市市辖区湿地类型空间分布信息,并应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进行湿地动态变化分析。【结果】(1)1990~2010年钦州市市辖区河流、湖泊水库面积分别减少958.52hm2、1718.93hm,主要转变为非湿地、虾塘;(2)1990~2010年虾塘面积增加4557.87hm2,主要由非湿地、河流等类型转入;(3)1990~2000年红树林面积增加468.51hm2,主要由非湿地、河流转入,2000~2010年面积减少104.67hm2,主要转变为非湿地、虾塘;(4)1990~2000年水田面积增加1506.98hm2,2000~2010年面积减少1226.89hm2。【结论】钦州市市辖区湿地保护的比较好,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