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以人为本”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兰 《科技信息》2009,(15):357-357,371
人力资源管理,通俗地说就是将“人力”作为一种特殊资源进行管理,就是如何管理好人,用好人,它的运行离不开人,“人”作为一种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将“人力”这个资源更合理、更科学地分配,使用和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是企业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力”本身是一种“资本”,而且是一种“无形的、收益最高的资本”,并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来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以此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样才能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把人才放到各类竞争力的顶端,而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也使得每个企业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基础,积极地吸引人才、开发人才和留住人才。在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人力资源中具有特殊人力资本的群体,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优秀人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企业如何吸引人才,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江涌 《广东科技》2004,(2):12-13
随着人才重要性的日益突现,如何才能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面对风起云涌的人才大战,为了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含量和贡献率,实现人才强市的战略目标,我国各大城市近年来相继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分别立足于自身经济、文化的优势,广发各具特色的“英雄帖”,试图“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使创业、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充满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和安居乐业的归宿感”,由此营造宽松的人才发展空间,从真正意义上搭建人才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社会舞台,促使区域经济进一步具备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一些高校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及重要性 ,从“用好人”、“管好人”、“引进人”等方面 ,深入研究了如何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海艳 《科技信息》2008,(6):128-128
本文通过人事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人事管理的职能,企业选用人才的标准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发展的好环,关键在于如何用人,只要能选好人、用好人,企业就能发展,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紧迫感。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能否管好人、用好人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我们就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 《广东科技》2012,21(20):16-16
引进之初只有5名核心成员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在一年后,就吸引了近两百名来自海内外的各类人才加盟。如今,像光启这样人才“裂变”效应凸显的团队比比皆是。通过已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的人才增量,是这些科研团队人才“裂变”效应的又一体现。……人才引人才,人才育人才。  相似文献   

9.
李建强 《科技信息》2012,(1):635-635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作为企业领导者“选人用人”既是一门行为艺术.更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永恒的课题。多年来,企业管理学、领导艺术学到行为科学、管理心里学,再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学等,都在探讨研究这个问题。本人结合多年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就企业领导者如何选好人、用好人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正在逐步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注重人才与文化的管理。人才管理的要素,一是唯才是举,二是努力提升人才素质和实现人才自我价值,三是通过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来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而文化管理的要素,一是应该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凝聚机制,三是建立纪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项茜 《厦门科技》2007,(1):39-40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机制活、环境好.人才就能健康成长、大量涌现;今后一个时期是厦门经济特区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厦门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如何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的软环境,提高吸引人才的竞争力。不失时机地“聚天下英才.融世界智力”,成为目前厦门市人才工作的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付学东 《科技资讯》2006,(16):241-242
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人才的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虽用高薪和其他丰富的条件来吸引人才,却不能在较长时间里留住人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新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国际人才市场”的形成,通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国提供高层次人才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一项重点工程。因此,留住人才、培养和吸引更多人才,对中国公共部门而言,必须对公共部门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的规律进行新的探索,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实现政府管理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如何选准人、用好人,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作出了精辟的论述:“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这里强调的“坚持改革开放”、“有政绩”、“人民公认”就是突出了重德才、重政绩、重公认这“三重”的选人用人新观念,这“三重”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选准人、用好人的关键。一、重德才,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重德才,是对一个干部的基本政治、能力方面的要求。所谓德才,对于党的干部来说,最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组织管理中 ,人力资源的管理已由过去的事务性管理 ,上升为战略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要参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制定 ,还要保证人力资源对未来战略发展目标实现需求的满足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只有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来实现这一战略管理的要求。1 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选才水平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 ,必须从实际出发 ,根据变化了的形势 ,在指导思想、理论观点和思维方式上有一个大的转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把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纳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之中 ,认真制定全方面 ,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规划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在选才用人上 ,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论资排辈现象 ,不拘一格选人才 ,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人才评价上 ,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办法 ,逐步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在人才管理上 ,打破“一次分配定终身”的静态格局 ,实行双向选择的动态管理。拓宽人才资源开发视野 ,探索适合市场经济要求 ,符合人才成才规律的人才管理体制 ,真正建立起“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用人机制 ,不断提高选才用才的水平和能力。2 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如何吸引和留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建电厂项目增多和“上大压小”项目的上马,电厂闻人员流动性加大,发电企业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的压力不断加大。本文通过对发电企业吸引人才方面的现状和环境因素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是实施“优秀创新人才重点资助计划”,通过奖励资助方式重点支持在技术开发和产品化中的精英技术人才和精英管理人才.二是培育信息产业融投资新机制.通过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吸引风险资本融投资到信息产业中,加快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三是支持和鼓励建立风险投资公司,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用于信息产业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党同志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紧抓好”。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国家强盛召唤人才,铁路发展急需人才。古人云:“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人才者,政事之本也”;“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讲的就是这方面道理。量质并行,人才强局,是路局直管站段后实施人才战略的当务之急。那么做好人才工作必须要重视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相似文献   

19.
当前 ,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 ,再加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内容。只有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以及培养、使用、吸引高素质人才 ,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才能顺利实现“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宏伟目标。尤其是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更为重要。科教兴国、科教兴晋都离不开创新人才这个最重要的主体因素。培养凝聚创新人才首先要制定合理的计划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创新人才与创新活动一致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提高创新人才资源开发的科学化程度 ,将创新活动建立在高效人才开发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20.
高新区应该是对外开放的“特区”。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进区创业,吸引海外的项目、资金,是高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于去年7月1日在美国硅谷地区挂牌建立了专门的宣传联络机构。一年来这个联络处的工作运行如何?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措施给高新区建设带来了什么?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