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酸钙制取技术一、项目概况植酸钙(又名有机磷.菲丁)含肌醇20%左右,是制取肌码的主要原料。目前国际市场肌醇价格35000美元/吨,带动其原料植酸钙价格上涨,国内市场植酸钙现价7000~12000元/吨。米糠、鼓皮、玉、淀粉厂废水是制取植酸钙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2.
据悉,目前国内外均以植物钙镁为原料,用加压水解的方法生产肌醇;以米糠饼粕为原料生产植物钙镁,进而生产肌醇。我国肌醉生产厂家有30多家。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第四碾米厂、金山粮食机械厂、上海奉贤油脂厂、广东省制药工业公司石歧制药厂、常州油厂、保定化工二厂、浙江省仙居粮食局化工厂、行州市粮油公司等。近年来,国际市场肌醇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除药用肌醇需求增加外,更主要的是养殖业需求增长较快。鱼、虾等水产动物,以及产蛋饲料中必须补充肌醇,水产饲料中肌醇添加量为100-500PPM。由于肌醇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化学品…  相似文献   

3.
植酸叫肌醇六磷酸脂,是一种淡黄色的粘稠液体,易溶于水及95%乙醇,其水溶液加热易水解(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则水解越充分),对金属有极强的络合作用,比EDTA还强。用碱中和时,随pH值的不同可以生成多种形式的盐,其钙镁盐是生产肌醇的原料.植酸的半致死剂量为4.94lg/kg,比食盐的毒性还低。植酸是精细化工产品,是油脂抗氧化剂、双氧水储存安定剂、发醇促进剂、硬水软化剂、燃料油防爆剂、食品、涂料、电渡的添加剂、稀士及其他贵重金属富集剂,因而可广泛用于冶金、医药、食品、化工、电镀、酿酒、轻纺、日用工业、…  相似文献   

4.
植酸或籽酸,是肌醇六磷酸酯的习惯称呼。是所有植物种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谷类、油料种子中的含量达1~3%,占种子中总磷量的60~90%,它通常以混合的钙-镁-钾盐存在于种子的分离部中。如在小麦和稻谷的糊粉层、玉米胚芽中、许多油料种子的晶样球状体中。植酸在休眠和萌芽过程中有着包括磷、高能磷酰基团、阳离子和细胞壁的先质贮存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还能保护种子在贮藏中不被氧化损坏。  相似文献   

5.
白酒糟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叙述了白酒糟综合利用的发展与现状,包括利用白酒糟提取复合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制取甘油、提取植酸和植酸钙镁(菲汀)、培养食用菌、酿醋和生产饲料技术。通过已报道技术的对比分析,可见在解决酒糟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又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最优技术是首先提取植酸和植酸钙镁(菲汀),然后再利用酒糟生产高蛋白多酶菌体饲料。  相似文献   

6.
对植酸和植酸钙、镁、钠盐对铜在合成家庭饮用水中的缓蚀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失重法,用ICP-AES分析腐蚀液中的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植酸钙、植酸镁有很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可分别达到93.7%和92.2%.同时用XPS对腐蚀样片的表面进行分析.讨论了表面膜的形成及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米糠提取植酸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酸即环己六醇六磷酸酯,分子式为C6H18O24P6。植酸加热时发生分解,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植酸可溶于乙醇、丙酮,基本上不溶于无水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植酸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植酸几乎不以单独的游离形式存在,而以钙、镁及其复盐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存在于种子、谷物、胚芽、米糠等中,其含量如附表。随着农副产品的开发,对植酸的研究也比较活跃,植酸的制备方法更是各见特色。合成植酸的制取主要有两种方法;以环已六醇与磷酸为原料的化学合成法和以米糠等农副产物为原料的萃取法。米糠…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LA141镁锂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厚度为3 mm的LA141镁锂合金表面进行植酸化学转化处理,借助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对植酸化学转化处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植酸化学转化液浓度、转化时间、pH值对LA141镁锂合金植酸化学转化处理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找出最佳植酸化学转化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LA141镁锂合金植酸化学转化处理的工艺参数影响程度大小为pH值>转化时间>转化液浓度;当植酸质量浓度为20 g/L,转化时间为10 min,pH值为6时,LA141镁锂合金植酸化学转化处理后的耐腐蚀性能最佳,此时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2.818×105 A/cm2,与植酸处理前相比,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1个数量级,耐腐蚀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因此,植酸化学转化处理可改善LA141镁锂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为其他镁锂合金表面防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酸酶是饲料和食品用的一种重要的新型酶制剂,我国尚无工业生产,由于国家重视,先后列入国家“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因此,吸引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关注。众所周知,谷物和植物性饲料,尤其是各种饼粕类含有大量植酸钙镁,单胃动物(如猪、家禽和鱼等)和人都缺乏分解植酸钙镁的  相似文献   

10.
对植酸和植酸钙、镁,钠盐对铜在合成家庭饮用水中的缓蚀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失重法,用ICP-AES分析腐蚀液中的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植酸钙,植酸镁有很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可分别达到93.7%和92.2%,同时用XPS对腐蚀采片的表面进行分析,讨论了表面膜的形成及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从麦麸提取植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稀酸浸泡麦麸,浸提液先用10%新鲜石灰乳中和,再用30%烧碱溶液进行二次中和,沉淀物即为植酸钙镁复盐,亦称菲丁;将菲丁酸化后经过国产732型(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经过国产717型(201×7)阴离子树脂交换树脂去杂,提取得稀植酸,提取率达90.0%。  相似文献   

12.
大米、白面是我们生活中最常吃的食物之一,但其中含有一种叫植酸的物质,会影响身体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钙、镁等重要元素的吸收。有一些小窍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TG-DTG技术对镁钙砂细粉的碳酸化反应特征进行研究,以阐明镁钙砂碳酸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镁钙砂在碳酸化反应过程中主要是其中CaO发生碳酸化转变成CaCO3;镁钙砂中的MgO因其碳酸化温度较低仅发生轻微碳酸化。且反应产物MgCO3在400℃后即开始分解,所以不会对镁钙砂中CaO的碳酸化反应产生太大影响;镁钙砂中CaO碳酸化反应的最大转化速率出现在700℃附近,而镁钙砂显微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其碳酸化反应程度远低于氧化钙粉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米糠为原料,用离子交换树脂提纯制取高纯度肌醇的新工艺.与沉淀法相比,产品质量好,操作工艺简单:用717阴离子交换树脂直接吸附米糠酸浸液中的植酸,树脂经5%氢氧化钠溶液洗脱后,洗脱液在植酸盐浓度为20%,压力为1.5 MPa的条件下水解7~8 h,过滤并通过701、732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除色素及无机盐后结晶得到高纯度肌醇.其纯度为99.3%,熔点225~226℃,肌醇收率以米糠计为1.34%.  相似文献   

15.
马会宣 《河东学刊》1999,17(3):24-26
以米糠粕为原料,提取植酸盐,加压水解制肌醇。不同的工艺过程,原料的利用率不同,本文以此为宗旨对肌醇的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理论依据和较好的操作工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米糠为原料 ,用离子交换树脂提纯制取高纯度肌醇的新工艺。与沉淀法相比 ,产品质量好 ,操作工艺简单 :用 717阴离子交换树脂直接吸附米糠酸浸液中的植酸 ,树脂经 5 %氢氧化钠溶液洗脱后 ,洗脱液在植酸盐浓度为 2 0 %,压力为 1 5MPa的条件下水解 7~ 8h ,过滤并通过 70 1、732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除色素及无机盐后结晶得到高纯度肌醇。其纯度为 99 3%,熔点 2 2 5~ 2 2 6℃ ,肌醇收率以米糠计为 1 34 %。  相似文献   

17.
EDTA络合滴定钙镁指示剂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业生产和控制中钙镁测定多采用EDTA络合滴定分析。在实际测定中,我们发现钙指示剂-萘酚绿B于pH=12时,EDTA络合滴定钙;以及酸性铬蓝K-铬黑T-萘酚绿B为指示剂于pH=10时,EDTA络合滴定钙镁合量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曾用于白云石、石灰石、烧结矿、啤酒中的钙镁测定,取得满意结果。并对指示剂的变色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植酸(肌醇六膦酸)在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用途,国内有几个省市开始了从米糠等农付产品中提取植酸试验,但是生产的植酸质量上存在着颜色深,产品浓度低,杂质含量高,以及收率低和缺乏严格的分析方法,致使产品达不到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水稻对硅、钾、钙、镁的不同吸收效应,同时探索含钾硅酸盐矿物的肥料价值,本文采用了动力学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水稻对硅、钾、钙、镁的吸收速率因肥料配比差异而不同;而施用多元复合物,水稻生长过程中对硅、钾、钙、镁的吸收速率明显增加;四个动力学方程对水稻吸收养分规律的拟合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性或显著性水平;单从相关系数及其变异系数来看,四种养分的拟合情况均以Freybdkucg方程为最好.  相似文献   

20.
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轻烧镁粉和轻烧白云石粉为原料,合成镁钙砂并制砖;利用高温显微和岩相分析,将材料抗水化性与抗渣性结合起来,研究了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的侵蚀。结果表明: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对碱性渣有很好的抵抗性;少量添加剂既可提高抗水化性又不降低抗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