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烈度震区简支梁采用抗震体系对桥梁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为高烈度震区简支梁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方法以雅万高铁32 m简支梁为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采用延性抗震体系简支梁桥以及采用减隔震体系简支梁桥在抗震性能上的差异.并对两种方案工程造价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延性抗震体系的简支梁桥,虽然支座造价略便宜,但桩基长度和配筋均大于减隔震体系的简支梁桥,减隔震体系在造价上更优;同时,采用减隔震体系桥梁在罕遇地震下仅支座锚栓发生剪断,桥梁整体保持弹性,相比抗震性能更优.结论综合造价及抗震性能,推荐高烈度震区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优先采用减隔震体系.  相似文献   

2.
隔震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隔震桥梁的设计特点,分别利用非线性水平和转动弹簧单元来模拟减、隔震支座和桥墩延性塑性铰的非线性性能,计及隔震器、减震器的作用对桥梁结构非线性弹塑性动力反应进行研究.采用大型结构分析软件ANSYS,结合算例分析了桥梁采用减、隔震支座和利用桥墩延性抗震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3.
郝云杉 《科技资讯》2011,(8):103-104
本文主要铁路钢筋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理和延性的概念,以及影响结构延性抗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一种提高结构廷性能力的桥墩减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非规则平行匝道桥的合理抗震体系问题,研究了部分减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与减震机理.建立结构动力响应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比了采用延性体系、减隔震体系以及部分减隔震体系的桥梁地震响应.结果显示部分减隔震体系能有效降低平行匝道因墩高差异而引起的主梁整体转动效应,并对包括主梁加速度、墩底弯矩、墩柱漂移率以及最不利单桩响应等具有更好的减震功效.基于规则桥梁的单自由度简化方法对3种体系进行了平转动比的定性评估,显示非规则平行匝道桥受多阶振型共同作用明显,进一步的幅频分析显示部分减隔震体系的动力响应在各振型间更趋于平均化.对3种体系各构件性能项以及结构整体的地震冗余度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部分减隔震体系能有效避开导致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取得最小冗余度指标的参数区域,因而具有最高的冗余度指标.  相似文献   

5.
关于桥梁抗震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总体介绍了桥梁的抗震设计原则,然后介绍了桥梁抗震概念设计、延性抗震设计、多阶段设计方法、减隔震结构的应用等几种当前应用较多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首先比较了现行的几种保证连续梁桥顺桥向抗震安全的减隔震措施,然后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新近开发的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抗震机理和构造特点,接着简要介绍、分析了对该支座进行的抗震性能试验的研究结果,最后通过对一个11跨连续梁桥算例的抗震分析,表明这种减隔震支座非常适用于连续梁桥的减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高地震烈度区受速度脉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的桥梁抗震问题,提出铅芯橡胶支座和拉索限位器以及与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抗震相配合的组合减震系统.在性能抗震设计框架下,分别提出了组合减震系统在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多级性能目标量化设计准则.对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实例桥梁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了性能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为确保减隔震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发生预期性能,从桥墩配箍率、伸缩缝间隙、盖梁支承长度和竖向限位等方面提出相对量化的构造细节设计,初步实现高烈度区临近断层公路桥梁基于性能的减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8.
以对比欧洲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与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方式,就欧洲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应用范围、基本要求、依照标准、地震作用、分析方法、延性与隔震设计方法等方面作简单介绍.对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规范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延性与隔震设计方法应是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对比欧洲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与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方式,就欧洲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应用范围,基本要求,依照标准,地震作用,分析方法、延性与隔震设计方法等方面作简单介绍,对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规范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延性与隔震设计方法应是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取减隔震措施满足大型桥梁结构抗震要求的设计方法近年来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对大型减隔震桥梁减隔震设计分析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阐述国内外桥梁减隔震设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作者近年来的工作成果,提出了解决方案及原则建议.作为结构地震反应激励源的地震动输入,应能同时具有工程场地针对性和反映大型桥梁结构时、空效应的特殊性;建立合理可靠结构分析模型的难点是充分考虑模型的非线性,结构阻尼比、桩-土共同工作以及连接构件的模拟方法也是建模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内容;选择求解减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力学分析方法的前提是能准确描述结构非线性反应过程,但同时也应能兼顾到高效、快捷.  相似文献   

11.
将隔震结构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系统(ESDOF),隔震层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应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DDBD)分析隔震结构。重点讨论多自由度隔震结构(MDOF)向单自由度等效体系的转化方法,分析体系等效阻尼比、目标位移与等效质量。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立了位移反应谱,改进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的流程。设计高烈度区某隔震工程,假定各楼层的目标位移与体系等效阻尼比,通过性能设计流程最终得出各楼层的剪力分布;对设计的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校核,表明方法不但简单有效而且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可用于隔震结构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隔震技术将建筑物和强烈地面运动隔开,使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平地震力降低,从而提高了结构安全性或降低建筑物造价的原理.并主要对美国,新西兰和日本这三个走在抗震研究前沿的国家的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隔震材料和隔震体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从业主的认识误区、生产工艺和工程师的设计观念几个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使用隔震技术的原因,并对怎样推广隔震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一幢8层框架结构的隔震建筑和传统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应用ABUQUS软件建立框架计算模型,分别采用普通叠层橡胶支座(RB)和铅芯橡胶支座(LRB)作为隔震装置的基础隔震2种隔震抗震方案,对其框架结构模型的底部输入E-l centro形地震波.分析结果表明,RB方案与LRB方案的抗震效果均优于传统方案,且RB方案抗震效果略好于LRB方案.  相似文献   

14.
橡胶垫减震结构的动力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多层框架橡胶垫减震结构在弹塑性范围内进行了地震反应的动力分析,详细介绍了进行动力分析的方法和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了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各层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从与抗震结构动力反应比较可见,减震结构采用橡胶隔震垫后,改善了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明显小于通常的抗震结构;此外,不同的场地对建筑物减震的效果有所不同,在Ⅰ、Ⅱ、Ⅲ类场地下,减震结构同抗震结构相比有二度以上的减震效果;在弹塑性范围内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比只在弹性范围内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提供较为准确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及投资—效益准则,并通过构建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结构优化模型及算例分析,得到了基础隔震设计方案就是该优化模型最优解的结论;探讨了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策略,指出对于要求较高的加固目标,采用隔震加固策略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6.
连续梁桥的减隔震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桥梁减隔震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时受力的特点,对连续桥梁的固定支座进行了减隔震设计,将原来的固定支座改为相对固定.对该桥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表明,采取减隔震措施后,固定墩的受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主梁的纵向位移以及梁、墩的相对位移虽有所增大,但即使在8°的地震荷载作用下,位移幅度仍在支座允许的位移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针对立式储罐的工程应用,给出了立式储罐的隔震基础设计的构造及要求,并将储罐作为单质点体系,建立了与规范相对应的储罐抗震设计反应谱法.考虑隔震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对储罐晃动波高有一定的影响,给出了隔震设计的波高修正系数.考虑反应谱阻尼比与实际阻尼比之间的差异,给出了阻尼修正方法.针对工程中常用的浮顶罐,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文献[1]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所给出的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主蒸汽隔离阀进行等效静力计算,确定其抗震薄弱点,并运用概率易损性方法计算主蒸汽隔离阀的抗震裕度.计算结果表明:主蒸汽隔离阀的抗震薄弱点随着地震震动的放大会发生转移.经过计算,确定主蒸汽隔离阀的抗震薄弱点为支架,计算出支架在95%置信度、5%失效概率下的抗震能力为11.14g,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主蒸汽隔离阀在弹性失效模式下的不同置信水平的易损性曲线,梳理了核电阀门抗震裕度的计算方法,论证了在超设计基准地震发生时,抗震裕度对于抗震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王成  潘锋  魏正昆 《应用科技》2004,31(9):48-49,55
针对具体工程,全面阐述了隔震工程的设计,并对该结构进行了与抗震规范相应多遇地震、罕遇地震水平下的动力时程分析,与传统结构做了对比,表明了其优越性.结果表明,在地震区,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其具体应用仍需深入研究,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