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哈代对他的两个花园的态度,可以看做是对小时候从卧室窗户里看到的野生环境和简朴景观的持续模仿和回归。位于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海尔·贝克汉姆的农舍是三代哈代人的家。这所房子是哈代的曾祖父在1800年建造的。哈代家世代从事建筑生意,每周石匠、砖匠和其他雇员都在客厅的窗户边来领取他们一周的工资。托马斯·哈代的父亲是个音乐人,哈代从小就参加教堂的唱诗班和乐队,他演奏小提琴和其他乐器,还唱传统民歌,这与维多利亚晚期的很多教堂唱诗班都不太一样。哈代的母亲喜欢读书,并且对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深受人们喜爱的小说家.他之所以伟大并受人们喜爱是因为他的作品不仅思想深刻,更重要的是其表现方式别具一格.哈代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尴尬处境.本文旨在阐明哈代怎样通过一系列意象揭示人类困境这一主题并体现他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3.
韦晴川 《河池师专学报》2002,22(3):68-69,76
本文通过对哈代爱情与婚姻题材短篇小说的结构分析,找出了哈代此类小说的一种恒定结构模式,正是借助这种结构模式,哈代实现了对于英国爱情与婚姻小说的浪漫传统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创作,是他心灵历程的记录。本文依据其心灵发展的历程,旨在探讨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创作的三个时期,就是他心灵经历的三个阶段;达观-悲观-批判。  相似文献   

5.
运用社会语言学中有关语码转换的相关理论对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会话进行分析,认为哈代以其渊博的社会阅历和高超的语言能力,巧妙地在标准语和方言之中娴熟地进行语码转换,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复杂形象的同时,也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伪善的社会道德和语言标准。语码转换不仅反映了哈代对传统语言和文化的眷恋,也反映了他的社会和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6.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哈代的悲剧艺术着意表现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创痛,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哈代与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英国文学史上新旧承替的特殊地位,及他本人在艺术上的严肃追求,使他成为一名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家。伍尔夫将哈代称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Lynd曾经说过:“在哈代的同时代作家中,几乎只有哈代用悲剧的眼光看待生活,这一点在精神上与20世纪的人生观一致。”在表现悲剧艺术方面,哈代的小说超越了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周蓉  赵红芝 《科技促进发展》2010,(4):276-276,278
哈代笔下的女主角苔丝纯洁、勇敢、温柔,但最终命运悲惨。苔丝悲剧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恶势力和反动宗教,以及维护他们的国家法律机器等等都是悲剧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同时哈代自己的悲剧观以及苔丝特有的反抗精神也注定了苔丝最终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哈代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有人认为他的文章中有太多的超自然主义描写和宿命论思想,使作品陷入了宿命论的误区,削弱了对现实批判的力度。从哈代生活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主要思潮——达尔文的进化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等着手,论述哈代宿命论思想体系形成原因和特点,并结合哈代宿命论常用的手法:巧合和预示,来进一步分析哈代的宿命论,从而得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宿命论,而是借宿命论来批判虚伪而偏见的资本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黑暗中的鸫鸟》(又译作《暗夜画眉》,)是哈代诗歌中较为有名的一篇,同时也是哈代关于自然的诗歌中,最受评论界关注的一首诗。这首诗欢乐与忧伤并存,反映了处于世纪之交的诗人哈代迷茫、苦闷的情绪。诗歌体现了哈代的悲观主义倾向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而诗歌主题的深化得益于韵律的巧妙安排与意象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指出《还乡》反映了哈代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论述小说中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的性格和自然的特征相融合,和生态整体观的思想不谋而合;人和自然的相互交流蕴涵了了生态批评的主体间性思想;颂扬人的简单生活方式体现了生态批评的简单生活观。  相似文献   

12.
卢梭生活在一个理性躁动的时代。启蒙时代理性与浪漫思潮之争引发卢梭对生命理念的关注;其特有的生命体验是他进行生命教育最直接的动力来源。在卢梭看来生命型教师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品质高尚和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生命型教师眼中的理想学生是一个具有超强意志的、具有很强个性的以及具有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新人。  相似文献   

13.
柴芸 《科技信息》2008,(4):133-134
托马斯·哈代向以小说著称于世,但其在诗歌上的成就亦为斐然。其诗作言语简练,朴实无华然而往往含意隽永,充满对现实的冷眼相看,但又富于对生活和爱情的瑰丽幻想,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他的诗歌《“啊,是你在我坟上挖掘么?”》就以对白式的设计和反复的吟咏以及出人意料的结尾向读者展现了世情淡漠,世态炎凉。  相似文献   

14.
Thomas Hardy' s understanding of tragedy was in devel-opment 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illustrated itself clearly in his four representa-tive tragic novels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The Mayor of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and Jude theObscure, especially in the four principal characters Eusta-cia, Henchard, Tess and Jude of the novels. The paperattempts to elucidate that Thomas Hardy manag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s developing understanding of trag-edy, to describe Eustacia as a "tragedy of fate", Hen-chard as a "tragedy of character", Tess and Jude as"tragedies of society".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four  相似文献   

15.
揭示哈代的自传诗植根于诗人自己以及其家人的生活经历,把个人伦理身份定位于整个家族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历史性环节之中。在完成自我伦理定位后,哈代的自传诗通过对已故姐妹的深刻怀念,传达出珍惜手足之情的亲情伦理观。在追忆母亲和悼念其第一任妻子的自传诗中,阐释了追求感情永恒的动态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八月之光》的主人公乔性格孤僻冷漠,给人留下了无情凶残的印象。然而在他的内心,也曾有过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生活对他的残酷磨炼使他失去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信心,最终成了读者眼中凶狠的杀人犯。文章从萨特“为他人的存在”这个角度来分析乔与他生命中女人的关系,从而探讨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还乡》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作品。《还乡》中的荒原已不再是安居乐业的乐园,其中的乡村生活也缺少了一贯的淳朴快乐,取而代之的是工业文明冲击带来的对物质生活的向往。故事中的若干主人公有的选择回归,有的拼命挣脱,却都殊途同归,一一迷失在时代和命运共同交织的漩涡中。哈代的悲剧创造理念正在走向成熟,并在其中若干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中得到体现。通过这部作品,哈代再次颂扬了在现代与传统中挣扎、与命运抗争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伤逝》中 ,启蒙身份的丢失是根源于面对家庭的困惑。用什么来维系家庭成员 ,这是整个五四时期启蒙者的困境。小说采用叙述与体验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建构文本 ,透露出人生的悲剧 ,更重要的是凸现出鲁迅独特的时间观。在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平衡中 ,鲁迅与现实之间难以分割的关系促使他形成了“死后之生”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涵盖社会人生各个方面。苦闷的人生观,使他逃离功利的社会,从自然中感受生命和心灵的律动;超功利的审美观对中国传统美学观的形成和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卓越远见的自然生态观,使他返璞归真与自然对等和谐。这一切对当下摆脱人类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