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0-2004年入境的港澳台游客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澳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稳定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认识港澳台游客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旅游空间位移特征、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入境旅游发展战略及科学合理地确定旅游客源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以1990-2004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入境的港澳台游客数据为基础,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区域单元,反映了15a来港澳台游客数据变化及入境的港澳台游客空间分布格局演变,并与行政图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港澳台游客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研究表明,入境的港澳台游客的空间分布受当地与港澳台经济联系程度的影响较大,呈集中型格局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及北方地区接待的港澳台游客较少,省际之间的差异较大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2007—2014年省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4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整体呈现"U"型演变趋势;省际间绝对和相对差距均呈扩大态势,有类马太效应特征,低效率地区对高效率地区"追赶效应"不显著.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空间格局上不均衡;供给效率全局趋势上东西向自东向西递减,南北向呈倒"U"型格局.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我国省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具有正空间相关性,随时间演进呈现"分散—集聚—分散—集聚"的演变模式;高高集聚区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于西部及东北地区,高低与低高集聚区则集中于两者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1990—2013年间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总体数量呈现上升态势,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现上升趋势;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空间异质性特征,新城市贫困人口空间格局由"整体破碎+局部集聚"向"圈层放射+局部嵌套"变化;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中心表现出向西南连续迁移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呈现东北—西南向的空间分布格局;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格局演变是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继承、住房分配制度和住房改革、城市规划导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自相关性,并用1998—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少许年份外,中国及各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中国省际工业碳排放效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工业结构、能源价格水平和技术因素是影响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因素,对提高中国省际工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作用,是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且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全国货物运输时空演化格局与分异规律,为国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数据参考。以2004年到2014年我国货运周转量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和货运集中度指数等方法,对我国货物运输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货运周转量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各省份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率有较大的差异。2004年我国中西部大部分省份的货运是以铁路运输为主,2014年货运以公路运输为主,沿海绝大多数省份一直以水运为主。目前,我国各省份间货运周转量整体差异较2004年缩小,就运输方式而言,货运周转量差异最大的是水运,全国货物运输总体分布格局是货运周转量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减少,铁路货运周转量北方大南方小的格局没有变化,公路货运呈现中东部平分秋色的格局。影响我国货物运输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变化和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差异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相对极差、加权变异系数和Jenks自然断裂系统分类法等方法,分别对2001~2010年江苏全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内部以及13个地级市煤炭消费空间差异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煤炭消费的空间差异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绝对差异也在拉大;苏北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大,苏中其次,苏南最小;各地级市煤炭消费类型的划分与变化与全省的经济格局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识别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规律与形成机理对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跨区域协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省际绿色专利授权量,在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测算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空间关联关系并构建空间关联网络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二次指派程序方法分析了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2000年~2019年中国省际绿色专利授权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省际间和地带间存在显著差异;省际间绿色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的密切程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空间关联网络具有严格的等级结构且网络效率值高,网络结构的均衡性与稳定性有待增强;(2)北京、上海、江苏、湖北、陕西、重庆在绿色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中控制力强,是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主导者,促进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省区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影响力小,是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从属者;(3)块模型分析表明,西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净溢出”板块;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西北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环渤海和东北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4)地区间地理位置邻近,具备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研发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相对极差、加权变异系数和Jenks自然断裂系统分类法等方法,分别对2001~2010年江苏全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内部以及13个地级市煤炭消费空间差异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煤炭消费的空间差异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绝对差异也在拉大;苏北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大,苏中其次,苏南最小;各地级市煤炭消费类型的划分与变化与全省的经济格局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佛山市2005,2010和2015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2005―2015年佛山市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分布格局、空间演变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结合自然和社会2大影响因素,基于MCE-CA-Markov模型,利用IDRISI软件实现了对佛山市未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模拟和预测.在此基...  相似文献   

10.
闽新轴带是联系陆海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便捷大通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合作格局逐渐形成.此背景下以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4期闽新轴带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价值量评估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估.从各项生态系统价值,单项生态功能价值、县域生态系统价值、全局空间分布价值等多尺度、多角度分析了闽新轴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演变情况,并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测算,揭示了闽新轴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规律和生态安全格局基本特征.构建了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4期的闽新轴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3 015.59亿元、13 159.91亿元、13 184.03亿元和13 174.60亿元,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各省区中新疆地区的生态价值最高,平均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为5 728.83元·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显著且变化维持较高的稳定性;地理探测器的探测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因子为影响研究区生态价值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整体生态安全格局维持在相对有效的保护之下,但仍需增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连通性和稳定性,可建成"东南生态带动、中部生态支撑、西北生态崛起"的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经济和节能减排双重驱动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采用基于MinDS-U-DEA模型的MinDS-U-M指数,对中国能源动态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深入挖掘省际能源投入产出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序列特征、空间异质性和增长模式。最后,从绿色低碳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转化效率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形势出发,论述了国内未来能源系统对核能的期望,对核能在发电和供热两方面的经济性与煤炭进行了比较。同时,还从资源开采、加工、运输、转换直到最终利用的整个能源工业系统的角度,对核能系统与煤炭系统在系统投资、能量投入产出、能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评价,分析了核能对中国未来能源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春晓 《青海大学学报》1999,17(4):47-49,67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原理,对青海省“八五”期间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八五”期间,青海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工业企业产值的增长,次要因素为交通运输企业产值的增长和农业企业产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输煤与输电环境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铁路、公路、海运运输和通过电力网络输电是煤炭转化为清洁电能的两种主要方式。输煤与输电两种不同能源运输方式对环境污染产生不同的影响。考虑量化输煤与输电的环境价值,首先对输煤与输电环境污染分析,建立了输煤方式和输电方式污染物排放量计量模型;然后根据防护费用等来间接评估污染物的环境价值,构建了较完整的输煤与输电环境效益模型;最后以某条特高压输电工程为例,对该工程环境效益进行评估,具体量化了输煤与输电环境效益模型之间的关系,为计算输煤与输电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综采工作面影响因素多、系统复杂的特点,深入分析了综采工作面输入、输出参数系统。以综采工作面统计资料为基础,应用模糊数学理论、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权重确定方法对众多输入参数进行了量化处理和综合,并进一步应用灰色建模理论,建立了综采工作面产量和效率两项输出参数与输入类参数的灰色状态模型-GM(0,4)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对煤矿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这为综采工作面参数系统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分形理论,对吉林省的交通网络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计算盒子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分析了其网络覆盖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交通网络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发育较为成熟,整体通达性较好,应充分利用发达的交通网络带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影响我国煤炭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模型,并根据相关数据对我国煤炭业经济增长相关因素的贡献做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煤炭业产出增长主要受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我国煤炭业现阶段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发展阶段,属于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此,提出了我国煤炭业今后重点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能源产出及替代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劳动和资本之外的能源投入要素分解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投入,建立了一个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并基于岭回归进行了分析,估计了各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以及相对技术进步差异.结果表明:能源要素对经济产出的总体规模报酬递增;电力和石油的经济产出率高于煤炭,并可以有效替代煤炭;技术进步速度依次为煤炭、石油、电力和天然气,符合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但努力提高石油比重的特征;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能源的特性没有体现可能与其比重较低以及更多用于生活部门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省级层面1997~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和制度因素对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和结构维度对技术创新的产出影响是不同的,我国专利产出的增加主要依靠本国的研发投入和制度的完备程度,技术市场交易额更多地依赖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产权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交通科技项目投入产出科技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交通科技项目评价体系涉及面宽、种类繁多和难以量化的特征分析,通过因子荷载阵及计算因子系数矩阵的估计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完成了指标体系的降维处理.并采用构建基于投入的交通科技项目C2R模型,分析投入因子的效率评价指数、生产可能集约束系数和投入/产出松弛变量,结合因子分析逆向求解得到投入指标的有效值,从而得出交通科技项目投入人员及经费的有效利用率.所选的投入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3.7%信息,确保了数据包络分析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