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基于RFID技术研究了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定系统,为市政设施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分析。【方法】研究了物联网RFID技术、NFC近场通讯等技术,分析了市政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设施管理中的可能性。【结果】以此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市政设施标定系统研究,通过标定系统,采集设施基础信息,建立设施数据档案库。【结论】提高了市政设施的管理效率和响应能力,为市政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RFID技术研究了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定系统,为市政设施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分析。【方法】研究了物联网RFID技术、NFC近场通讯等技术,分析了市政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设施管理中的可能性。【结果】以此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市政设施标定系统研究,通过标定系统,采集设施基础信息,建立设施数据档案库。【结论】提高了市政设施的管理效率和响应能力,为市政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点而成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明确公园不同类型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避震减灾的空间布局方法,以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有效性。【方法】以单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绿地布局形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园路道路交通系统、园林景观要素等4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公园绿地单体及各构成要素在灾时的功能特点,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结果】城市公园绿地在设计和布局中,要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内部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平时特征,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入手,得出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几种类型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的空间规模、功能特征及景观形态等方面的防灾可行性。【结论】分析并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可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避震减灾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城市防灾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过度集中,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艰巨任务.在城市各类防灾系统中,公园绿地是一种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自然游憩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又能发挥避难疏散的重要作用场所.以唐山市凤凰山公园扩绿工程设计方案为例,说明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应把"防灾"理念加入到常规公园的设计中.其中重点研究防灾设施布置、道路规划、植物种类选择、边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让公园在受灾时切实起到避难疏散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我国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型公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因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城市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防灾功能,梳理总结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对于提高城市绿地的灾时避难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灾时功能分析,对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明确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方法体系。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理论研究成果展现出灾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方法体系日渐完善、方法技术不断成熟的趋势,实践方面则展现出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适用性不断提高的方向。为此,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新的绿地分类标准,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入手,调整各类型城市绿地在灾时承担的功能,构建从选址布局、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的系统化研究方法体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各类城市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其空间布局、平面形态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防灾避险功能转换可行性,构建新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6.
何建辉 《科技信息》2010,(36):272-272
防灾公园是具有完善防灾功能的城市公园。平时供居民游憩、观赏、运动与健身。灾时启用防灾设施,产生完善的防灾功能,转换成防灾避难场所,为避难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与环境,确保生命安全。防灾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防灾避难场所,也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原则,由城市的规划部门、园林管理部门、灾害管理部门等协商规划,提出规划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防灾公园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游憩设施和防灾设施的“平灾结合“是防灾公园的重要设计思想,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绿地,公园入口形态与外围形态,抗震减灾用水设施与水景设施,厕所,公园树木与防火树林带,广播设施、通信设施、发电设施、照明设施诸方面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防灾公园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游憩设施和防灾设施的"平灾结合"是防灾公园的重要设计思想,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绿地,公园入口形态与外围形态,抗震减灾用水设施与水景设施,厕所,公园树木与防火树林带,广播设施、通信设施、发电设施、照明设施诸方面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适宜性评价的中小城市公园选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评价中小城市建成区内土地建设成公园的适宜性,根据适宜性评价优化城市公园的布局,科学地预选出一批优先重点建设为公园的区域。【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江苏省高邮市建成区为研究样本,从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两个层面分析影响公园选址的6个主要单因子因素:土地建设可行性、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公园可达性、城市防灾避险服务半径、人口空间分布。采用AHP与Delphi法相结合确定6个因子的权重,并按照不同权重加权叠加,分析公园选址的适宜性。【结果】在适宜性评价较高的区域范围内划定候选公园位置,并借助于LA模型分析,最终选取1个大型公园及7个小型公园为重点建设项目,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园体系规划近期建设项目。【结论】以定量数据辅助定性分析的选址方法,弥补了传统布局方法科学性、精准性不足的缺陷,可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存在的注重生态保护功能、忽视功能布局形式以及功能性体现不足的现象,探寻有助于完善城市湿地公园理论体系及解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5个分布在苏南水网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的长广溪、沙家浜、固城湖、昆山、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借助风景园林学和社会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考察各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的现状,结合用户满意度,选取反映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适宜性的相关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的适宜性。【结果】专业评价指标包括整体功能布局完整性和适宜性,以及分区功能布局完整性;用户满意度指标包括生态环境、科普展示、游览活动和管理服务满意度几个方面。综合评价认为: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沙家浜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为适宜,固城湖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不适宜,其他为一般适宜。【结论】现阶段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缓冲区的建设,以及生态保护功能与游览活动功能关系不合理。因此,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时,不能只关注公园的社会经济效益,还应在重视湿地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更重视生态效益,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完善公园内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结合公园的规划设计定位,统筹考虑并综合规划,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方案,使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各功能区之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中的防灾广场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地下商业空间中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对防灾疏散因素进行研究,定量分析防灾广场的面积、位置等属性。在现行的建筑防火规范的基础上,针对火灾等灾害的特点,采用归纳、拟合、非线性规划等方法,确定防灾疏散各因素的量值或模型。结果表明,防灾广场的合理设计能保证地下商业空间中灾时人员的有效疏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日本震害后城市公园发挥了强大避震疏散作用,总结出在城市有必要规划建设避震疏散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园--防灾公园.根据我国城市实际状况,对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防灾公园实现功能所需要满足条件及其依据,具体包括:防灾公园规划的原则、类型、基本条件、地理位置的选择、规模、服务半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避难安全有效面积等.  相似文献   

13.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日本震害后城市公园发挥了强大避震疏散作用,总结出在城市有必要规划建设避震疏散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园——防灾公园。根据我国城市实际状况,对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防灾公园实现功能所需要满足条件及其依据,具体包括:防灾公园规划的原则、类型、基本条件、地理位置的选择、规模、服务半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避难安全有效面积等。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开始进行防灾避难场所的建设,但各类防灾避难场所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使防灾避难场所的防灾减灾作用受到制约,也对灾后避难疏散造成了隐忧。通过分析避难行动与避难生活对管理保障措施的需求,提出防灾避难场所的组织管理、平时管理和灾时管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多出口室内行人出口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泽高  陈栋  薛郁 《广西科学》2015,22(4):388-394
【目的】研究行人流在不同设定条件下选择合理出口的行为,为多出口室内行人疏散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在静态场的基础上,模拟行人流在多出口室内的出口选择行为。在模型中引入出口代价,即行人选择目标出口时需要考虑的距离及其与他人竞争因素的加权平均(权重为k)。为实现出口选择机制,赋予每个出口元胞1个单元场,当行人评估出室内最小代价值的出口时,选用该出口的单元场来进行迁移。【结果】当权重k合适(区间较大)时,在初始行人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出口分布对称或不对称,以及在疏散过程中增加应急出口的情况下,行人都会充分利用空闲的出口,使不同的出口都聚集大致相等的人数;而且应急出口打开时间越早行人流疏散的效果越好,应急出口打开过晚时行人疏散的效果甚至会比没有应急出口的情况还差。【结论】出口代价的引入,使模型能合理地描述多出口的室内行人疏散。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厕所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善传统厕所脏、乱、差、偏以及清洁、管理、监督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方法】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关联传统厕所,利用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和决策,并按照分析决策结果对各种设施进行自动化控制,设计一种智慧厕所系统。【结果】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快速定位厕所,查看厕所环境、拥堵情况,并对厕所环境进行监督评价。【结论】智慧厕所系统使用户在管理、监督和使用厕所等方面变得高效智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重庆市公路洪灾特点,对重庆市公路洪灾危险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38个区、县城市年均降雨量、公路沿线人口密度、洪水重现期、淹没面积和淹没天数共5个致灾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熵权法和复相关系数法的权重合成模型,得到了各评价指标的合成权重,并运用TOPSIS法对致灾因子进行了评价。【结果】极高、高、中、低和微度危险5个危险区面积比重分别为22.53%,28.6%,7.24%,18.09%和23.54%。【结论】研究结果与公路洪灾实际情况一致,可为重庆市公路洪灾防灾减灾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城市区域范围的人员疏散会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路网、离散动态分析、混合流模拟3个模块的城市混合疏散模型的基本框架。其中,混合流模拟模块针对疏散状况下避难者"见空就钻"的心理特点,构建了基于统一元胞空间的混合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不同配比疏散时的疏散时间。研究结果发现,多种疏散方式的混合疏散可以提高疏散效率,但当机动车较多的情况下,自行车的混入将降低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9.
城市混合流疏散中不同交通方式配比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城市区域范围的人员疏散会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路网、离散动态分析、混合流模拟3个模块的城市混合疏散模型的基本框架。其中,混合流模拟模块针对疏散状况下避难者"见空就钻"的心理特点,构建了基于统一元胞空间的混合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不同配比疏散时的疏散时间。研究结果发现,多种疏散方式的混合疏散可以提高疏散效率,但当机动车较多的情况下,自行车的混入将降低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公园选址及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度量城市公园可达性,并根据可达性的分布结合众多现实因素科学地选址建园,优化城市公园的分布格局。【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网络分析模型,以江苏高邮市城区为研究区域,计算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并从可达面积和可达人口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基于公园可达性的特点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结合城市水网格局、城中村改造等因素进行选址建园研究。【结果】高邮市城区公园可达性不够理想,公园的布局极其不均衡,城北片区的北侧、城东片区与城中片区的交界处以及城南片区的北侧对公园的需求最大。需要依据高邮市水网特色格局与公园的需求度在沿河两侧区域选址建园,构建“水绿交融”的公园系统。【结论】通过定量数据辅助定性分析的数字景观技术,在公园选址布局研究中兼具人性化和科学性,更能迎合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