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ANSYS软件对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进行有限元分析设计的过程,详细阐述了对地下开采进行ANSYS分析的一般过程,指出了ANSYS软件在地下开采分析设计中的作用,适合于初学者及利用ANSYS对地下开采进行模拟分析的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ANSYS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用水模拟对其进行了验证。借助于ANSYS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流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分析了拉速、水口浸入深度和水口出口倾角对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ANSYS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用水模拟对其进行了验证。借助于ANSYS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流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分析了拉速、水口浸入深度和水口出口倾角对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带施工缝的大梁抗剪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以再生混凝土梁抗弯试验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软件ANSYS中选择合适的单元,合理设置材料本构模型,对软件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模拟混凝土梁真实的受力性能.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软件模拟与试验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软件ANSYS进行有效的参数设置能较好模拟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连轧工字钢轧制过程的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工字钢进行温度场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得到连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排刷式剥叶元件有限元分析试验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排剧式剥叶元件有限元分析试验平台设计的基本方法.平台的构建是依据正交试验原理,针对剥叶元件有限元分析,通过编程对ANSYS软件进行封装实现的.试验平台能够调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影响剥叶效果和剥叶元件寿命的因素进行数值模拟正交试验的分析计算,利用该模拟试验平台,不熟悉ANSYS的操作人员只需输入前处理参数,即可方便地实现对不同结构、不同装夹方式的剥叶元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45#钢特定形状底盘零件感应加热、冷却的全过程进行了温度场的二维有限元模拟分析,进而利用工件冷却前后内部温度变化的模拟结果和45#钢的CCT曲线获得了冷却后工件内部组织分布情况.利用工业条件下的零件热处理实验对温度场和微观组织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林玲 《科技资讯》2009,(36):39-40
介绍了压电效应与压电陶瓷材料相关理论,利用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ANSY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可进行力电耦合场分析,利ANSYS对压电陶瓷薄膜的力电转换进行有限元模拟与分析,对压电薄膜施加一定外力,分析产生的电压特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外贴碳纤维布对混凝土箱梁加固,对采用不同加固方式的箱梁加固效果做了试验分析,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试验结果和ANSYS模拟结果作对比,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以供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按已往的错动角圈定地表陷落范围的传统方法,不适用于深部开采.因此,从维持塌陷坑侧壁岩体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塌陷坑内移动散体的侧向支撑力作用,当塌陷坑散体的厚度不小于临界散体柱高度时,散体的主动压力与被动压力共同阻止边壁岩体的片落活动.通过分析弓长岭井下矿塌陷区的实测数据,得出临界散体柱的高度主要与围岩稳定性、采空区倾角、散体内磨擦角及岩体碎胀系数有关.在深部开采中,用矿山固体废料填充地表塌陷坑,由此降低临界深度,可有效控制地表陷落范围,并给出了陷落角与采深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粗集与支持向量机联合建模及在开采沉陷预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表沉陷与地质采矿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们通常采用概率积分法、神经网络等研究沉陷的规律性,但预计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本文采用粗集及支持向量机技术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应用粗集理论进行了岩移影响因素分析,给出了各影响因素的支持度,然后运用支持向量机预测技术构建了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最后用实例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网络运行稳定、精度更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开采沉陷模拟对矿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开采沉陷理论与地理元胞自动机相结合,基于GIS平台,以VS2010为开发工具,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了开采沉陷元胞空间,探讨了开采沉陷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框架结构及实现方法,构建了开采沉陷模拟对象关系图,建立了开采沉陷元胞自动机演化模型.以山西某煤矿为例,开发了开采沉陷元胞自动机原型系统,根据研究区的煤层条件和开发方法,进行了模拟实验,分析未来开采沉陷的演变过程,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开采沉陷系统分析和开发,基于GIS和CA进行开采沉陷模拟,开发方便,系统兼容性好,能够展示更多的时空信息,便于数据管理.在空间划分上,CA模型能够与传统的预计方法有机融合,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地表塌陷损毁情况,为塌陷区治理提供依据.由于开采沉陷涉及的学科较多,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演化模型,探讨三维空间下的系统演化过程,提高模拟的真实感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西部黄土山区开采沉陷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黄土山区开采沉陷变形规律远比平原地区复杂多变。以陕西铜川厚黄土山区采矿地质条件构建不同斜坡组合与平地条件的计算模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单一斜坡、凸形和凹形组合斜坡条件下地表侧向滑移引起的水平移动和下沉分布特征,并绘出了地表开采沉陷与斜坡侧向滑移分布曲线。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开采沉陷引起的水平位移及其变形与斜坡向下坡方向的滑移变形方向一致时,在地表形成两者的叠加,增大了斜坡体的变形;当两者方向相反时则导致2种变形部分"抵消"。上述采动斜坡中开采沉陷与坡体侧向滑移的"叠加"效应,导致了黄土山区地表沉陷变形规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非均匀煤柱条带开采中的煤柱稳定性及地表变形规律,并与常规均匀条带开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条带开采中,煤柱受力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最中间的煤柱受力最大,两侧煤柱受力较小,塑性区宽度也稍小于最中间煤柱。随着最中间煤柱宽度的增加,所受应力逐步降低,煤柱弹性承载区面积逐步增大,煤柱的稳定性增加。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要提高整个煤柱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提高最容易发生失稳破坏的最中间煤柱的稳定性。同时,地表沉陷值从480mm减少为420,400mm,煤柱的冲击倾向性也降低。因此,非均匀煤柱条带开采有利于提高煤柱承载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地表沉陷及冲击地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FLAC软件模拟分析某煤矿区某一典型剖面在不同井工开采条件下变形的孕育和演化,研究该剖面地面沉降的发展规律,为矿区内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和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煤炭开采保障了我国能源供应,同时也因采空造成了地表变形沉降。针对厚松散层下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问题,依托兖州矿区某庄煤矿地质背景,采用模型试验,监测研究了采动过程中地表及各层覆岩移动变形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索了采掘结束后的持续变形阶段,指出受采动影响松散层压缩导致的移动变形值在整体移动变形上占比增大;在煤层采厚2.2m条件下,观测获得采后地表的最大下沉值为1447.6mm,最大水平移动值为394.6mm。研究结果对矿区工程建设用地及线路规划选址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灵新煤矿西天河下安全开采技术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灵新煤矿河下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规律和地表移动规律,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彩色钻孔孔电视、钻孔冲洗液漏失量法、物理与数值模拟、地应力测量及地表监测等多种研究手段,获得了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工作面开采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岩层移动规律及矿压显现规律,实现了L3414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真菌技术对采煤沉陷区进行土地微生物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神东采煤沉陷区种植的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为研究对象,经16、25和28个月监测和对接种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接种对植物生长和根际土壤理化性状产生的一定影响.回归分析方法表明,接种菌菌丝密度与有效磷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而对照逐渐呈现正相关性;不同的监测时间相关性不同,如9月的菌丝密度与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优于6月的,这与菌根发育时间密切相关.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紫穗槐试验结果证明,接种菌根真菌能够在宏观上有效地促进紫穗槐生长和发育,在微观上改良植物生长的基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王河煤矿10903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引起地表下沉问题,用RFPA2D软件对不同弹性模量充填材料下的充填开采和全部垮落开采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全部垮落法开采时岩层破坏和裂隙分布情况,全部垮落法随工作面推进关键层及地表下沉情况;不同弹性模量充填材料下的充填开采随工作面推进关键层及地表下沉情况.结果表明:全部垮落法开采会引起地表的塌陷,而充填法能有效控制关键层弯曲下沉量和地表沉陷.充填体弹性模量从1 GPa增加到5 GPa时,工作面前方垂直应力集中程度逐渐降低,关键层下沉量逐渐减小,最大下沉量从510 mm 减小至285 mm.最后通过地表沉陷观测验证了充填材料配比和数值模拟计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