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苯乙烯(St)在大分子单体(MM)的存在下于醇水体系中的分散聚合,反应是以马来酸酐引入双键的聚醚多元醇大分子单体为共聚反应型稳定剂,以AIBN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调节剂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了St初始浓度,引发AIBN用量及大分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得到了粒径为2.00~2.40μm接近于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聚N-乙烯基乙酰胺接枝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和端基置换反应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单封端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大分子单体,以此大分子单体为反应性分散稳定剂,使之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介质中进行分散共聚反应,制得表面PNVA接枝聚苯乙烯(PNVA-g-PSt)聚合物微球.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激光光散射仪和电子显微镜等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微球动力学直径及其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NVA大分子单体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对微球粒径有较大的影响;溶剂组成对聚合物微球的形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一定比例的醇/水混合介质中,以甲基丙烯酸酯单封端的聚乙二醇(PEG)大分子单体为反应性分散稳定剂,使其与丙烯腈/苯乙烯(丙烯腈为主单体)进行了三元自由基分散共聚反应,制得了粒径均一、分散稳定、尺寸为亚微米级并具有特殊形态的聚合物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光散射等手段对聚合物颗粒进行了表征,发现大分子单体浓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形态与颗粒大小有明显的影响.进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PEG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丙烯腈单体的质量比和颗粒大小间的定量关系,用于预测控制颗粒直径的聚合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酸纳米微凝胶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丙烯酸纳米微凝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单体浓度、交 联剂与单体摩尔比对聚丙烯酸微凝胶的粒径都有一定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均可得到粒径为20 ~60nm的微凝胶。加入夺氢型光引发剂BP-4进行二次聚合,可以得到大分子纳米凝胶引发剂,其粒径比一次聚合所得微凝胶增大10~20nm;二次聚合时加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可得到50~90nm、表面包覆PNIPAM的纳米凝胶。  相似文献   

5.
高锰酸钾引发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在淀粉上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高锰酸钾引发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在淀粉上的接枝共聚可达到较高的单体转化率,而且通过调整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单体共聚比和交联剂的用量,可制得吸水能力为200 ̄800倍的高吸水材料。  相似文献   

6.
用水溶性烯类单体与丁腈橡胶直接共混制备吸水膨胀橡胶WSR(water-swelingrubber),并对WSR的亚微观形态、吸水膨胀特性、力学性能和浸水稳定性进行了研究。TEM研究证明,水溶性单体与橡胶共混可制得亲水组分在橡胶相中分散均匀的WSR;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活性越高,所制得的WSR的吸水膨胀率越高;其由丙烯酸钠与橡胶共混制得的WSR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与高吸水树脂/橡胶共混型WSR相似  相似文献   

7.
分散共聚体系中高分子纳米颗粒的合成与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自由基聚合及端基反应法合成了苯乙烯基封端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 .核磁共振分析表明 ,基本上每一个大分子单体末端有一个双键 .将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进行分散共聚反应 ,一步法制备得到了表面具有接枝链的高分子纳米级颗粒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单体浓度、苯乙烯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大分子单体末端官能团种类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形成微球的直径有明显的影响 ,高分子微球的直径和形态可通过改变上述反应条件加以控制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了高分子微球直径与各种反应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式 ,对不同体系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比较 ,得到的结果对其它相似共聚反应体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8.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NaSS)为共聚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制备了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PS)功能微球,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动态光散射(DLS)、Zeta(ζ)电势分析仪、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同步热分析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交联剂、共聚单体的用量对微球粒径及表面电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球粒径在100~400nm 之间,表面带负电荷,呈单分散性;共聚单体用量增加,微球粒径减小,表面ζ电势增强;微球表面电荷基本不随放置时间变化而改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使用热失重分析仪对TMP,PMP,TMPM,GW540,Tinuvin770等小分子型受阻胺光稳定剂、TMPM的均聚物PTMPM和PMPM的均聚物PPMPM、一系列具有不同单体配比的PDS,TMPM和PMPM分别与MMA,St,MAA,AA共聚得到的共聚物等受阻胺类光稳定剂进行了热失重分析(TG)。实验发现小分子型的受阻胺光稳定剂的热稳定性均较差,它们的热稳定顺序是TMP〈PMP〈TMPM〈GW5  相似文献   

10.
对饥饿反应器中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聚合动力学模型,优化回归了模型参数。模型中考虑了由于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反应生成单体自由基时所消耗的单体量;考虑了高温下HEMA聚合时的解聚作用;考虑了体系中的凝胶效应,并将链终止速率常数与凝胶效应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反应溶剂介质(乙醇)中,通过加入交联剂以分散共聚方式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单封端聚乙二醇(PEG)接枝聚丙烯酸Poly微凝胶.在干燥条件下用电子显微镜对凝胶颗粒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其粒径分布相对较窄,基本保持球形.考察了起始PEG大分子单体、丙烯酸单体和交联剂等的浓度对凝胶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根据激光光散射的测定结果,发现其粒径在300~1200nm的范围内,可以通过改变聚合反应条件加以控制.同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得到的凝胶颗粒具有完全不同的溶胀性能,表明该微凝胶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并且其在水和丙酮等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在Ni-Si3N4纳米复合电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在纯铜板上制备了含有纳米Si3N4镍基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波对纳米颗粒含量、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表面显微组织,利用MM-200磨损实验机检测所得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可获得性能优良的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13.
在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Bis)存在的条件下,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单封端聚乙二醇(St-PEG)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AAc)在3-戊酮溶液中进行分散共聚反应,得到了聚乙二醇-co-聚丙烯酸(PEG-co-PAAc)交联微球.动态激光光散射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的交联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同时发现,在共聚反应中St-PEG大分子单体、AAc和Bis溶液浓度对交联微球粒径有明显的影响;交联微球的Rh在pH为4.5附近突然增加,并在pH>7.0后保持不变,说明该PEG-co-PAAc交联微球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14.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温敏微凝胶的胶体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仪对加入不同浓度及不同种类电解质的同系列温敏微凝胶进行了吸光度测定 ,通过吸光度的变化值求出使胶体发生絮凝的临界电解质浓度及临界絮凝温度 ,从而判断不同胶体的稳定性大小 .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色散补偿光纤补偿带宽小及所需光纤长度大的问题, 利用平面波展开法, 通过改变空气孔孔径及分布周期得到不同结构光纤的色散曲线, 为色散补偿光纤的制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普通六边形结构光子晶体光纤, 减小空气孔孔径及增大空气孔分布周期可减小短波段光信号的色散值, 同时长波段光信号色散值随之增大。引入双芯结构后, 在长波段可产生大负色散, 并且通过减小空气孔分布面积能使色散曲线趋于平坦, 可作为宽带色散补偿光纤。  相似文献   

16.
柔性微凝胶分散颗粒(微球)可用油田污水配制,具有耐温、耐盐、成本低廉等优点。针对吉格森油田各油组主力油层分布广、厚度大,所占储量比重大,地下原油物性一般,地层温度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高(>90000mg/L)这一情况,开展了柔性微凝胶深部调驱在吉格森油田的适应性及现场应用情况分析。实验所选用的纳米级和微米级微球溶解性和热稳定性都较好,微米级微球更好。4种微球均具有一定的封堵性,其中2号微球颗粒的残余阻力系数较大,为3.09,其次为1号微球,其残余阻力系数为1.44。天然岩心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柔性微凝胶驱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但是微球尺寸要在孔径的1/8~1/3,才能保证有效封堵。现场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吉格森油田在各个区块所开展的柔性微凝胶深部调驱增产措施,在一定程度和阶段内取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等效原理对含有负三阶色散的色散缓变光纤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进行处理,发现负三阶色散与色散缓变项存在特定关系,并由此进一步证明了负三阶色散有助于色散缓变光纤对孤子的压缩,且存在最佳负三阶色散值.文中还对压缩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卤化亚铜/联吡啶(bpy)为催化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有预期结构的接枝共聚物,用IR,1HNMR,VPO,GPC,DSC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引发剂及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