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阳县是三峡库区农林业主产区,全县有荒山面积14.6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0%,根据本地生态经济基础条件的考察,必须把荒山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二者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经济林木,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云阳县桐粮间作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阳县位于重庆东部,介于东径108°24′32″~109°14′51″,北纬30°55′06″~31°26′30″。全县人口131万(2008年),土地面积36.49万公顷,其中农耕地面积6.47万公顷。通过对云阳县林业生产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本文简介了云阳县的自然条件和桐粮间作复合经营模式,着重分析了桐粮间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最后,笔者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混农林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阳是一个贫困落后山区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介于东经108°24′32″~109°14′51″〞,北纬30°35′06″~31°26′30″。通过对云阳县土地资源与人口的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本文评述了重庆市云阳县目前人口与土地现况,由于人口激增,土地锐减,给该县粮食生产,生态环境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问题,最后,作者结合云阳实际,提出了解决人口与土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肖莲秀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2):56-57,28
云阳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介于东经108°24′52″~109°15′14″,北纬50°35′06″-51°26′30″。全县人口155万(201O年),土地面积56.49万hm^2,农耕地面积6.47万hm^2。本文通过对云阳县水土流失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阐述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指出了潜在的危险,最后提出了若干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连燕 《广东科技》2008,(20):180-181
兴宁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兴宁盆地,地跨东经115°30’~116°,北纬23°50’~24°37’,全市面积2105km^2,人口113万多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 兴宁市北部的罗浮镇属东江流域,镇内河溪均流入东江上游的渡田河。其余的镇属韩江流域,镇内46条河溪水流入韩江上游的梅江。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沈阳市1993~2004年的生态资源占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1993~2004年人均生态资源占用平均为2.1075 hm2,人均生态承载面积平均为0.724 8hm2,人均生态赤字平均为1.3827 hm2.人均生态资源占用是人均生态承载面积的3倍.1993~2004年间,以人民币表示的生态消耗强度从1993年的3.123 hm2/万元降低到2004年的0.839 hm2/万元,生态效率从3 202元/hm2提高到了11919元/hm2,生态效率提高了2.7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2.69%.生态效率的上升说明单位产出对资源的占用逐渐降低,进一步说明了沈阳市在这12年来对...  相似文献   

7.
陕西靖边土地面积广阔,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地下资源丰富,又是一个资源工业大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带动下,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2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2元。跳入西部百强县行列,名列第17位。但是.在单纯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全县目前仍有5万多农民处于贫困状态,占农业人口的25.9%。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是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开始于1999年,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增加林草面积190.3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66.9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07.7万hm2,封山育林15.8万hm2,按照全省国土面积45.4万km2计算,共提高全省植被覆盖率4.18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改善了全省生态环境,提高农户收入,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效果显著.通过对2015年度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项目现状调查,全面掌握各工程实施单位的工程完成情况、质量情况以及工程管理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为今后的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玛沁县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地区,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3358平方公里,草场面积为1645.9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10.8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1.8%。全县草地退化严重,生态日益恶化,为了加强草原保护、管理和建设,合理利用草原,更好贯彻执行草原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张春晖 《甘肃科技》2001,17(6):39-39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礼县人民抢抓机遇,在全县掀起了退耕还林还草高潮。三年来,累计完成33.19万hm2,占下达任务28.14万hm2的117.9%,其中:退耕还林22.59万hm2,占任务18.80万hm2的120.1%;配套荒山造林10.61万hm2,占任务9.34万hm2的113.6%。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连年的持续干旱,影响了退耕还林的苗木成活。礼县自1994年以来,连续八年春旱加伏旱,全县有47个行政村1.075万人和42.3万头(条)家畜饮水发生困难。 1.2 缺乏优质树种、草种,科技含量低。一些已经退下来的陡坡耕地,虽然已经种上了树、草,但树种单一,品质不优良,效…  相似文献   

11.
根据乐安县自然经济生态资料,综合考虑乐安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限制因素,建立乐安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软件支持下对评价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及赋值,得出乐安县耕地后备资源不同开发适宜程度分布情况和面积。本次评价结果为:高度适宜面积为139.82 hm2,中度适宜面积为3 124.05hm2,低度适宜面积为2 158.05 hm2。  相似文献   

12.
在主题功能区划的视角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地形图(DEM)、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长治市各乡镇为基本单元,测算和评价了2010年长治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长治市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为63.19万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5.27%;全市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的平均值为0.199hm2/人,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但各乡镇间差异较大,总体趋势是西北太岳山和东南太行山的丘陵低山地区较为丰富,而经济相对发达和人口较为集聚的上党盆地以及河谷地带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省丹寨县为研究区,运用遥感解译、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经济后发山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分异特征,为实现经济后发山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13年到2015年,丹寨县土地利用变化迅速,平均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为17.07%;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草地和水域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快,其用地面积由97.76 km2增加到243.65 km2,增加了145.89 km2;主要变化类型有林地转为耕地,耕地转为林地,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等4种形式。2)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为400 m~1200 m地带,坡度为6°~25°的缓坡和斜坡地带,坡向为45°~135°和225°~315°的半阳坡地带。各地带都以林地与耕地之间的转换、林地和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为主。平地和平缓地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最显著的区域。对于山地面积占76%的丹寨来说,这些地带的土地质量相对优良,土地生产力较高。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建设工作中,要加强这些地带的土地资源保护,提高其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晋江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05和2013年三期SPOT遥感数据,在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的基础上,参考P-S-R模型框架,从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选取19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研究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定量评价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结果显示:2000—2013年晋江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呈现极端非平衡"涨势"状态,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呈现"落势"状态,规模趋于缩减趋势,使晋江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土地覆被状况及宏观生态状况越转越差;13年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0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619,安全等级为Ⅳ,处于风险级(中警状态);2005年上升至0.741,安全等级为Ⅲ,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13年又下降至0.674,虽仍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汶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地处川西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界于北纬30°45′37″—31°43′10″与东经102°51′46″—103°44′37″之间。全县辖六镇八乡(含卧龙特区)近10万人口。县城威州镇距成都147公里,扼进出州之交通咽喉,素有川西"门户"与"锁钥"之美誉。不仅是汶川,亦是阿坝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中强  苗长虹 《河南科学》2007,25(2):331-334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人类利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从而确定区域发展是否仍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基于2005年数据,对河南省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700 08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810 490 3 hm2,生态赤字为1.889 179 hm2,说明河南省的发展当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7.
岷县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草原不仅是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草在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国民经济、生态安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岷县拥有天然草地29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4%,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18.
吴烈 《定西科技》2007,(3):28-28
通渭县地域辽阔,土地面积29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多,荒山闲地较多;气候适宜,有着得天独厚的牧草生长条件,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是种红豆草出了名的地方;紫花苜蓿等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品质高;年末牧草留床面积达30多万亩,有着牧草和养殖业发展的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灵丘县地处晋冀交界,位于北纬38°~39°农作物黄金种植带,是优良水稻、小麦、玉米和小杂粮的重要产地,也是抵御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物种和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宝地。全县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耕地面积3.40万hm2,粮食总产量保持在7.5万t,但全县受矿产经济的影响,农业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发展不均衡,种植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短,缺乏农业龙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相当突出。应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有机农业,走出一条农业长效发展之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的常德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常德市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常德市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情况.结果显示:常德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1.917 94 hm2增加到2006年的2.509 93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527 85 hm2下降到0.516 2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390 09 hm2增大为1.993 70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3.26上升为4.22;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588 59 hm2逐渐下降为2.107 49 hm2.研究表明:虽然常德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但常德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