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多层次、多途径地实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工程,不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法律的新型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多层次、多途径地实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工程,不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法律的新型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素质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农村的主要问题。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核心是发展教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是走城镇化道路。本文以盐边县的情况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现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能否切实有效的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巨大困难,如乡镇企业吸纳能力减弱,城市难以大规模吸纳,农业内部吸纳能力有限。之所以面临这“三难”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发展小城镇来解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此外应加强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国家的富强,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该文就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余庆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指导农民生产和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民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关键在于农民劳动报酬低,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内需不足,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应培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消除农民进城的各种制度障碍,实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实现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民报酬对等。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且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农业高校应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科学筹划、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施等资源的优势,在农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等方面发挥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一、构建农业专家系统,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高校可以发挥在教育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伟大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当前要解决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不解决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的调整问题,不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就很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