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不同方法测定黄土和古土壤样品粒度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激光粒度仪和沉降法分别测量了黄土和古土壤的粒度分布,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认为激光法测量的重复性和测量精度较高,小于5μm颗粒含量低于沉降法,平均粒径较沉降法偏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方法的原理不同和样品中颗粒形状不规则所致.黄土风化成壤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碳酸盐矿物可能主要存在于小于5μm的颗粒内.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小型柴油燃烧器压力雾化喷嘴在喷雾外流场空间内的柴油喷雾粒径分布特征,采用激光粒度仪测量沿喷嘴出口轴向方向各截面处的液滴粒径分布。分别测试了不同配风量,不同喷油压力,不同喷雾锥角和油量条件下在 5 ~ 50 cm截面处的粒径分布,对其液滴平均索特尔直径进行分析,用分散指数表征液滴分布的均匀性。研究表明,喷雾粒径在空间的整体分布是在喷雾出口处区域最小,在浓雾区粒径最大但分布均匀。随风量和油压的减小,平均粒径增大,喷雾锥角对粒径影响不大,而油量对全局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液滴在风量大的浓雾区分布均匀,但油压超过 1.2 MPa,初始破碎区的均匀度反而下降。初始破碎区的液滴粒径受液滴间相互作用影响,结合实验结果,引入液滴群整体作用系数B对理论推导的临界破碎粒径公式进行修正,平均误差5%。  相似文献   

3.
入射角度对喷雾碰壁后粒径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建喷雾碰壁试验台架,通过激光粒度仪研究了喷雾碰壁对液滴粒径空间分布的影响。探究喷雾以30°和45°两种不同入射角碰壁后,近壁面处喷雾粒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碰壁有利于小粒径液滴的形成。喷射初期,喷雾的空间粒径分布不均匀,随着喷射和碰壁时间的持续,喷雾主束区和反射区的液滴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40~60μm。入射角度的不同会导致碰壁反射区小粒径液滴区域出现的位置、形状和区域面积不同。喷雾以45°入射角碰壁时,小粒径液滴区域更大,近壁面处液滴空间粒径分布均匀化的速度更快,破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激光衍射粒度仪在连云港软土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马尔文(Malvern)公司生产的Mastersizer Micro(MAF5000)激光衍射粒度仪测定江苏连云港地区软土的粒度分布,对样品质量浓度、泵速、超声波强度与时间、分散剂选取等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合适的控制参数,便于对相同类型的软土测量确定标准操作规程.将合适条件下测得的软土粒度分布与传统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粒度仪测量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采集的数据点比传统方法要密,测量的精度要高于传统方法,因此可以用激光法代替传统方法,以快速准确地测得软土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光衍射原理探测流化床催化剂粒度和催化剂喷雾成型时浆液雾滴尺寸,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测定固体和液滴粒子大小及分布的方法。在粒子场大量采样测量的基础上,选取了最适宜粒度分布方程,实验结果与一般显微镜法和筛分法比较,激光衍射法操作简便、测试响应速度快、结果可靠、重现性好,适于在线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定容器模拟斯特林发动机的燃烧室,以低硫柴油为介质,利用高速摄影仪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空气引射对压力旋流喷嘴的喷雾发展规律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油量和气流引射对喷雾发展特征和雾滴直径分布影响很大,引射气流能消除静态喷雾初期的液体滴漏现象,使得形成稳定喷雾的时间变短, 喷雾扩散度增大,雾滴扩散程度明显增大,宏观喷雾形态改善;气体引射使得喷雾粒径减小,粒径分布范围更加集中,雾化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LS13320型号激光粒度仪研究了样品折射率、分散介质、分散剂、遮光度、搅拌子转速和超声对烟用水基胶粒度分布测量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激光粒度仪测定烟用水基胶粒度分布的实验方法。试验样品的最佳测试条件为:以水作为分散介质,无需添加分散剂,无需超声处理,样品折射率选取1. 45,遮光度为10%,搅拌子转速档位选择26。激光粒度仪测量值与显微镜测量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应用激光粒度仪研究了两种尿素喷射系统喷雾的粒径及其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以纯净水和尿素溶液作为喷雾介质时喷雾粒径的分布情况,研究了喷射压力和喷射脉宽对无空气辅助喷射系统粒径的影响。改变有空气辅助喷射系统辅助气体的压力,测量了喷雾离开喷射器后的粒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以纯净水替代尿素溶液进行喷雾试验是可行的。无空气辅助喷射系统喷射压力由0.2 MPa升高至0.9 MPa,喷雾索特平均直径从146μm减小至49μm。在相同喷射周期内,无空气辅助喷射系统采用小喷射脉宽有利于喷雾雾化。有空气辅助喷射系统的雾化效果优于无空气辅助喷射系统。增大辅助气体压力可以提高有空气辅助喷射系统的雾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子探针法和微机成功地解决了液滴粒度分布的自动测量,并已应用到旋流板塔中高密度、小液滴的粒度分布测量。本文纠正了前人提出的双探针法的缺陷,提出了新的数学模型及其计算方法,阐述了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构成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弥散粒子群Mie光散射理论建立了粒子测试的光学计算模型及多变量单纯型优化方法,研制出以线阵CCD光电探测阵列为接收器的激光粒度仪样机,适于0.31-168um固体粉末或混浊液中悬浮粒子的粒度分布测量,与其它方法的测量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设计原则的正确和样机的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1.
静电涂油机中涂油质量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液体雾化原理对高压静电场中荷电油液的雾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ATEST-212激光粒度仪采集雾化油滴粒径,得到了雾滴粒径与电极电压、油液流量之间的确切关系,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有利于改善静电涂油机涂油质量,减少涂油机的出厂调试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的阿霉素抗癌纳米颗粒.用激光粒度仪测量了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同时研究了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体系水量和反应温度对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弥散粒子群Mie光散射理论建立了粒子测试的光学计算模型及多变量单纯型优化方法。研制出以线阵CCD光电探测阵列为接收器的激光粒度仪样机,适于0.31~168μm固体粉末或混浊液中悬浮粒子的粒度分布测量。与其它方法的测量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设计原则的正确和样机的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4.
对中药微粉粒度常用的测定方法进行简单阐述,分析各种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并重点介绍激光衍射法.采用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对板青超微粉、黄芪超微粉和四味穿心莲散超微粉的粒度大小及其分布进行测定,指出干法激光衍射法较其他方法更适合用于三者粒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控热氛围燃烧器提供的均匀温度场,使用高速摄像机和激光衍射粒度仪对300~673K协流温度范围内的柴油喷雾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随协流温度升高,相同时间内的喷雾贯穿距减小,喷雾锥角先增大后减小.在300K协流下,索特平均直径处于10~20μm之间,随轴向高度升高而略有增加,大尺寸液滴的直径在离开喷孔20~40mm过程中下降了17%.各粒径参数随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粒径一致性随着轴向和径向距离的增加而提高.在协流温度从300K上升至673K的过程中,索特平均直径从15μm上升到24μm,粒径一致性提高,蒸发使得小尺寸液滴大量消失.  相似文献   

16.
液体黏度和表面张力对雾化颗粒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工业技术中的液体雾化过程,探讨了液体自身的物理性质如黏性力、表面张力等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情况.采用二流外混式雾化器对N46机械油与150号齿轮油等不同黏度的液体及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进行实验,采用CLY-2003型激光粒度仪测量雾化后的粒径及其分布情况.测试结果表明,黏度和表面张力都是阻碍表面波振幅增大的因素,在相同的雾化压力下,黏度和表面张力大的液体雾化颗粒粒径相对较大,即雾化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液滴自身的带电来测量液滴粒度分布的测量系统-电荷探针法测量系统已初步研制成功,并在大型搅拌装置上进行了实际测量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子探针传感器在不施加探针电压情况下,仍可测出气液两相流中的液滴粒度及其分布,这是由于气液两相物质的喷射流动作用造成液滴带电所致。如能得知液滴尺寸与其带电量的关系,对于液滴粒度及其分布的测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提出一种液滴尺寸与其带电量的关系及其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激光粒度仪在颗粒分析试验中的应用,通过系列颗分试验探讨了土粒径分布随遮光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激光粒度仪法与密度计法的异同,得到激光粒度仪可以取代密度计法测试结果的范围区间.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粒度仪应用于土样粒度分析,遮光度控制范围为30%~35%时,测试结果重复性最高;粒径小于0.002mm,密度计法测试结果远高于激光粒度仪法,而当土粒径大于0.004mm时,两种方法得到结果较为吻合.研究成果对激光粒度仪在土体粒度分布测试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压静电雾化过程液滴特性,运用信息熵方法建立油液粒径分布模型,通过静电涂油雾化实验研究液滴粒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液滴粒径随电压变化而变化,静电电压升高,液滴粒径减小;电压不同,液滴粒径的分布状态不同,电压为65 kV时,液滴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所得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