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在味精废水中混合培养粘红酵母和钝顶螺旋藻,并生产油脂。将COD(化学需氧量)为32000mg/L的味精废水稀释5倍,pH值调节到5.5,接种10%粘红酵母,培养3d后接种10%螺旋藻。培养5d后,COD降解率为70.3%,油脂产量为216mg/L,分别是粘红酵母单独培养的1.75倍和5.42倍,螺旋藻单独培养的2.36倍和7.64倍。混合培养也利于废水中NH4+-N、还原糖以及谷氨酸的去除。  相似文献   

2.
粘红酵母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粘红酵母处理味精废水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进水COD浓度为10000mg/L,pH为6.1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72h,接种量为15%。该条件下可使味精废水COD的去除率达80.53%以上,利用发酵后的菌体,可提取单细胞蛋白,提取油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菌株的选育及降解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生物处理印染废水,用选择性培养,从自然界中筛选出能降解印染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变性淀粉、PVA)的微生物。通过梯度筛选驯化,优选出两株适应能力强、活力旺盛的菌株为P02-1和P02-2;并在富集培养基上分别扩大培养,以形成足够体积的活性污泥;构建曝气池,定时定量加入含有变性淀粉或PVA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实验,测定降解效果;两菌复合处理,当进入废水COD值为2160mg/L和4080mg/L时,出水COD值分别降到313.8mg/L与1272mg/L,其去除率分别达85.5%和68.8%。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圆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AS 2.1389)、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 AS 2.1390)、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AS 2.703)、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雅致枝霉(Thamnidium elegans)利用淀粉加工工业废水的产油特性,筛选出油脂含量最高的菌种。借助生物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发酵方法,把使用价值较低淀粉加工工业废水转化为食用油脂。实验结果表明,粘红酵母的油脂含量最高,生物量、COD去除率也较高。最适菌种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在淀粉废水中加入15%废糖蜜,起始pH控制在6.0~7.0,在30℃温度下发酵7d,油脂积累最高,菌体生长量也较高。微生物油脂提取方法采用酸热法,酸热法单位时间内处理样品的能力远高于SCF-CO2法,且设备要求低。毛油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臭后,油脂的酸值(AV)、过氧化值(POV)指标大大降低,色泽也得到一定改观。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油脂生产是解决生物柴油原料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制糖厂废糖蜜为原料,通过间歇发酵试验,考查了装液量、pH、接种量、温度,以及氮素和碳素等因素对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增殖与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释糖蜜COD浓度11100mg/L、初始pH值6.5、30℃和160r/min条件下发酵132h,黏红酵母的总细胞干重和油脂产量分别达到2.42和0.8g/L,去除单位COD的细胞产量和油脂产量分别为0.35和0.12kg/kg;在黏红酵母发酵系统中,氮源的补充对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刺激作用,但对油脂合成与积累无显著影响;在发酵过程中一次性补加碳源葡萄糖10g/L,可使黏红酵母的细胞和油脂产量分别提高到3.74和1.3g/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醋酸泼尼松对皮状丝孢酵母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醋酸泼尼松100mg/L,可以有效促进皮状丝孢酵母的生长,使皮状丝孢酵母生物量达到最大,比未添加醋酸泼尼松提高68%;一次添加醋酸泼尼松200mg/L,对皮状丝孢酵母油脂积累油脂最为明显,可以提高98%的产量;如果采用分批添加醋酸泼尼松200mg/L,即30h前使添加醋酸泼尼松维持100mg/L,30h后补加醋酸泼尼松,维持在200mg/L,微生物油脂产量可以从最初2.5g/L提高到5.7g/L,产量提高128%;通过气相检测发现醋酸泼尼松的添加对酵母油脂脂肪酸的组成含量也有影响,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增加21.6%、32.3%.本文为提高皮状丝孢酵母生物量和油脂积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豆乳清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的酵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乳清废水是大豆分离蛋白(ISP)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质量浓度有机废水,其COD质量浓度高达10 000 mg/L以上,C、N、P含量丰富,且无有毒物质,用于培养工业酵母,不仅可以使废水COD质量浓度得到大幅削减,降低后续废水处理的难度和费用,同时还可以回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单细胞蛋白(SCP).以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解脂假丝酵母解脂变种(Candida lipolytica var.lipolytica)和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5种常见的工业酵母菌,通过摇瓶发酵,进行了大豆乳清废水的SCP生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被试五种酵母菌均能在该废水中快速增殖,适宜的接种量介于0.3-0.4 g/L之间.其中,C.lipolytica var.lipolytica在废水COD质量浓度11 150 mg/L、初始pH值为6.17、25℃、180r/min等条件下,发酵12 h的细胞产量最大,达2.35 g/L,对废水COD的去除率达48.3%;在对数期的细胞增殖速率、收获SCP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为0.3589 g/(L.h)、39.7%和0.88 g/L,均居于被试五种酵母之首.从生产SCP和去除废水COD角度考虑,C.lipolytica var.lipolytica和S.fibuligera是利用大豆乳清废水生产SCP的最适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具有磷酸盐还原功能的菌株,对模拟的食品发酵废水进行厌氧除磷工艺研究。通过向厌氧反应器投加前期筛选得到的磷酸盐还原菌进行污泥驯化、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食品发酵废水厌氧除磷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个周期的驯化,使投加菌株的污泥具有良好的生化和除磷性能,反应器出水CODCr和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319.60mg/L和13.58mg/L,相应去除率分别为69.43%和20.95%。厌氧除磷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值为7、氮源为蛋白胨+NH4Cl+NaNO3,总磷质量浓度为17.5mg/L,总磷去除率可达37.96%,产生的PH3的磷含量占总磷去除量的24.61%。  相似文献   

9.
通过梯度增加种子培养基中甘油浓度驯化氧化葡萄糖酸杆菌(Cluconobater oxydans),有效地提高了该菌对甘油的耐受性,菌株产二羟丙酮水平比驯化前提高了29%,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考察甘油质量浓度、酵母膏质量浓度、CaCO3质量浓度、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甘油质量浓度为60 g/L,酵母膏质量浓度为5 g/L,CaCO3质量浓度为10 g/L,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经72 h摇瓶发酵甘油转化率达96%,二羟丙酮产量可达57.4 g/L,7.5 L发酵罐分批发酵54 h时甘油转化率达97%,二羟丙酮产量可达58.2 g/L。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酿酒用高产洛伐他汀红曲菌株,研究以洛伐他汀含量、红曲色素色价、桔霉素含量及红曲菌产酶能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固态发酵法从不同产地40份红曲米中筛选出1株高产洛伐他汀的菌株H5-3,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判定该菌株为紫色红曲菌。经过检测,菌株H5-3的洛伐他汀产量高达17.90mg/g,红色素色价3195.27μ/g,糖化酶、液化酶、酸性蛋白酶的活力分别达2514.26、0.32、300.19U/g,且该菌株不产桔霉素,是可应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功能红曲菌。进一步将该紫色红曲菌H5-3应用于红曲黄酒的酿造,制得的红曲黄酒中洛伐他汀质量浓度63.75mg/L,红色素色价22.86μ/mL,酒精度14.86%,总酸4.90g/L,氨基酸态氮0.83g/L。对制得的红曲黄酒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发现有机酸质量浓度为12.70g/L,其中乳酸、乙酸、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为其主要成分,分别占总量质量分数的28.2%、21.9%、14.5%、12.2%、5.7%;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3540.58mg/L;在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酯类、醇类为主要成分,分别占总量质量分数的48.4%、43.9%,其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正丙醇、苯乙醇等含量较高,对风味有较大贡献;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比例协调。希望研究对传统红曲菌种资源的发掘利用以及红曲黄酒保健功能的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利福霉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利福霉素生产废水高效降解菌种的筛选及其对废水生物处理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高效菌对废水的耐受性和生物强化效果显著,其中有2株高效菌对利福霉素废水降解能力强,与普通菌相比,COD去除率提高27%,并且在COD大于1500mg/L时,COD去除率仍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用模拟的食品工业废水来培养8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以研究8株菌的生化及脱氮除磷性能,为提高食品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提供理论基础.以琥珀酸钠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磷酸氢二钾为磷源,将8株菌接种于实验室配制的模拟培养基,每隔24 h测定水中OD600、COD、NH3-N、TN和TP浓度.实验结果表明,8株菌生长情况良好并且均具有良好的生化能力和脱氮能力,在初始进水COD为2 310 mg/L、TN为87 mg/L的情况下,COD和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7.2%和89.2%,但除磷效果不明显.说明这8株菌能够在磷源低消耗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并表现出良好生化能力和脱氮能力,适合处理N/P较高的食品废水.  相似文献   

13.
复合菌剂处理深井聚磺钻井液废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井聚磺类钻井液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可絮凝性差,降解难度大.开展了高效复合菌剂处理废水的技术研究,重点分析了复合菌剂优选、菌剂用量、曝气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势菌剂加量为0.5 g/L,曝气量为0.25 L/min,进水ρ(COD)<1 100 mg/L,污泥沉降比(SV)为25%~35%时,24 h后系统COD总去除率大于87%,处理后的水ρ(COD)≤150 mg/L,其他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1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双酸铝铁和次氯酸钙联用处理玉米淀粉废水,研究了聚合双酸铝铁投加量、次氯酸钙投加量、pH值及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双酸铝铁投加量为0.6 g/L,次氯酸钙投加量为6 g/L,搅拌后静置120 min,水样COD去除率为74.55%,处理后水样清澈透明,pH值6~7.  相似文献   

15.
利用01-N1~#菌强化处理焦化废水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每升 5 g接种量接种 0 1 - N1 # 菌处理焦化废水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处理 96h,其中 COD初始含量在 1 2 0 0 mg/L以下 ,去除率为 90 %以上 .NH3 - N初始含量在 5 90 mg/L以下 ,去除率达到 98% .挥发酚初始含量在 1 70 mg/L以下 ,去除率达到 99% .0 1 - N1 # 菌接种量一般应在每升 5~1 0 g.焦化废水中 COD、NH3 - N和挥发酚初始含量较低时处理效果好 ,含量高时处理效果较差 .COD、NH3 - N和挥发酚含量低时处理时间一般为 2~ 3天 ,其处理效果基本能达到以上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棕鞭藻(Ochromonas sp.)培养体系中的共栖细菌进行分离纯化,拟通过藻菌共生体系的建立提高微藻生物量积累能力,并探究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经16S rDNA基因测序比对,分离获得的5株微藻共栖细菌分别为Por-phyrobacter sp.、Hyphomonas sp.、Aquimonas sp.、Agrobacterium sp.和Hydrogenophaga sp..通过向微藻培养体系添加不同的共栖细菌以验证其对微藻生长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5株微藻共栖细菌中,Aquimonas sp.(水单胞菌)可显著促进棕鞭藻的生长,当藻菌比为1:3时,水单胞菌对微藻的促生效果最佳,共培养10 d后,体系中微藻干重达到最大值0.78 g/L.利用藻菌共生体系处理造纸废水8 d,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量(total nitrogen,TN)、总磷量(total phos-phorus,TP)、色度分别从154.13 mg/L、22.42 mg/L、4.90 mg/L、275降至37.5 mg/L、14.53 mg/L、0.48 mg/L、18,去除率分别为75.67%、35.19%、90.2%和93.45%;同时微藻干重可达1.073 g/L.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与芬顿法相当,可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3544—2008),同时可显著降低处理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混合菌构建及其对硝基苯直接好氧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本实验室分离的3株硝基苯高效降解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Z1、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Z2和Micrococcus luteusZ3,将其混合并进行正交实验,得出Z1、Z2、Z3的最佳配比为1∶3∶3,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混合菌.与单菌相比,混合菌能够在较为苛刻的环境条件下降解硝基苯,并具有较宽的底物范围.同时结合实际硝基苯工业废水特点,考察了混合菌在高盐度下以及苯酚或苯胺和硝基苯共存时对硝基苯的降解.结果表明:混合菌具备较强的耐盐能力,可在5%的高盐(NaCl)条件下有效降解硝基苯;当苯酚或苯胺和硝基苯(200mg/L)共存,初始浓度分别为100和50mg/L时,混合菌对硝基苯的降解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