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电液伺服阀频率特性测试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液伺服阀频率特性测试系统因引入动态流量计活塞位置反馈环节而存在测试原理误差,采用计算机仿真可以定量分析该误差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合伺服阀频率特性测试系统实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进行测试误差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被测伺服阀频宽的范围调整好反馈增益的大小及反馈通道上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可获得满意的伺服阀频宽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2.
用微型计算机和光栅传感器组成的仪器可在现场测量并分析各种传动比齿轮传动链的传动误差。仪器采用锁相倍频技术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数字选频和细化谱分析方法增强了诊断误差来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舵机频率特性的测试误差分析与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舵机频率特性的测试精度,分析了测试系统输入输出通道产生的系统误差,特别是由A/D芯片多路转换、一路采集工作方式造成的信号相位滞后误差,并提出误差修正方法,即通过测量测试系统的频率特性来修正系统幅频和相频误差,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测试系统造成的信号幅值衰减和相位滞后,可根据测试系统自身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测试数据,对直接计算值进行误差修正.  相似文献   

4.
射频仿真系统平面波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射频仿真系统通常采用三元组天线单元合成的方式进行雷达目标空间参数的仿真,这种工作方式必然会引起信号合成的平面波误差,本文就该项误差进行了详细讨论,针对介质透镜对该误差的改善作用进行了仔细研究,最后给出了工程上通常采用的误差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实际模拟输入系统(ADC)的结构,指出由于对一个动态系统输入和输 出的非同步采样,引起双通道FFT分析的相位误差。文中给出了消除这种相位误差 的数学原理及误差变化规律。仿真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非同步 采样引起的相位误差只有较好的修正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波分析在单自由度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小波分析引入单自由度动力分析计算中。利用小波在时频域分析的特点,对动力荷载进行小波分解,滤去动力荷载的高频成分,以减少动力分析过程中的数据计算量,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按照动力体系特性利用小波分析去除动力荷载高频及其代表的荷载,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动力体系的动力反应。  相似文献   

7.
电动缸性能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电动缸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不能满足电动缸产品出厂参数快速测量的问题,研发了一套以PC机作为上位机,雷赛DMC5480运动控制卡作为核心控制器,高精度磁栅尺为检测装置的电动缸性能参数测试系统。根据测试需求设计了开放式电动缸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和功能测试模块;结合数据测量装置,基于VB和API函数研发了开放式电动缸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平台,包括电动缸的位置精度、回程误差、重复定位精度、误差分析与补偿及跟随误差测试等功能模块。该测试系统成功应用于某公司电动缸出厂参数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8.
汽车转动惯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获得汽车悬挂质量绕其质心的转动惯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道路制动试验,通过对试验过程中所采集到的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的频谱特征分析,得到了其角振动固有频率,最后建立车身振动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其转动惯量;并以SY622B轻型客车为例,对其计算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其误差仅为1%,充分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切实可行性和精确性·同时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车型的转动惯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影响生化分析仪精度的四大误差源即定位误差、光学系统噪声、加样误差、温度波动与仪器精度之间的关系,以生化分析仪对TP(总蛋白)项目的测试为例,对这四大误差源与测试误差之间的关系一一进行了分析,发现定位误差对吸光度的影响极小,最后建立了仪器总误差的合成模型和仪器光学系统允许噪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高效精确地识别复杂结构刚体的惯性参数,基于频响函数质量线法,设计了惯性参数识别试验装置。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了系统刚度与阻尼、噪声、激励点坐标误差、响应点坐标误差、激励角度误差以及传感器安装角度误差对惯性参数识别精度的影响规律。借助搭建试验装置,对已知惯性参数的样件进行识别,惯性参数误差都在5%以内。表明基于频响函数质量线法的试验装置可以高效精确地识别复杂结构刚体的惯性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