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进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以协同的问题。而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果关键在于创新知识在组织内部和之间转移绩效,所以应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界面协调四个方面探索研究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为走出协同困境提供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过程和要素两个层面着手,分析了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构建了包含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投入、产出、环境、过程、结果这五个一级指标的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模型,模型不仅包含了下一级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影响评价,而且还考虑到了下级指标之间的互相影响,符合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中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而不相互独立的实际情况,并且所得的研究成果又助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郑国雄 《太原科技》2015,(2):7-8,13
文章讨论了广州市如何在产学研环境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并在分析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以及广州市产学研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广州地区构建产学研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长生  刘殿兰 《广东科技》2012,21(18):39-43
“十一五”以来,广东以“大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理念,实施了省部院产学研合作、重金延揽世界一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大力发展新型科研机构、选派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颁布全国首部自主创新地方法规等举措,努力构建开放型国际化的区域产学研合作新体系,从而显著提升了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陶瓷学院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高等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号召下,发挥自身优势,以创新平台为载体,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了一定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结合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目前,江苏省产学研结合主要包含高校、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结合,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结合两种模式。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在跨区域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各地政府、企业群策群力,联合攻关,一个个科技共享平台正在日趋完善。本刊就苏南三市构建“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采访,以期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从而提升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相结合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发展道路,就要准确把握高校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切实提高对产学研相结合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构建高校“学为核心,产研助学”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完善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11,(9):27-27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南湖区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建设“江南水乡现代田园城区”,全力构建“五彩南湖”,以建设创新型南湖和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核心区为目标,搭建起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合作交流平台,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发展的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20,(3):1-11
复杂的市场环境促使集群企业通过开展外部性的创新合作来提高技术竞争能力,而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具有分工式生产和集聚式创新特点的产业集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了实现的条件。首先,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演进过程。然后,结合"集群环境"概念的提出,对集群环境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运行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结构。接着,结合学术界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质是知识协同和知识增值过程的论断,提出了集群环境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解释。最后,构建了理论模型,并对集群环境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两个时代”即“科教兴国”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共存的大时代背景中,面临这样的时代高等学校必须着力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科结构、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和建立高校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