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围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指导和推进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 杭州具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和优势条件,201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0]30号)正式同意将杭州等16个城市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3年7月杭州市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11月3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石河子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我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国科发体〔2010〕155号《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现就全面推进石河子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提出  相似文献   

3.
<正>为加快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特选取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深圳、合肥、无锡、苏州4个市及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人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经省府批准,泰兴等10个县级市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我市首家省创新型试点城市,该市由此跨入了全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第一方阵。据悉,创新型试点城市评选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江苏省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潘立兵 《今日科技》2012,(11):51-5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核心带动作用。一、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背景  相似文献   

6.
综合现有的生态指标,结合徐州、连云港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构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1995-2004年徐州、连云港生态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在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方面,徐州得分高于连云港市,但由于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徐州生态城市建设能力总体差于连云港市。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科技》2010,(2):53-53
<正>2010年4月,石河子市科技局收到兵团科技局转来的科技部《关于同意石河子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批准石河子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城市要素聚集和创新活跃的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由安徽省社科院主编的《安徽经济蓝皮书: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4~2015)》,芜湖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出版创新型城市蓝皮书的地级市。《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4~2015)》由总报告、区域篇、产业篇、企业篇、协同创新篇组成。该书分析了2014~2015年芜湖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探索了芜湖科技创新的地方特色和发展模式,并通过与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推进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思路。在"一带一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国家和广东省启动创新型企业试点和认定工作以来,顺德区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理论、国内外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总结的有益经验,兰州在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中必须准确定位三个方面谈了认识.以及对创新理论的选择,创新理论如何指导兰州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国内外城市的经验对兰州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深入分析了兰州在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中的优劣势,有助于推动兰州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必须要夯实。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等各类创新示范区。基本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成为所在地方和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示范效应日趋明显,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及领域专家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人才创新资源的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人才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人才提供城市创新驱动基础、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城市创新文化环境。以美国波士顿、匹兹堡和我国深圳、杭州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案例分析创新人才的作用,提出了:政府提供人才创新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高校承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企业最终通过创新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共同构成人才创新的完整通道,实现人才创新资源的有效聚集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人才创新资源的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监测与评价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创新能力呈现“南强北弱”的总体态势,科技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等。建议各创新型城市将创新治理力和创新驱动力作为建设的统一、共性要求,在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方面分别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突出重点,体现不同创新能级城市的主体创新功能,进一步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近来,国家批准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政府对两大城市群作为中部改革的探路者寄予了厚望。这项研究就是从战略定位的角度,来探讨该试验区如何在重点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合理地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进行有效的区域管理制度创新,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改革试验的着眼点在于中部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通过另辟溪径,来示范、引导和促进中部崛起及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企业是伴随着西方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和全球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而出现的企业形态,全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是建设创新型辽宁的基础工程。从全国层面看,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性与带动力开始显现。2005年以前,辽宁创新型企业建设与发展某种程度上处于自由状态。2005年以后,辽宁创新型企业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始发展、拓展发展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从企业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来看,辽宁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企业整体排名偏后,企业的技术指数普遍偏低。辽宁省创新型企业依然存在创新型企业数量太少、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型企业经验推广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政策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相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实施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等6方面加快辽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推动城市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基于济南市统计局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创新活动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济南市企业创新的基本特征,剖析企业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提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济南市创新之城建设。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西宁市创新企业的发展能够推动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创新产业的发展.本文以西宁市主城区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空间集聚程度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索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创新企业集聚,推动西宁市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宁市创新载体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西宁市创新载体呈现"主核心区+双次中心区+周边分散"的空间格局;西宁市创新企业的集聚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不同行政区影响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国外相关研究,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内涵、构成、特征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我国农业城市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经济持续增长困难、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支撑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传统农业城市创新的研究框架,并总结农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几个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连云港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开发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提出了连云港实现生态旅游町持续发展对策:树立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发挥公众支持作用;突出资源特色,发挥组合优势;深挖海洋文化内涵,突出景区文化特色;完善体制,加强管理.最后,提出了将山海观光旅游、文化民俗旅游作为当前连云港市重点建设的生态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0.
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载体和标志性工程,也是能源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通过对新余市新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产业发展目标及任务进行的分析,提出了该市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