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混合气藏是常见的天然气藏类型,实用的类型划分及成藏模式的建立是该类气藏定量研究的基础.根据端元气的来源,对混合气藏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结合实例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混合气藏可划分出两大类4小类(1)异源混合气藏,指不同气源岩(灶)生成天然气的混合,其中包括异源岩混合气藏和异源灶混合气藏两类;(2)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按母质类型分为煤型不同阶和油型不同阶两类.对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典型气藏解剖结果证明,多套有效气源岩、沟通圈闭和源岩(灶)的通道是异源混合气藏形成的基础;而气源岩多期次演化生气、持续有效的圈闭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分析认为,具有多套源岩供气的轮南凸起、川东高陡褶皱带是发育异源混合气藏的有利地区;而成藏过程复杂的库车坳陷则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是中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自 1993年开始进行风险勘探以来 ,钻探目标主要是背斜圈闭 ,主要油气藏类型均为背斜或断背斜型。目前盆地的勘探程度仍较低 ,剩余资源量主要赋存于非背斜圈闭中。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 ,非背斜油气藏将在油田勘探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该盆地非背斜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讨论了盆地内可能存在的非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 ,初步预测出本区发育 4大类 11种非背斜圈闭油气藏 ,并讨论了不同类型非背斜圈闭的发育演化史 ,指出了盆地非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焉耆盆地非背斜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焉耆盆地是中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自1993年开始进行风险勘探以来,钻探目标主要是背斜圈闭,主要油气藏类型均为背斜或断背斜型。目前盆地的勘探程度仍较低,剩余资源量主要赋存于非背斜圈闭中,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非背斜油气藏将在油田勘探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该盆地非背斜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讨论了盆地内可能存在的非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初步预测出本区发育4大类11种非背斜圈闭油气藏,并讨论了不同类型非背斜圈闭的发育演化史,指出了盆地非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Maranon盆地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Maranon盆地是一多旋回次安第斯山前陆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克拉通期、三叠纪—侏罗纪伸展断陷期、白垩纪拗陷期和晚白垩纪后前陆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纵向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盆地内含有白垩系Chonta/Napo组和三叠—侏罗系Pucara组2套主力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运移、侧向运移和阶梯式运移.盆地主要发育西部挤压断层和褶皱圈闭、中部背斜和披覆背斜圈闭、东部断层和牵引背斜圈闭等构造圈闭,可能发育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类型圈闭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前陆坳陷带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褶皱冲断带区古近纪构造圈闭以及东部斜坡带地层和岩性圈闭是盆地的有利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5.
混合气藏是常见的天然气藏类型,实用的类型划分及成藏模式的建立是该类气藏定量研究的基础。根据端元气的来源,对混合气藏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结合实例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混合气藏可划分出两大类4小类:(1)异源混合气藏,指不同气源岩(灶)生成天然气的混合,其中包括异源岩混合气藏和异源灶混合气藏两类;(2)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按母质类型分为煤型不同阶和油型不同阶两类。对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典型气藏解剖结果证明,多套有效气源岩、沟通圈闭和源岩(灶)的通道是异源混合气藏形成的基础;而气源岩多期次演化生气、持续有效的圈闭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分析认为,具有多套源岩供气的轮南凸起、川东高陡褶皱带是发育异源混合气藏的有利地区;而成藏过程复杂的库车坳陷则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阿满地区走滑活动明显,发育了顺北1号、顺北5号等NE向大型走滑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通过对顺北1号断裂不同位置及次级断裂的特征及活动性进行解析,并结合大量单井生产资料及地震资料分析了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顺北1号断裂不同位置及次级断裂在几何学、运动学及活动性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顺北1号断裂的差异性,使该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形成了不同的走滑构造,这些构造控制了不同类型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和聚集,进而影响着油气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7.
常绿阔叶林壳斗科优势种植物地理特征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斗科锥属、青冈属和柯属的22个典型常绿阔叶优势种的分布资料和11项环境因子为基础,利用对应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对这些物种的分布类型以及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开展数量分析.根据对应分析的结果,全部物种可分为东、西两个分布类型.其中,东部类型又分为南、北两个亚类型.对应于物种的分布类型,研究区域也分为了西部、东部偏北和东部偏南三个分布区域.典范对应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空间梯度上影响物种分布类型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影响物种东西方向上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年平均温差、最暖月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太阳实际总辐射和干燥指数,而影响物种在南北方向上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最冷月平均温度和太阳潜在总辐射.从分布区域的划分结果来看,同以往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划分方案相比,东、西两个区域的划分与之相吻合,而南、北两个区域的划分则向北略有延伸.  相似文献   

8.
哈山地区侏罗系处于盆缘斜坡带,地层超剥关系复杂,圈闭类型及有效性落实困难,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以露头、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将侏罗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开展砂体研究表明,区内发育湿地扇相、辫状河相、曲流河相、三角洲相和湖相五类沉积砂体,明确了低位域"叠加式"、湖侵域"孤立式"、高位域"切叠式"三类砂体叠置样式,建立了2类4种体系域控圈模式;不整合结构特征、体系域控砂模式耦合控制了不同层序内的圈闭类型及发育规律,低位域毯砂主要发育构造地层圈闭,湖侵域、高位域发育地层-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9.
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对勘探高成熟区挖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临南地区的地质特征 ,根据圈闭成因、形态特征将研究区的非构造圈闭分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 3大类 ,通过对其分布和组合形式的分析 ,认为该地区非构造圈闭类型和发育时代受构造控制 .临南地区的非构造圈闭多数具有近油源、易捕集油气成藏的特点 ,加大对其勘探力度 ,对油田增产上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较为复杂。通过圈闭类型、圈闭控制因素和断裂展布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区主要勘探目标及油气聚集规律。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指出昆北断阶带现阶段勘探的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型圈闭,以断鼻、断背斜、断块为主,其平面分布主要受断裂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等因素控制,与断裂体系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且大多为断裂分割而完整性较差,沿断裂走向具有成排、成带分布的特点;圈闭主要形成于中新世与上新世,主要定型于上新世;各构造部位圈闭含油气性差异大。研究结果对昆北断阶带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32-6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之一.秦皇岛32-6地区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输导体:骨架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其中断层又分为基底断层和盖层断层2种,基底断层主要是沟通烃源岩与圈闭,盖层断层则控制着新近系油气的再分配,馆陶组厚层块状砂砾岩体在油气侧向运移过程中被称为油气运移"高速公路",而基底不整合面则是潜山及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要通道.由于输导体系不同,导致研究区主要存在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即新近系网毯式成藏模式和古近系及潜山"S"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量在建和拟建隧道面临非煤系地层有害气体的挑战,厘清非煤系地层隧道围岩有害气体形成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基于此,综述了我国非煤系地层隧道围岩有害气体形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非煤系地层有害气体主要类型,探讨了地质条件对于有害气体形成的影响机理,分析了有害气体的孕育机制,展望了非煤系地层隧道有害气体问题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非煤系地层隧道有害气体大体可按照成因分为构造连通型、围岩变质型和综合成因型;大型断裂、褶皱及深部循环的水热型高温导热带等地质构造对非煤系地层隧道围岩有害气体的形成、赋存和溢出起到关键作用;CH4、H2S和CO2等的来源相似,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其形成机制不同;复杂地质构造、复合组分隧道围岩有害气体的孕育及运移模式、固-液-热-力多场耦合机制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研究对于非煤系地层隧道围岩有害气体防治的实践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与构造油藏相同,形成隐蔽油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主要为生、储、盖、运、圈、保6个方面.在油气成藏的众多条件中,源岩、储层和圈闭是最基本的条件.二连盆地主要发育腾格尔组腾一段和阿尔善组阿四段2套主力烃源岩;阿尔善组阿四段、腾格尔组腾一段和腾二段3套主要储集层以及3套优质盖层.这3个基本成藏条件在不同构造类型的盆地中常形成不同类型的组合模式.二连盆地由于凹陷数量多,类型全,因而生储盖组合模式丰富.根据二连盆地构造、沉积背景的不同,其组合模式可以概括为:①单断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②构造反转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③双断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不同类型的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一般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14.
老河口油田桩106地区馆陶组是曲流河道砂体成藏.本文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了曲流河道砂体油气藏的形成条件、油气藏类型,并寻找该地区河道砂体成藏的控制因素.认为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曲流河河道砂体,主要有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等3种油藏类型.丰富优质的油源、优越的油气运聚条件以及良好的储盖组合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盆控断层和输导层共同构成“网毯式”的油气输导体系,对该区馆陶组油气的运聚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储盖组合决定油气富集层位,沉积相变影响储层分布及物性,从而影响含油层系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鄂西—渝东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圈闭形成与演化的角度探讨油气运移和圈闭形成的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研究油气的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认为:鄂西-渝东区石炭系由于基底结构的差异性和构造运动的多期性,形成了4种基本的圈闭类型;后期构造的改造和油气的多期运聚,形成了3种不同类型的成藏模式,提出了有利的储层发育区和继承性的大型古隆地区,是建筑大型气田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6.
目前研究中着重研究单一类型土体的力学特性,忽略了对各类型土体共存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各类土体间协调性研究仍有较大空白.根据现场实际工程状况以及对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地层的研究需要,通过标准三轴实验研究低液限粉质黏土和砂大量共存地层含砂率和含水率因素对该地层强度变化的作用规律以及邓肯-张模型的适用性.试验研究表明:与粉质黏土层相比,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层土体强度较小;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层中含砂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分界;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地层含水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与含砂率和地应力有关;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层较好地符合邓肯-张双曲线增量弹性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东部凹陷荣兴屯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荣兴屯构造带各局部构造的构造特征并优选出有利区带,通过构造平面图、剖面图以及平衡剖面图,对荣兴屯构造带的基本构造格局、次级构造单元、构造层划分、构造样式以及圈闭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其总体具有东西倾向分带、南北走向分段和垂向构造分层的变形特点,东西分为5个构造单元,上下分为4个构造层,中—南段较北段构造样式更为复杂,圈闭类型主要是断块、断鼻等构造型圈闭,各局部构造与不同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差别大。结合烃源发育与已探明油气藏分布特点,指出烃源岩、构造格局和断裂体系是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荣兴屯斜坡带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并对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三潭深凹南部各构造含有丰富的油气,目前在该地区的秋月构造、孤山构造和湖心亭构造都已经发现了油气。研究发现该地区深部地层中普遍存异常高压,但是在研究区的不同部位异常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分布的层位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异常高压对研究区内油气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要素由重要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前人对该区域异常高压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分析研究区异常压力的分布层位以及它的形成机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用主要用测井、岩心孔隙度鉴定、薄片鉴定并结合粘土矿物成岩转化作用相关的知识对这一点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本地区及其他地质条件类似的地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沁水盆地南部构造负反转、应力机制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古生界高角度张性断裂极为发育,但至今仍未能很好地解释其形成及演化机制。本文依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物理力学实验测试、产能数据及应力数值模拟结果,研究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3期构造旋回、4个构造演化阶段,华北板块整体处于大的挤压背景下,走滑拉分是典型的局部构造特征。负反转作用形成的高角度正断层造成了基底块断差异升降,产生了盆地内垒-堑相间分布的结果,由于地垒块体上升作用造成了石炭-二叠系形成了等厚横弯褶皱。在主生烃期,地层岩石易于发生近垂直的张性破裂,为区域垂直断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区域强挤压构造环境下,可形成高角度逆断层;在伸展构造环境下,为构造负反转创造了条件。同时,该破裂型式也表明盆地具有一定的走滑拉分性质。古生界经历了2次构造负反转,分别为燕山中晚期(K1-K2)及喜马拉雅期(E-N)。燕山中晚期负反转的原因为盆地的弱伸展环境、由生烃作用所引发的张性破裂及地层剥蚀所导致的应力降低,该时期构造负反转程度较小。喜马拉雅期负反转的原因为盆地的强伸展环境、强烈的隆升剥蚀所造成的地层应力降低、温度大幅度降低产生的额外应力张量及地层岩石产生的张性应变量,该时期构造负反转程度较大。该区构造负反转对致密气储层的控"圈"、控"运"、控"储"及控"藏"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0.
纯梁油田东部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下,油气由分散到集中的漫长的地质过程.油气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储、盖、运、圈、保、异常压力等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决定油气的最终分布.在分析了纯粱油田沙二段油气成藏基本条件和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分布的规律和成藏模式,应用管理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提出了"短板"控油的说法.结合工区实际情况认为:①圈闭条件是决定研究区油气分布的"短板";②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寻找岩性、地层等隐蔽性圈闭以及通过精细构造研究寻找小型构造圈闭是加长"短板"、勘探沙二段油气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