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故事与故事讲述者的和人物的视角结合在一起,故事并不由纯粹的"事实"组织而成,对象世界的描述充满了视角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仔细考察视角主体附加在"事实"上的主观价值,可以看到这些不同价值如何构成叙述的"复调",还可以得出与常规阅读不同的另外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期后,王安忆小说叙事观念逐渐明晰,“讲”故事的意识突出。其小说叙事以“第一人称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和“视角越界”的应用为独特,并产生陌生化效果,完成了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4.
本土、异域文化因异同而有交流,因交流而有价值评判;其层次和水平,取决于主体的视角与观念。主体的视角转移与观念更新,往往预示着一种崭新的文化观的诞生。郭嵩焘是中国最早派驻西方的外交使节和具有官方色彩的文化使者,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先行者。使西期间,郭广泛地接触了西方社会,认真追索了西方富强的文化原因。对西方哲学、经济学以及政治、法律、新闻等方面作了较为理性的分析和评价,并表现出了一种谨慎认同和接受的倾向。郭的西方文化观已跳出了传统的基于本土立场的“中体西用”论,而进到了站在西方立场评价西方文化的“平情立信”的高度。这一观念更新无疑得益于文化交流中的视角转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铁人精神研究的“价值认识视角”和“价值实现视角”的不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了理论视角的转换必然要求铁人精神研究的思想方法要自觉地从“客观化的研究方法”向“主体化的研究方法”转变。文章依据新的理论视角和新的思想方法的要求比较深入地探讨了铁人精神的人文价值和铁人精神主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静思妙语     
《科技潮》2005,(1):49-49
所有自然之灵都是人类精神的投射.是人类在捉摸与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中,由于差错或无知而受伤时,对自然所作的主观神化。踢到石头觉得痛,只是规律的结果,石头并没有感情,“惩罚”或“反噬”都是人类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红"与"Red"的语义扩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汉语“红”和对应的英语“red”的语义扩展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在两种语言中,两个词的原型义都是“火或血的颜色”,虽然语义扩展的路径基本相同,不同的文化视角使两千词的语义产生了差异。颜色词通过表达相应的颜色概念,把客体,颜色和主体三方面联系在一起,使颜色词不仅指称了颜色概念所表达的客体方面的特征,而且还表达了颜色在人的主体方面所能引起的一切刺激反映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桥梁,外宣翻译的文化活力源于不同符号和编码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但因缺乏基于自身文化体系元素的价值诠释与意涵表达,外宣翻译“走出去”却难以“走进去”。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符号学理论框架下的外宣翻译意义问题,指出文本的信息传递功能、文本的信息记忆功能和文本的信息创造功能对外宣翻译内在意义变异与再生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有效避免外宣翻译单一学科视角存在的学术盲点和解释偏颇问题,进一步拓展外宣翻译跨学科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是指对特定物权事实的不知,是一种主观不知的事实判断,而有无过失则是对第三人信赖的合理性判断。文章首先介绍了善意的起源、发展,探析了“善意”保护的效力渊源;进而分析了“善意”的内涵界定;最后从主体、主观、客观、时间四个方面论述了“善意”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选好用好干部要遵循使干部选任主体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真正统一到党的干部方针、政策上来的基本原则─—主体客观性原则。基本内涵是:干部选任主体要充分尊重选任对象的事实,充分尊重社会的客观价值,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性惯于站在主体位置上把妇女作为客体来“看”。徐坤则热衷于设置另一种情景,把女性变为观看他人特别是男人的主动者。她在小说中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叙述视角:以《游行》为例的女性主人公视角,展示了女性看男性的眼神由错愕到重新恢复意识的过程,这个变故是扭转女性被动地位的契机;以《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为例的叙述人兼女性主人公视角,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无奈和叙述人的清醒;以《遭遇爱情》为例的女性叙述人视角,不仅是女性看男性,还让男性在自我观看中反省。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性别研究是以文化研究为根基的一种“性别诗学”,建立在文学的地域文化研究基础上的“地缘诗学”是文学之文化研究的另一种视角和方法。在文化研究这一宏观学术范畴中,性别和地域的视角、方法完全有可能结合于文学研究之中,性别的思考和地域的思考可以在差异性的寻求方面达成默契。将性别的视角和方法引入地域文学研究,是在性别诗学和地缘诗学相结合的层面中开辟多元一体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途径。关注地域文学的“性别书写”可以有效地整合关于现当代文学的性别研究和地域研究,成为开展文学文化研究的新场域。  相似文献   

13.
女性从事新闻实践,不论是报道视角,还是报道风格,都与男性有较大不同,也显示出女性的独特优势。探析这些优势,有利于拓宽新闻报道的视野,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并以此达到使男女新闻从业者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学视角观照《舍身崖》故事,可以发现它积淀着较为深远的历史内涵,故事中的“孝子”们的献身冲动和自戕而亡的叙事模式与远古时代部落农业祭祀大地母神和谷物母神活动中的“献牺”仪式相呼应。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人牺”意象逐渐被置换变形为孝子的“舍身”。  相似文献   

15.
浅析《雨中的猫》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因其视角和主题的独特性而具有不可忽视的学价值。《雨中的猫》体现了海明威如何从女性视角深层地关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同时,海明成的“冰山原则”创作理论及其少有的女性主题在这部小说中也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过程中,世界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凸显“多型态”与“多层次”的特点,亟须以综合了多学科理论方法的“多视角”进行研究。我国西部区域在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都复杂多型,为“多型态”研究提供了最理想与最丰富的田野。在上述“多视角”或“广义视角”的透视下,不仅可以梳理出西部区域典型的“多型态”特点,而且有助于探索一种全方位思考的、富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多型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雪国》将驹子和行男的爱情悲剧隐藏在岛村的主观有限视角背后,经验性阅读的"视角同情"因此可能被误置于文本中的"不可靠叙事"之上,进而导致意义阐释的模糊。批评应当对各主体视角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避免对文本特征的误判和意义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宪法文本是解读“教育”概念的基础。“教育”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的阐释。宪法文本中“教育”经历了正式写入、逐步深入和曲折发展的变迁。现行宪法文本中“教育”一词共出现了27次,涉及教育事业、教育制度、教育普及等不同内容,也涵盖了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领域。“教育”有公民视角下的权利与义务、政府视角下的管理与服务和国家视角下的支持与发展等三重宪法内涵。准确把握宪法文本中“教育”的概念,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的叙事视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比较小说《风声》与电影《风声》的不同特点以及分别产生不同的叙事的效果。《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小说《风声》是一个具多重叙事视角的文本,它注重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以彰显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突出小说的内涵。而电影《风声》则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旁观者全知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它注重从观众对故事情节、悬念的期待来设置叙事视角,以达到情节结构上的险象环生、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20.
老舍短篇小说《柳家大院》讲述了北平一个“狗窝”般的大杂院中,公公和小姑子虐待小媳妇至死的故事,其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建构了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距离与冲突,营造了“看与被看”的多重审视模式.《柳家大院》因此激发着读者的同情、悲愤、无奈与哀叹的道德反应,呈现了老舍小说叙事的民间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