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黑土滩"退化草地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分类标准,选用中巴卫星、陆地卫星TM、SPOT卫星等遥感图像数据及其影像特征作为信息源、以GPS数据作为空间精确定位手段、以GIS技术作为空间分析、对三江源区的“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基本情况遥感调查,获得基础数据为专题图提取并制作三江源区的“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不同等级分区、分布范围、面积等相应的图像,为完成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的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三江源区公路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快速发展,文中阐述了三江源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了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三江源区公路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央政府根据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极度重要性,实施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截至目前,已有近10年的历史。本课题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深入青海藏区三江源进行了大量的田野实际调查,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修复、后续产业发展、牧民减畜转产就业、牧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尽可能“全景”式地展现目前三江源生态移民效果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地区是中华民族生命和“源泉”.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2003年1月28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标志着我国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建设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00年以来.经国家林业局专家组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省林业局的领导和专家多次进行调研.确定玛沁县黄河流域总面积为18.8万公顷确定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估算三江源区生态需水量,利用MODIS卫星数据,结合三江源地区25个气象地面观测站数据,利用地表能量平衡方程求出三江源区域蒸散量,计算了2010—2014年三江源区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1)近五年来三江源区7月份晴空条件下日蒸散量整体变化不明显,主要在3 mm左右。源区日蒸散量2011年达到最大,为3.22 mm,2010年值最小,为2.85 mm;(2)2010—2014年,三江源5个区域的生态需水量分布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按区域划分玉树藏族自治州最大,果洛藏族自治州次之,黄南藏族自治州最小。经分析计算:三江源区植被生态需水量在2011年达到最大,为11.135亿m3,2010年生态需水量最小,为10.139亿m3,与蒸散量的变化相对应。通过对三江源区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为三江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的基础。三江源区是“中华水塔”,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针对三江源区生态产品类型,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角度构建了生态产品评价指标的测算方法,采用直接市场价格法和替代市场法核算生态产品价值。结果表明:三江源区2012年生态产品价值为1986.43×108元人民币,是同期该区国民生产总值的8.27倍,地均生态产品价值为5093元/hm2。三江源区2012年农产品价值为327.5×108元,干净水源价值为1098.56×108元,清新空气价值为560.37×108元。生态产品是三江源区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资产,其价值远超过经济生产价值。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以生态产品为核心的新型绩效考评机制,有助于生态保护绩效考核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仲玉刚 《科技信息》2008,(11):318-318
针对青海三江源区公路建设对沿线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使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8.
介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治理现状以及"4D"技术在三江源区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意义,制定监测原则、监测内容及技术流程,并对其监测体系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就地处“三江源”头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玛沁县而言,生态环境建设与畜牧业经济协调发展,则我县今后各项工作的核心问题,科学合理的利用生态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将关系到县城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和,“三江源”流域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及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地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良性循环的途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白英卿 《青海大学学报》2006,24(5):80-82,85
采用MS SQL Sever和ASP技术为开发平台,介绍了三江源区草地植物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试论自然保护区中旅游开发的生态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自然保护区的涵义、功能的变化和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的意义,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以及旅游业对保护区的生态负作用;并对适合于保护区的旅游业新形式-生态旅游,从概念内涵和操作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GIS技术为工具,在研究勐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特征、生境格局和景观类型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保护区对保护目标的生境适宜性和原功能区划分的合理性.以此为依据,按照生物圈保护区功能区设置的要求,建立了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并划分了新的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快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并提高其管理水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通过专项调查和分析研究,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存在4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4条应对策略。结论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虽有长足发展,但问题与困难也不容忽视。因此,应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郑允文等人提出的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湿地特征和资源现状,建立了一套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得分80.2,生态质量尚属较好,但是保护区仍受到淮河过境客水和围网养殖的影响,建议加强保护区内各条河流关键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逐步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工程,为候鸟营造一个良好的停留、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生物多样性较高的25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共有175科918属2 362种维管束植物,保护了山东省93%以上的维管束植物物种。利用多种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表明,所研究的25个自然保护区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青岛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其次为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烟台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研究的自然保护区内共有152种珍稀濒危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的为青岛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研究区内共发现289种境外外来植物,其中入侵类有98种。所研究的自然保护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境外外来植物入侵,境外外来植物中草本植物的数量远远多于木本植物的数量,且物种较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境外外来植物物种数量也比较多。本研究可为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尺度保护区网络规划和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自然保护区网络,是对现有保护区体系的空间格局重组和优化,对保护濒危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别是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不同研究视角下的保护区网络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就其特点和未来发展做出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以自然保护区日常工作及服务信息化为中心,在ARCMAP9.0框架下,利用.NET技术和ARCG IS9.0相关组件开发通用自然保护区环境信息系统。本文着重阐述自然保护区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与设计构想,包括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基本功能开发和专家系统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刘信中 《江西科学》1994,12(4):248-254
江西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3.5%,野生动植物种类占全国16%,其生物多样性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公认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江西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大大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本文根据江西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提出全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建议,规划建设6个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到2000年,保护区面积达170万h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19.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饲养水体理化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江和长江铜陵江段水质监测,分析夹江水质理化因子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与豚池及长江铜陵江段的水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饲养水体质量基本与长江相似,年均值基本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仅A区部分受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0.
郭剑丽  刘宁 《科技信息》2008,(12):202-202
为了更好地实现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设计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